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ppt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ppt(5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十三课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 2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3了解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古代兵役制度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2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第1课时 十五从军征,激情导入,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当作一天的话,一天中有23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今天,我们要讲
2、述的是一位十五岁从军到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的老人的故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悲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乐府诗”是中国传统诗歌诗体的一种,与古体诗、近体诗构成古典诗歌中的三大类。“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成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谣,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现保存汉乐府民歌五十六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岑参(约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盛唐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世称岑嘉州。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山
3、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大意。 交流点拨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2)说一说读了这首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交流点拨诗中的老翁实在太可怜了,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悲惨,由此引导学生领悟出此诗主题,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战争的残酷。,三、合作探究 1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交流点拨一位八十岁的老兵退伍回来,看到曾经熟悉的家园沦为一片荒野,家人都已不在人世了,老人凄凉地站在家门口,悲伤流泪。 2如果请你用几个词来描述老兵的情感变化,你会用哪个词? 交流点拨(迫切希望破灭彻
4、底绝望茫然),3“松柏冢垒垒”说明了什么?“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几句诗,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交流点拨从“松柏冢垒垒,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说明老翁家人都已不在人世,原本温馨的家已成为荒凉之地,这一切是残酷的战争。 4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交流点拨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5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结合刚读的句子来谈。 交流点拨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四、迁移拓展 改写十五从军征。 在深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诗歌改写成一篇内容具体,感情浓烈的文章,题目自拟。,五、课堂小结 同学
5、们,这首诗,让我们从一个老兵的从军和回家的经历中看到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战争给一个老兵、一个家庭所带来的深重灾难。那么,是不是只有一个老兵,一个家庭承受着这种有家归不得,待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痛苦?(联系写作背景)(不是,不仅仅只是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岑参(约715770),江陵人。盛唐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岑参工诗,与高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其边塞诗想象丰富,变化万端,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为其代表作。,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 交流点拨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二、合作探究 (一)文本探究 1如何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 交流点拨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
7、到喜悦与温暖,意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2“散入珠帘湿罗幕,孤裘不暖锦衾薄。”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这里写白天穿的是狐裘,也不觉得暖和,夜晚盖的是锦衾,也觉得太薄了。用反衬手法写出天气的奇寒难忍。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这里却咏雪? 交流点拨诗人写“雪满天山路”这种雪景,是以此衬托出诗人送友的无限怅然之情。,(二)品味语言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交流点拨写边塞风狂雪早。“卷”字,写出北风怒吼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北风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写出诗人初见此景的惊异之情。 2“将军
8、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交流点拨“将军”这里指边塞最高军事长官。上下句互文见义。着,穿。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角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身。用这种反常的情形极写边塞的苦寒。,3“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交流点拨由帐内又写到帐外,这两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画面非常开阔,感情色彩浓烈,一个“愁”字,一个“惨”字,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两句承上启下。 4“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交流点拨这两句写中军帐里置酒饮别的情景。中军为主帅营帐,在此摆酒,足见主人殷勤郑重;边镇少丝竹,唯有“胡琴琵琶与羌笛”,由此不难想见边地的凄凉。,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
9、旗冻不翻。” 交流点拨写辕门外的送别情景。送行酒宴一直持续到垂暮时分,出了辕门只见大雪纷飞。在这片银白色世界中,一面鲜红的旗帜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中军帐所在的标志,也是大唐边军屹立风雪边塞的标志。 这六句写军中的环境和送别宴会的场面。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交流点拨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地望着越走越远的朋友。结尾两句,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三、迁移拓展 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交流点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四、教师小结 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也有细节勾勒,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
10、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烈的边地生活气息。 本诗是边塞诗的名篇佳作。全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对特殊的环境背景的描绘,衬托出送别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的情景,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雪景图:大雪纷飞、雪中奇寒、愁云惨淡。 风雪送客图:军中设宴、轮台送别。 豪迈气概、壮烈胸怀。,第2课时,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激情导入 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23 诗词 曲五首 课件 新人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