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娱宾遣兴”的“诗余” 、 “小道” ,让歌妓唱来助酒的风流小曲,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悲欢离合的圈子。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这叫“新天下耳目” 。凡能写进词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以苏轼为中心的元祐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词风
2、,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改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彩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尔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种代表性文体的关键人物。本专题共选苏轼的词四首。这几首词代表了苏词多样化的风格。词作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是苏轼儒、道、佛等复杂思想的集中体现,在遭受排挤
3、退任地方官时,能随遇而安,使佛老思想占据上风, “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这种奇特心理的自然发展。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全词采用白描手法,用语朴素自然,感情真挚而深沉,与作者其他词中普遍表现出来的那种雄奇豪迈风格不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一首咏物词。作者借咏杨花来写人言情,从虚处着笔,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把咏物和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描绘杨花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思妇形象的刻画。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也是咏物词,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借孤鸿衬托,表达出自己的“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4、。2可通过比较鉴赏,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以及苏轼词对宋词的深远影响。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抒感,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学习时,可鉴赏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日常生活小景有机统一的、缘事抒情的艺术手法,了解苏轼的思想性格与艺术风格。- 2 -2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表现了苏轼与亡妻间的真挚深情、令人回肠荡气的情感。学习时,可鉴赏这首词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以及词作中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3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这首咏物词,贵在既描摹出物的形态
5、,又别有寄托。明写杨花,暗咏思妇,更隐然寄托了身世坎坷沦落的寂寞幽怨。学习时,可鉴赏词中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艺术技巧,还可结合对此作的相关评论,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4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作者运用比兴手法,描绘了一个萧索、冷落的环境,细腻地刻画了孤鸿的神情动态。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词,学习时,可反复诵读词作,仔细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鉴赏作者匠心独运的象征手法和拟人手法。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常识速览识 作 者 文坛巨星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
6、、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宋神宗熙宁年间,由于遭到变法派的排挤,苏轼被迫外调,先任杭州通判,之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他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和欧阳修一起创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 。苏轼也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苏轼也是宋代著名画家, “湖州墨竹派”创始人之一。他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他的词开一代豪放词风,他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进行大胆创新,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探 背 景 这首词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所
7、作。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到黄州。三月七日,他走在沙湖道中,遇到了大雨,不巧的是雨具被人先带走了,同行的人都被雨淋得狼狈不堪,叫苦不迭,唯独作者浑然不觉,毫无落魄之感。不久,天气转晴,苏轼有感而发,遂作此词。本词由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由记事抒情转为对人生境界的思索,对人生际遇的应对,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巧 识 文 - 3 -此词通过对出行遇雨这一件生活小事的描写,表现出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他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作者巧妙地把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变化中的风风雨雨联系起来,给人们以多方面的联想,大大增强了词的韵味。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词的内容。莫听/穿林/打叶
8、/ 。何 /吟啸/且/徐 。竹杖/芒鞋/轻胜/ 。谁 ?一蓑/声 妨 行 马 怕 烟雨/任/平 。生料峭/春风/吹酒/ 。微 。山头/斜照/却/相 。回首/向来/萧洒/ 。归 。醒 冷 迎 处 去 也无/风雨/也无/ 。晴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 作者通过对出行遇雨这一件生活小事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旷达超逸的胸襟。全词情感超脱旷达,词人乐观自信的情态呼之欲出。 “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
9、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达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全词表现出一种听任自然,不怕挫折,乐观旷达的大丈夫的胸怀。读时宜用舒缓的语调读出作者旷达的情怀。文本精析1开头“莫听” “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 “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更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2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 即使一生顶笠披蓑出没于烟雨之中,也任凭他去。表
10、达了词人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3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中, “冷”字好不好?为什么?- 4 -【答案】 好。 “冷”既是实写酒醒后身体感到冷,也是写梦醒后又想到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心冷。4 “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含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 (1)含意:这句话的表层含意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其深层含意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都会成为过去。(2)好处: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中见出人生大哲理。5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案】 本词通过记叙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塑造了一个拄
11、竹杖、穿草鞋、吟啸徐行、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常识速览探 背 景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于嘉祐元年十六岁时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理,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治平二年,王弗病逝。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婉,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巧 识 文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虽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凄婉哀伤之情。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
12、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十年/生死/两/茫 。不/思 。自/难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纵使/相逢/茫 量 忘 凉 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霜夜来/幽梦/忽/还 。小/轩 。正/梳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料得/年年乡 窗 妆 行 /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5 -【提示】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凄婉哀伤的悼亡词。上片抒写自己的哀思,诉说十年来的苦难生活,而致“纵使相逢应不识” ,才四十岁就白了头;下片通过梦境写相思之切、梦中相逢之悲,最后写“明月夜,短松冈”下的孤坟,反映了“无处话凄凉”的苦痛,流露出词人怀念亡妻的真情实感,句句沉痛
13、,字字悲哀,动人肺腑。朗读时体会作者的这种感情。文本精析1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何用意?【答案】 此句是词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 ,即使夫妻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 “纵使”表让步,其效果是使感情的发展更近一层,相逢而不相识比不能相逢更让人不堪。虽是刻画了人物的外部形象,却表现出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的复杂的思想感情。2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几句是虚写还是实写?【答案】 本词为记梦之作,有明确的日期,所以说应
14、确有其梦。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实写。可是,梦本来就是虚幻的,所以说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3怎样理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句话的含意?【答案】 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夫妻相见了,并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之态,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这样下笔简洁、有力。4对结尾三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含意及表现手法作简析。【答案】 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眷恋人生,难舍亲人,柔肠寸断;作者梦醒,料想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辉洒满大地,这样一种孤寂凄哀的情景,使作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新天下 耳目 东坡 教师 用书苏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选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