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有人把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某领导人进行的改革喻为试图“两步跨越鸿沟” ,也有人把另一位苏联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比作“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这里谈到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 ( )A斯大林、赫鲁晓夫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C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D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解析:材料“试图两步跨越鸿沟 ”是比喻冒进思想,结合几位苏联领导人的改革可知符合赫鲁晓夫的改革特点;根据“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可知改革内容涉及“政治领域” ,结合戈尔巴乔夫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可知 D项符合题意。答案:D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2、 “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 。其主要目的是( )A突破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改进工业管理,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题干材料描述的情况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勃列日涅夫试图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答案:C3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
3、挂出。 ”这里所谓的“蛮干”是指他(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强行推广种植玉米D彻底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解析: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A、B 两项都是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赫鲁晓夫并没有彻底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D 项说法不准确;赫鲁晓夫不顾实际情况,强行推广种植玉米,造成了很大损失,获得了“蛮干家”的称号。2答案:C4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控手段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
4、展解析:C 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D 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无关;A 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措施,实质上是否定了斯大林模式,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政府宏观调控,故排除 B,选 A。答案:A5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析:改革的原因都是因为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带来了严重的弊端,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故实质都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依据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结果可看出,A、B 两项说法错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没有突破原有的体制,故 C 项也可排除。答案:D6阅
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是 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的对比。材料二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赫鲁晓夫)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联文学报材料三 1986 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6、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3(2)结合史实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 1986 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答案:(1)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2)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赫鲁晓夫)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但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 “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3)如何解决:戈尔巴乔夫对
7、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基础巩固11955 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这一决议( )A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反映了其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解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可知弱化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排除A 项;材料无法体现改革重心,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史实;该决议加大了“农庄、农场”的自主性,故 B 项正确
8、。答案:B2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4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由题目中的时间“19531964 年”即可排除推行于 20世纪 20 年代的 A 项。题目中拖拉机、谷物收割机等跟农业生产有关的数据的增长表明此时的苏联农业有所发展,这应归功于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故本题应选 D 项。B、C 两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答案:D31971 年,苏共二十四大的一份报告提出:“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出发点是:指令性计划是主要的和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 教训 社会主义 改革 挫折 练习 人民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3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