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县龙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文综试卷(含解析).doc
《河南省新乡县龙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文综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县龙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文综试卷(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新乡县龙泉高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年级首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4 分)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A. 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 拱卫王室统治C. 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 扩大统治范围【答案】B【解析】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故答案选 B。AC 涉及的是宗法制的内容,排除;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势力范围,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出 D。2.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 浓厚的宗族色彩B. 强烈的等级意识
2、C. 浓重的神权色彩D. 发达的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礼乐制度之下, “尊尊”是指尊重应该尊重的人,实际是维护等级制,体现了强烈的等级意识,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族观念,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浓重的神权色彩,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发达的礼乐制度,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 D。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 -B. 贵族体制向官僚体
3、制的转变C.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D.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秦” 、 “为之郡邑” 、 “废侯卫”可知与秦朝郡县制的设立有关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秦朝统一六国关系紧密故 D 项正确;郡县制的建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的表现,故排除 A 项;B 项是郡县制建立的结果,故排除;C 项出现春秋时期,故排除。4.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统一度量衡B. 嬴政自称始皇帝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 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题考察学生对秦朝灭亡后
4、影响的理解,题目中关键信息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根据所学知识,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他/她创立的政治制度却保存下来。本题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5.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为达到“人人喜得所愿” ,主父偃向皇帝建议A. 实施削藩政策B. 实行郡国并行制C. 颁布推恩令D. 废除分封
5、制【答案】C- 3 -【解析】从“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可以看出材料涉及的是“推恩令” 。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目的是弱化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错误,削藩是直接削弱诸侯国势力,会引起诸侯国的反对;B 选项与材料内容相悖;D 选项与此无关。6. 唐前期,地方上的死刑要报大理寺和刑部复核,还要在处决犯人之前向皇帝请示三次,以确保没有冤判和错判;唐朝后期,各地方的武将在其藩镇内判处的死刑不向皇帝上奏,更不交刑部和大理寺复核。这种变化反映A. 政府谨慎对待死刑判决B. 唐政府死刑审核权下放C. 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削弱D. 唐朝地方郡县各自为政【答案】
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给出唐朝前期和唐朝后期的死刑案件的审判方式。可以看出唐朝前期中央对此拥有绝对的权力,可是唐朝后期权力明显弱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不满足唐朝后期的行为;B 选项没有反映出实质;D 选项没有体现唐朝前期的特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死刑制度【名师点睛】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
7、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7.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 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 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C.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D. 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答案】D- 4 -【解析】材料中“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体现了相权不断被削弱,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故 D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专制制度不断加强,并非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A 错误;B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专制制度不断加强,没有体现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
8、益严密,C 错误。【名师点睛】“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表明丞相人数增多,相权不断被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加强。8.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文中的这一“制度”是A. 征辟制 B. 监察制C. 科举制 D. 九品正中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联系已
9、学知识可知隋唐科举考试一方面向所有人开放,凭真才实学参入到政权中来;另一方面避免了形成官僚特权阶层,所以本题答案选 C,A、B、D 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科举制。9.明太祖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反映了明朝A. 出现宦官专权 B. 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C. 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D. 中央集权的强化【答案】D【解析】明太祖未设置内阁,故 A 项错误;限制内府和六部,只会增加皇帝的行政负担,故 B 项错误;内府和六部本无矛盾,明太祖的制度设计让其互相牵制,才滋生了矛盾,而不是“协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新乡县 龙泉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0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