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姜堰二中第一学期第一次月检测高一语文试题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的是( )魏晋时期的嵇康,算不上 人物,政坛上未闻其异响,沙场上未见其 ,但晋书 三国志中有其传记, 隋书 唐书 宋史等史籍中均有其文集,并被录入四库全书 。嵇康所以闻名,在于他被后世誉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竹林七贤这一名头具有划时代的文化符号意义,把魏晋名士的人格魅力渲染得 。A. 翻云覆雨 壮行 淋漓尽致 B. 叱咤风云 壮行 栩栩如生C. 翻云覆雨 壮举 栩栩如生 D. 叱咤风云 壮举 淋漓尽致【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主要考核近义词辨析。
2、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叱咤风云:意思是大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威力、声势极大。语段中是褒扬的意思,不用“翻云覆雨” ;壮行:用言语、宴饮、仪式等为人送别,使远行有雄壮而豪迈的气氛。壮举:伟大的举动;壮烈的行为。语段中是“行为” ,用“壮举”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语段中是“竹林七贤”的名号,用“淋漓尽致” 。故选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
3、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B. 女排世锦赛首轮比赛中主攻手朱婷多次扮演起接应的角色。郎平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主要原因是在未雨绸缪,为接下来小组赛对阵意大利而早做准备。C. 近日,美国宣布对台军售。这次对台军售总额 3.3 亿美元,外界普遍认为规模和数量并不是很大,主要是本着以一些军机的零部件为主。D. 此次中美经贸摩擦,是美国单方面挑起,一手制造的。对于美国挑起经贸摩擦,要深刻认识其原因,予以妥善应对。【答案】B- 2 -【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成分残
4、缺,在“不息”后加 “的强大力量” ;C 项,结构混乱, “本着为主”句式杂糅,删除“本着” ;D 项,结构混乱,暗换主语, “要”前缺少主语。故选 B。【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C 句式杂糅、选项 D 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3.下列各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 意有所及,梦亦同趣C.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D. 或师焉,或否焉
5、【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此题主要考核对仗,题中 B 项, “所及” “同趣”不工整;C项, “碧透” “争流”不工整; D 项, “或” “焉”重复。故选 A。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 国庆期间,好朋友给我寄来了贺卡,我只好笑纳了。B. 近年来崔老师研究唐诗,完成了拙作一本,我也仔细地拜读了一遍。C. 今日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光临,请开怀畅饮。D. 你的犬子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小狗,呆
6、萌可爱。【答案】C【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 A 项, “笑纳”是请别人收下自己的东西,句中是自己收别人的东西;B 项, “拙作”是对自己的作品谦称;D 项, “犬子”是对自己的儿子的谦称。故选 C。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说到悲切,当下最令人忧心的依然是读书习尚的缺失和读什么书的问题。 ; 。 。 。然而,起决定作用的永远是主观因素但应考、恋爱及各种难违之约、难却之情也纷至沓来,每每令其应接不暇
7、童年的味蕾、童年的习惯已经形成,倘使荒废精力、远离书本,那么肯定只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青少年固然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正是读书的好时候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语段中“固然” “但”强调不读书的理由;“然而”转折强调读书
8、的重要性,由此得到答案 B。故选 B。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峥嵘岁月稠:多B. 君子生非异也:同“性” ,性格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晓D. 到则披草而坐:穿戴蓑衣【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B 项,生:天性;C 项,通:普遍;D 项,披草:拨开野草,席地而卧。故选 A。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皆相同的一组是( )A. 日与其徒上高山/其高下之势B.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9、故为之文以记- 4 -C.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师不必贤于弟子D. 人非生而知之者/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 A 项,其,代词,自己/代词,它的;B 项,之,主谓之间取独/代词,这;C 项,介词,比;D 项,连词,就/连词,表目的。故选 C。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10、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B. 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师说 )C. 余嘉其能行古道(韩愈师说 )D. 居是州,恒惴栗(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题中 A 项,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今义,指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专心。B 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C 项,古道,古义,从师的风尚;今义,古旧的道路。故选 D。9.下列各项中对句式判断
11、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定语后置句)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句)D.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省略句)【答案】B【解析】- 5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 “也” ,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 “于” ,定语后置句注意“之”
12、 “者” ,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 “以”引导。题中 B 项,宾语前置句。故选 B。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也。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帝弟梁孝王,母窦太后爱之。孝王朝,因燕昆弟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无如婴贤,召入见,固让谢,称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言爰盎、栾布诸名将贤士
13、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列侯莫敢与亢礼。四年,立栗太子,以婴为傅。七年,栗太子废,婴争弗能得,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诸窦宾客辩士说,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婴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争不能拔,又不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只加怼自明,扬主之过。有如两宫奭将军,则妻子无类矣。 ”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景帝曰:“太后岂以臣有爱相魏其者?魏其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 ”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
14、相。(节选汉书 窦田灌韩传 )10.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召入见,固让谢 谢:推辞B. 诸窦宾客辩士说 说:劝说C. 则妻子无类矣 妻子:男子的配偶D. 窦太后数言魏其 数:多次11. 下列各项对文中第二小节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6 -A.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B.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C.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D.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兄:指的是父
15、亲亲兄弟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即伯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是父亲的侄子(即兄子/弟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是自己的堂兄(也称为堂哥) (即从父兄)。B. 宾客:汉代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也称门客。C. 窦太后因为窦婴嫌弃自己的官职小所以就憎恨窦婴,最后,即使每逢节日,也不肯他入宫朝见。D. 窦婴担任大将军之后,不仅向皇帝举荐了退职在家的贤士,还把朝廷赏赐给它的金子让他的手下拿去使用。13.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6、(1)现在天下正有急难,王孙怎么可以推辞呢?(2) (我)认为这个州所有有奇特形状的山山水水,都已经被我拥有,欣赏了,但是却未曾了解西山的奇异独特。【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C 项,妻子:妻子儿女。故选 C。【11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上”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酒酣”的主语不是
17、“太子” ,前面断开;“从容”修饰“曰”不要断开;“王”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故选 B。- 7 -【12 题详解】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C 项,“因为窦婴嫌弃自己的官职小所以就憎恨窦婴”错误,原文:“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故选 C。【13 题详解】这是一道
18、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方:正;宁可:怎么可以;让:推辞;以为:认为;凡所有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有奇特形状的山山水水;知:了解;皆:都。【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窦婴,字王孙,是孝文皇后堂兄的儿子。从他的父亲以上,世代家居观津,爱好宾客。孝文皇帝时,宝
19、婴曾在吴国为相,因病免官。孝景皇帝即位,起用窦婴为詹事。孝景皇帝的弟弟梁孝王,被他的母亲窦太后所宠爱。有一回,梁孝王入朝,孝景皇帝和兄弟们一起饮酒,这时还没有立太子,当大家酒喝得差不多时,孝景帝从容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 ”窦太后听了很高兴。这时窦婴端了一杯酒献给皇上,说: “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帝位应父子相传,这本是汉代的法定约束,皇上怎么能传给梁王呢?”太后因此讨厌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官太小,就托病辞职。太后于是把窦婴准许出入宫禁的名籍除掉了,每逢节日,也不准他进宫朝见。孝景皇帝三年,吴国和楚国起兵叛乱,这时皇帝考察了一下,发现无论是刘姓宗室或窦姓诸人都没有像窦婴那样贤明的,于是就
20、征召窦婴,窦婴入见以后,坚决推辞,藉口有病,不足此重任。太后至此也感到惭愧。皇上就说: “现在天下正有急难,王孙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拜窦婴为大将军,赏赐他黄金千斤。这时爰盎、栾布等名将贤士都退职在家,窦婴就向景帝推荐,起用他们。窦婴把皇帝赐给他的金子都摆在廊下穿堂中,每当属下的军吏来谒见,他就叫他们酌量开销把金子取去用,自己从没有把皇帝所赐的金子拿到私宅去。窦婴坐镇荣阳,监护齐、赵两国的军队。等到七国的叛乱被平定后,就封窦婴为魏其侯。这时- 8 -许多游士和宾客都争相投奔魏其侯门下。孝景皇帝每当上朝和群臣商议大事,所有列侯都不敢同条侯、魏其侯平礼相待。孝景皇帝四年,立栗太子,命魏其侯当太子的
21、师傅。孝景皇帝七年,栗太子被废,魏其侯屡次为栗太子争辩,都无结果。魏其侯就称病不朝,在蓝田南山下闲居了好几个月,窦姓诸人和许多宾客、辩士请他出山,他都不愿意出来。梁国人直遂就对宾婴说: “能使您富贵的是皇上,能使您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现在将军作太子的师傅,太子被废不能力争,力争不得又不能死,自己托病引退,拥着歌姬美女,闲居在南山而不肯入京朝见。这些情况比照起来看,显然是您在暴露皇帝的过失。万一皇上和太后都对您不满而要加害于您,那您连妻子儿女就都会被杀戮,全家一个不剩。 ”窦婴认为他说的很对,便复行上任,上朝觐见皇帝如故。当桃侯被免去相位时,窦太后屡次推荐魏其侯当丞相。孝景皇帝说: “太后难道
22、以为我有所吝惜,不让魏其侯当丞相?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满,做事往往轻率随便,很难让他作丞相,担当重任。 ”终于没有任用他,而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小题。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见欢”是词牌名, “金陵城上西楼”则是这首词的题目。一般来讲,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是一定会有词牌。B. “垂地” ,说明正值日薄西山。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采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C. “簪缨” , 是指贵族官
23、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用来比喻贵族和士大夫。D.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自己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进而作者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去。15.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16. 概括本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14. C 15. 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事件; 领起上阕;奠定了全词凄凉的- 9 -基调。 16. 对萧条零落的秋景的感伤;对南宋朝廷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的悲痛和无奈;对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渴望(愿望) ;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24、【解析】【14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C 项, “比喻”错误,应为“借代” 。故选 C。【15 题详解】此题此题考核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出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分析是注意结合诗句的位置,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在词的开头,从内容看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事件,奠定了全词凄凉的基调;从结构看,领起上阕。【16 题详解】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姜堰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