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选修,含解析).doc
《江苏省如皋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选修,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选修,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选修)试题考试用时:10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汉时期董仲舒吸纳道家、法家等思想建立了新的儒学体系,新儒学倡导“
2、大一统” 、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 “三纲五常”等思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成为统治思想。 “不敢废汉而自立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名义”应主要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 项和 C 项在当时不是统治思想,D 项在汉代不是统治思想,已经被儒家思想吸收利用了。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三纲五常2.论语中, “仁”字出现六十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孔子赋予“仁”以不同的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我克制,可算作仁或者接近于仁;出于环境的需要,一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叫做杀身以成仁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仁的
3、学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仁的学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C. 体现了儒家思想广泛的群众基础D. 孔子主张优先解决人生实际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杀身以成仁”等都被看做“仁” ,这说明仁的学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故 B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仁的学说还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故- 2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儒家思想的群众基础,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优先解决人生实际问题” ,故 D 项错误。3.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 、 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
4、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A. 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 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 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 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可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起到警告统治者暴行的作用,起到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故选 C;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排除 A;由材料“实重革命而轻受命”可见董仲舒的思想并非一概迎合君主谋取权位,排除 B;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排除 D。4.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 ”颜元(1635
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 ”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B.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 ”“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两人都认为程朱理学不务实,对社会生活作用不大,本质意图是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故 B 正确;A 表述正确,但两人的本质意图是倡导自己的观点,并非抨击程朱理学,排除 A;材料主要反映程朱理学不务实,主张经世致用,C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5.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3 -A.
6、 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 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 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 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图一反映的是宋朝理学的发展,图二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故 C 项正确;A 项不符合图二,排除;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是在唐宋时期,不符合图二,故 B 项排除;两幅图都是儒学的发展,都没有体现出近代民主思想,故 D 项排除。6.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 。这体现了李贽A. 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B. 对科举制度的否定C. 未能冲破
7、传统的束缚D. 希望得到后人认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 ,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科场当以选士” ,李贽并不反对科举考试,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 ,表明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 4 -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成为科举的内容,故 C 项正确;根据材料“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 ,李贽并不仅仅希望得到后人的认可,故 D 项错误。【点睛】李贽的思想主张虽然一定程度上带有反封建专制、反正统的色彩,但只是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而非完全否定,其思想仍然属于儒学的范
8、畴。7.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 项正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
9、主制度,排除 A。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 B。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 D。8.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A. 善恶之间可以相互的转化B. 社会环境影响人们认知C. 教育能助推人们明白道理D. 社会进步推动人们向善- 5 -【答案】C【解析】“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是一种教育手段, “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是使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故选 C;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善恶之间的转化,故排除
10、 A;题干提到的是教育的作用而不是社会环境或者社会进步的作用,故排除 BD。9.“人从此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进和谐生活的主人翁” 。与此主旨相似的是A. “主啊,我的肉体靠灵魂活着,而灵魂依靠你生活”B. “人是上帝创造的许许多多的奇妙东西中最最奇妙的”C. “有信仰的人可得到赐福.没信仰的人会受到诅咒”D. “知识分子是敢于在一切公共场合运用理性的人”【答案】B【解析】“人从此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进和谐生活的主人翁”体现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人文主义思想, “人是上帝创造的许许多多的奇妙东西中最最奇妙的”体现出重视人、赞美人的人文主义思想,故
11、 B 正确;A 体现人要服从上帝,不符合题意,排除;C 强调信仰的重要性,不符合人文主义思想,排除 C;D 强调理性,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首先,由“人从此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进和谐生活的主人翁”判断出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然后从选项中选出符合人文主义思想的选项即可。10.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A. 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B. 恢复古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C. 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D. 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答案】A【解析】根据“这一时期
12、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 ,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故 A 正确;- 6 -B 不是文艺复兴的实质,排除;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排除C;D 是文艺复兴的影响,不是文艺复兴的目的,不符合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垒”排除。11.有学者称:“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 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宗教改革:A. 将人文精神发展到了理性阶段 B. 适应了资产阶级追求享
13、乐的需要C. 彻底粉碎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D. 是一场群众基础广泛的政治运动【答案】D【解析】材料中“侧重于知识分子” “欧洲人民”说明了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群众基础更广泛,故 D项正确;A 项是指启蒙运动,排除;B 项是指文艺复兴运动,排除;C 项错误,错在“彻底粉碎” 。12.近代西方思想家格劳秀斯认为:“在人所独具的特性中有一种要求社交的强烈愿望,亦即要求过社会生活愿望这并不是指任何一种生活,而是指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 ”由此可见,格劳秀斯主张A. 分权制衡B. 社会契约C. 天赋人权D. 人民主权【答案】B【解析】人的本性既然如此,那么,倘若要坚
14、持 一种秩序井然的社会,就得有必须加以实现的某些最低限度的条件或价值。 “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 , “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只能在国家形成之后才有可能,于是人们按照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故 B 正确;材料信息与分权制衡、天赋人权无关,排除 AC;人民主权指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D。13.“他们”不仅不害怕鬼怪,也不再害怕上帝。与其说他们把上帝想象为圣父,不如说他们把其想象为物质世界的第一推动力。上帝是慈爱上帝的形象,不如以往那样明晰,而是成了不可思议的智人,创造了现在为人的理智所发现的惊人世界。材料中“他们”A. 掀起以理性为核心的
15、启蒙运动B. 发动了宣扬“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 7 -C. 成为近代唯物主义学说的先驱D. 发动否定上帝的文艺复兴运动【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他们”眼里上帝是由他们的内心向往的形象,是一种理性智慧的存在,所以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观点,故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错误,宗教改革的思想在此处没有体现;C 选项错误,本题与唯物主义无关;D 选项错误,文艺复兴并没有否定上帝。14.“在中国古代社会集权专制的氛围中,他狂放不受拘束的纯真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当然,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他”是A. 屈原
16、B. 李白C. 杜甫D. 柳永【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在中国古代社会集权专制” “狂放不受拘束” “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反映的是一位封建社会的浪漫主义诗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故 B 项正确;A 项是战国时期的诗人,故排除;C 项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故排除;D 项是宋朝词人,故排除。【点睛】 “在中国古代社会集权专制” “狂放不受拘束” “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是解题的关键。15.下图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祭侄文稿 。在安史之乱时,他与堂兄颜杲卿同举义旗,抗击版军,杲卿父子英勇就义。颜真卿感情激昂悲愤,墨妙通
17、神,情切意真,写下此稿。对其评价最为贴切的是- 8 -A. 气粗字险,气郁字敛B. 矫若惊龙,飘若浮云C. 狂不离神,乱不离意D. 书写方正,而韵有余【答案】A【解析】【详解】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祭姪文稿号称天下第二行书。材料中的颜真卿激昂悲愤,字如心声, “气粗而字险” “气郁而字敛”恰好描述了当时悲痛的思想感情,故选 A; B 意思是飘逸如同天上的浮云,矫健如同天空中的游龙,反映的是平和自然的心情,排除 B;C 是草书的特点,D 是楷书的特点,排除。16.历史学家张宪文认为:“以图像展现和解说历史,是历史研究最为有效的方法。 ”清明上河图(局部
18、) (下图)历来就受到历史学、考据学、建筑学和民俗学等诸学科研究者的重视。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 该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史料B. 该图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其历史信息的完整性C. 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风俗画研究的唯一史料- 9 -D. 诸多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而结论却一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风俗画,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繁荣,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故 A 选项正确;清明上河图不可能反映完整的历史信息,故 B 选项错误;C 选项错在“唯一史料” ,故 C 选项错误;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
19、同,其结论应该不一致,故 D 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史学研究方法的的掌握与理解,尤其是原始史料与间接史料的区分,史料本身的真伪的判断,史料的研究角度与视角的不同,掌握以上知识即可正确判断。17.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B. 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C. 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D. 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的缺乏是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20、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统治者的态度、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基础,故 ACD 项排除。18.有学者指出“由于汉字字数多,印刷所用活字数量庞大,制字、拣字、排字都比较费事,同时总体而言古代印书种类仍然有限,经史之类都要反复印刷,因此在雕版印刷已成习惯的情况下,活字印刷并未取代前者的地位,只是偶尔见于记载。 ”该学者旨在说明活字印刷A. 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B. 是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C. 推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D. 未取代雕版印刷的原因【答案】D【解析】- 10 -材料中“印刷所用活字数量庞大,制字、拣字、排字都比较费事”说明活字印刷的弊端,导致不能被雕版印刷,D 正确;A 明显不符合材料费用高
21、信息;B 和 C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9.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 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 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 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 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可知,元曲等剧种逐渐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所以答案选 A。B 不正确,通俗化不能说明素养的低下。C 明显错误。D 是原因,材料中无法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
22、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20.从某种程度上看,文学作品是映照社会的一面镜子,不同程度上折射社会的面貌。在中国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有一部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作品应是( )A. B. - 11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红楼梦叙述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展现了一个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封建社会,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A 项正确。 水浒传暴露了
23、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与材料不符,排除 B。 西游记是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与材料不符,排除C。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一系列的战争场面,展现了战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与材料不符,排除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要求“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结合明清小说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5 题,第 21 题 11 分,第 22 题 13 分,第 23 题 11 分,第 24 题12 分,第 25 题 13 分,共 6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博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如皋市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教学质量 调研 试卷 选修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