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屯留一中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卷)(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0 小题, 每题 1、5 分,共 45 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山东省的“富民兴鲁”政策深得民心,齐鲁大地在改革开放中崛起。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这一称谓来源于( )A. 山东半岛自然地理特征 B. 宗法制下嫡长子的族姓C. 母系氏族公社母系的族姓 D. 西周的分封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山东境内,分封了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所以今天山东又被称为齐鲁大地。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
2、治制度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答案】C【解析】本来题考查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符合这一原则,故 C 项正确。唐太宗不嫡长子,故 A 项排除。兄终弟及也不是嫡长子继承制,故 B 项排除。皇四了继位也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故 D 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哪个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即可。3.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
3、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 2 -括A. 嫡长子继承制B.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 “国”与“家”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主要反映的是政治制度为宗法制,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利用血缘关系,使“国”与“家”的紧密结合,所以特点不包括“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故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4.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 皇
4、权的独尊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等级制度的森严D. 文化专制的扩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 百家姓在宋代的排序首位是“赵” ,而宋朝皇帝姓赵(如赵匡胤) ;在明代的排序首位是“朱” ,也是明代皇帝的姓(如朱元璋) ,这共同体现了皇权独尊,A 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 B。材料只强调了皇帝地位尊贵,没有涉及其他等级,无法体现等级制度的森严,排除 C。文化专制是指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专制政策,与本题无关,排除 D。- 3 -5.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
5、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 周B. 秦C. 汉D. 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的统一、郡县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读题干文字,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补充,由此形成完整的石碑文字。从材料中的“并四海、为郡县、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可以判断题干中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B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与题干“并四海”不符,排除;CD 两项与“始为郡县”不符,排除。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郡县制6. 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A.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B. 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6、C. 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D. 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A 说的只是隋朝科举制;B 说到了两者的共同点,两者目的都是扩大了统治基础,选拔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才,所以 B 正确;C,说的是内容不是原因,D 是唐朝高宗时期科举制特点。AC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隋朝科举制7.如图所示,西汉时汉武帝这一规定- 4 -A. 削弱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B. 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C. 中朝权力扩大外朝权力分散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答案】D【
7、解析】西汉时汉武帝这一规定指的是推恩令,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恩令和削弱相权无关联,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 说法绝对,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中朝、外朝的问题,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推恩令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8.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A. 皇帝制度的确立B. 郡县制的实行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答案】
8、D【解析】试题分析:题目问“变动”的表现实际是问唐朝与汉朝相比不同之处,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才开始实行的,故选择 D ,A、B、C 属于汉唐两朝的相同之处,所以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9.唐朝政府一切最高命令,叫做“敕” ,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不拟敕,而由中书省拟定,此所谓“定旨出命”由此可推断中书省的职能是A. 审核决策B. 拟撰诏书- 5 -C. 执行决策D. 监督审判【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不拟敕,而由中书省拟定”说明中书省的职能是拟撰诏书,故 B 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审核决策属于门下省
9、职责,故 A 项错误;执行决策是尚书省职责,故 C 项错误;监督审判是监察部门的职责,故 D 项错误。10.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大臣上朝的礼仪有坐着变成站着,变成跪着,说明帝王的权利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AB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 C1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她”指的是A.
10、 古代中国B. 古希腊C. 古罗马D. 古埃及【答案】B【解析】- 6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信息“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 “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因此,可首先排除 A、D 两个选项,而古罗马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因此,正确选项为 B。1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
11、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古代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分析题文的“在希腊,这种自然环境成为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可见此材料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选 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13.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 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故 A 正确
12、。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不是直接民主的必要条件,故 B 排除。斯巴达只是古希腊城邦的国家之一,故 C 排除。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同样不是直接民主的必要条件,故 D 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14.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个女奴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 。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7 -A. 进行调解B. 宣布“休妻”无效C. 要求男子赔偿D. 干脆不予理睬【答案】D【解析】该女子为奴隶,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男女不平等。因此选 D。其他说法不符合罗马法特点。15.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
13、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A. 十二铜表法B. 公民法C. 万民法D. 习惯法【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可以得出这是万民法的背景,因为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民族矛盾及经济纠纷在增多,故而原有的公民法无法适应统治需要,因此 C 符合题意。而 A,B 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D 出现于罗马共和国早期。综上,本题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1
14、6.下面是古罗马一些法学家对犯罪问题的部分认识表。由此表可以推知罗马法A. 重视逻辑分析 B. 强调社会公平 C. 保护私有财产 D. 维护奴隶制度- 8 -【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罗马法中规定的犯罪类型来看,犯罪被细化为行动、言论、文字和协从,这说明对整个犯罪的划分是从犯罪的方式和角度出发的,由此可见罗马法重视对犯罪本身的研究,对逻辑进行系统分析,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D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 选项材料的关键节点没有财产这一项。17.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说:“有一群社会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这里所说的“不是通过流血
15、的方式”而实现了“换掉了”目的的历史事件是( )A. 内战爆发 B. 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C. “光荣革命” D. 承认美利坚民族独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不流血” “换掉了”说明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政权的更替,应该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光荣革命” ,故 C 项正确。内战属于流血性质,故 A 项错误。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仍然带有流血形式,故 B 项错误。美利坚民族独立是从英国殖民地中脱离出来,显然是战争形式下获取。故 D 项错误。18.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她能做的事情有代表国家出访他国任命议会中
16、的多数党领袖组阁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A. B. C. D.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是“虚君” ,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是作为国家元首,- 9 -仍然可以代表国家出访他国,仍然保留形式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的权力,故正确;英国国王不能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不可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故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 C 项,ABD 错误。19.1832 年英国的议会选举制改革后,获得直接利益的是( )A. 工业资产阶级 B. 工业无产阶级C. 掌权的新贵族 D. 广大贫民阶层【答案】A【解析】【详解】1832 年议会改革主要内容是增加下议院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
17、,所以本次议会改革直接获利者是工业资产阶级,故 A 项正确。工业无产阶级在本次议会改革中没有获利,故 B 项错误。掌权的贵族席位被减少,显然不是直接获利者,故 C 项错误。贫民此时并没有获得政治权力,故 D 项错误。20.一个美国国家权力机构的成员声称:“我由国民选举产生,理应对他们负责。 ”他的身份可能是( )参议院议员 国务卿 众议院议员 联邦法院法官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的参议院议员是选举产生,每州两名,正确。美国国务卿是由总统任命,错误。美国众议院议员是按照各州人口比例选出,正确。联邦法院法官是由总统任命,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21.翻开美国历史,
18、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它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A. 中央集权 B. 分权制衡C. 两党制 D. 联邦制【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政体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分权制衡。掌握行政大权的美国总统也要受制度的制约,充分体现了权力的分权制衡。故 B 项正确。AD 项说的是加强中央的权力,材料无法体现;C- 10 -项是说的政党政治,通过政党选举轮流上台执政,材料也无法体现。22.美国的两党制在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政治选举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激烈争夺的战场B. 美国的两党制经常引发暴力冲突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长治市 屯留县 一中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