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晋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临晋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晋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省临晋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6 分)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 促使西周强盛 B. 导致诸侯割据C. 强化宗法体制 D. 促成秦朝统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 ,不知有“国” (诸侯) ,更不知“天下” (天子) ”中可以看出,西周的宗法分封制由于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诸侯割据局面的出现。所以答案选 B。考
2、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 、 “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 西周B. 秦朝C. 西汉D. 宋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理解。题干中的“封建时代”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或“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即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因此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西周,故答案为 A。秦朝开始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后世继续这一制度,故“郡县时代”对应的是 BC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 假如一名
3、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 丞相- 2 -B. 太尉C. 御史大夫D. 郡守【答案】C【解析】“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说明这一官员的职责是负责群臣奏章和监察百官,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秦朝的御史大夫所负责的工作,故选C;ABD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4.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B. 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 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D. 分封制退出中国历
4、史根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周制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说明是秦朝设立的郡县制的背景,故 B 项正确;A 属于皇帝制,不符合题意;C 属于汉代政治;D 属于西周时期政治。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建立背景【名师点睛】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复习时把握一个“核心” 、注意两个“内涵” 、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核心”:皇权至上。两个“内涵”: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三个“特点”: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树立;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5、地方服从中央。5.秦朝统一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B.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 -C. 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D.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秦朝的统一有诸多方面的影响,本题强调的是最深远的,应当选择 D 选项。A、B、C 选项都是 D 选项下的某一个具体的方面,故排除。6. 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 ,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A. 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B. 宗法制仍有影响C
6、.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 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是能够说明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的, 氏族志 、 百家姓能够说明宗法制仍有影响,也能够说明姓氏文化的确是源远流长的,但是材料中的现象是和中央集权无关的,所以现象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本题答案选 C 项;A 与“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和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符合;B 项与 D 项和氏族志 百家姓符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位加强【名师点睛】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
7、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7.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 ,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 ,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 4 -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
8、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A. 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 保证了吏治清明C. 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 对皇权有一定制约【答案】D【解析】在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独尊,封驳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君主决策失误,但不能说避免君主决策失误,也不能说易为当权者所利用,故 A、C 项错误;封驳制是针对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而非吏治,故 B 项错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说明当时的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故 D 项正确。8.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其与察举制相比A.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B. 提高了儒
9、生的地位C. 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D. 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具体考查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由材料关键信息“已定其选” “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等,材料主旨即体现“九品中正制下有固定的中正官举荐人才” 。 与察举制相比,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从而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与材料主旨均不相符合,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名师点睛】九品中正制在当时多少改变了州、郡地方长官随意左右、受贿营私的状况,选拔出一些比较有才能的人进入仕途,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
10、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对人才的考察更加精细,能不断的创造人才,发掘人才。9.“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 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B. 官员层级设置调整- 5 -C. 文官地位得到明显提升D. 废丞相,权分六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中央机构设置的调整使得明代六部最高长官的品级提升,故 D 项正确。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与六部品级提升没有直接关系,故 A 项错误。B 项只是
11、对材料的重复,没有体现出六部品级提升的原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文武官员地位的变化,故 C 项错误。10.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 )A. 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B. 能够参与中央决策C. 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D. 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中的“票拟批答”等字眼来看该机构应该是军机处,而军机处是为了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而专门设立的一个机构,所以这一机构只能是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
12、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皇权加强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在此,作者意在强调该制度A. 扩大了官员来源B. 提升了官员文化素养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 “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可知该制度- 6 -是科举制,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牢牢掌握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13、,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C 项正确。科举制扩大了官员来源,但与材料强调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不符,排除A。科举制有利于提升了官员文化素养,但与材料强调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不符,排除 B。D项说法错误,且材料没有涉及,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排除。点睛:本题以科举制为切入点,需要掌握科举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信息“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 “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结合科举制的影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
14、是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用 10 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 4 个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会议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为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13.古希腊具有突出的表演文化,其行为以多种具体形式广泛存在于城邦生活之中。凡举公开场合的诗歌朗诵表演、体育竞技、宗教祭祀以及诉讼演说,无一不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现。这现象有利于A. 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B. 激发公民参政热情C. 推动公民个性的发展D. 彰显以人为本理念【答案】B- 7 -【解析】“公开场合的诗歌朗诵表演、体育竞技、宗教祭祀以及诉讼
15、演说,无一不是以表演的形式出现”反映了古希腊以表演文化带动公民关心城邦事务,这有利于激发公民参政热情,故 B 正确;梭伦改革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与材料无关,故 A 错误;材料未涉及公民个性的发展的问题,故 C 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以人为本理念,而是强调城邦公共生活,故 D 错误。故选 B。14.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B.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 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D. 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
16、产生【答案】C【解析】材料“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反映了雅典城邦公职人员受到公民大会与五百人会议的制约和监督,以防止公职人员渎职或滥用职权,从本质上讲,是从制度上防止专制的出现,以确保民主制度的实行,故 C 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公职人员受公民大会的制约,故 A 项排除;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的是民众法庭,故 B 项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受公民监督,但材料反映的是公职人员受公民大会的监督,故 D 项与材料信息不吻合。15.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指出:“我们很难
17、相信由一年召开 40 次、每次仅有几个小时的超过 6000 人的公民大会来制定一般政策是有效率的。温和的理性怀疑论就能表明这种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和提议权的公民大会将很快就会蜕变为暴动。 ”该论点实质上反映出古代雅典A.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B. 公民大会行政效率低下C. 民众的参政热情空前高涨D. 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明显【答案】D- 8 -【解析】材料中对于雅典一年召开次,人几小时制定政策的做法感到怀疑,实质上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的局限性,故正确;和均不是材料中体现出的实质问题;材料中体现不出民众参政意识的高涨,故错误。16.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
18、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 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 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 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希腊城邦“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所以实行直接民主,与题意无关,故 A 项排除;“独立自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反映的是希腊城邦的特点,与题意无挂,故 B 项排除;希腊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平等互利的思想,导致民主政治的产生,故 C 项正确;“平等、民主观念”也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故 D项排除。【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
19、原因根据经济是政治、思想文化观念变化的根源,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17.十二铜表法规定, “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 833%) ”;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 30 天的法定宽限期” 。这一条款A. 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B. 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C. 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D. 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程度上的保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限制利息和对还债实行宽限期,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程度上的保护。18.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 ,是继公民法(市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 9 -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
20、罗马法律。据此推知,万民法A. 实现了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B. 根源于罗马帝国统治基础扩大C. 标志着罗马司法体系最终完备D.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答案】B【解析】古代罗马时代是奴隶制时代,不可能有居民间的平等,故 A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A;万民法是“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是因为罗马帝国不断扩大,原有的法律没法解决新形势下的很多司法问题,故选 B 而排除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司法体系最终完备,故排除 C。19.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
21、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A. 维护公民平等B. 强调法律至上C. 限制公权滥用D. 追求司法公正【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可知,法律要保障个人权利,同时禁止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干预个人生活,这说明法律为了保障公民权利而限制公权的滥用,故 C 正确;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D 在材料中不涉及,排除。【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即可。20.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材料表明:A. 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B.
22、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C. 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 10 -D. 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材料讲的是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这说明了罗马法对妇女歧视。所以答案选B 选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古罗马的妇女没有任何人权,A 选项说法太绝对;由材料不能得出 C、D 选项的观点,故排除。2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欧洲中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法便在一切国家里(法国是在 16 世纪)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除了英国以外,这种发展到处都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的” 。这论述意在说明A. 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B. 欧洲法律体系的完善C
23、. 罗马法具有丰富的内容D. 罗马法对欧洲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欧洲中世纪法律立法基础都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说明罗马法对于欧洲立法影响,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罗马法成就较为突出,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罗马法对于西欧法律影响,不是欧洲法律体系完备,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是论述罗马法内容,故 C 项错误。点睛:罗马帝国第三次以法律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的创建与发展,维系了整个帝国统治。罗马法以其广泛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作为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基础,罗马法影响深远,泽被后世,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22.“我以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晋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