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提高 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学习寓理于事、对比的写作手法。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寓理于事、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学习寓理于事、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 集资料、电脑、投影仪。课时安排2 课时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1.齐诵全文。2.提问重要文言词语、句子的含义。3.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赠序,了解宋濂当年学习的情况以及他又是怎样规劝晚辈的。二、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2.学习寓理于事、对比的写作手法。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点拨】作者主要从 无书、无师、求学路途艰难、学习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2.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交流点拨】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3.大家对作者的既知足又不知足的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会
3、怎么想?2怎样做?【交流点 拨】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4.本文的写作原因及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从自身写起?(小组合作交流)【交流点拨】原因大约有两点:一是马生得到同辈的赞赏,是位“善学者”;二是同乡之谊。目的是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学习。本文是长辈给晚辈的临别赠言,作者既要使晚辈有所得益,又不宜板起面孔说教,于是,作者就采用了现身说法的形式,叙述了自己当年读书的艰难、从师学习的艰辛和学习的勤奋。这样既含教诲,又怀勉励,读来亲切感人,很有说服力。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1.太学生和作者当年求学之路相比,有哪些优越之处?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小组合作
4、学习、交流展示:我 太学生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吃 日有廪稍之供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穿 岁有裘葛之遗寓逆旅 住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中 行 无奔走之劳未尝稍降辞色 师 未有问而不告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书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2.找出文中其他体现对比的地方,并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交流点拨归纳:师生态度 师:辞色严厉 ,甚至叱咄生:色愈恭,礼愈至写教 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艰难和求学态度的诚恳。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在于与作者的贫困生活形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郯城县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11 东阳 马生序 课时 教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