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doc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5讲 地 球 的 公 转 及 其 地 理 意 义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1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地球公转是从北(南、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原因是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2)地球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3)图中能正确表示近日点的是甲,公转速度最快;表示远日点的是丙,公转速度最慢。(4)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年。时间为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2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周期: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叫做回归年。1
2、透彻了解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的形成原因一是地球在公转时,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即地轴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之间不垂直,而是有一个小于 90的夹角,使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产生了一个 2326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二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任何地点,地轴的倾斜方向都保持不变,使黄赤交角始终存在。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如图:a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b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c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影响a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范围:在南北纬 2326之间。b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2图示理解地球公转与二分二至日的关系4方法点拨: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公转方向的判读看南极上空还是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顺时针;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逆时针。(2)先判断“二至”再判断“二分” 。看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近日点为 1 月初,接近冬至日;远日点为 7 月初,接近夏至日。看地轴的指向:“左倾左冬,右倾右冬” ,即地轴向左倾斜,左面为冬至,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接太阳光线与地心,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确定了二至点后,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即可判断春分和秋分。特别提醒: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5
4、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左右;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左右。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考向一 地球公转的特征 考题引领1(2015重庆文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完成下题。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 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 B105C195 D285【解题关键】 充分利用文字材料中信息“太阳运动一周为 360”“春分日为 0”“寒露为 10 月 8 日”
5、。【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规律。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 360需要 12 个月,则一个月运行 30,半个月运行 15。 春分日 3 月 21 日距寒露日 10 月 8 日约 6 个半月,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30615 195,选 C。6【答案】 C变式训练1(2018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十四节气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左图是天赤道与黄道示意图,右图是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该节气太阳最接近左图中的( )A甲 B乙C丙 D丁(2)关于节气与农事、气象的连线,正
6、确的是( )A春分江淮地区播种小麦B谷雨东北地区采摘茶叶C大暑长江流域伏旱天气D霜降天山南北油菜花开7解析:第(1)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该节气是白露节气,位于秋分日前约15 天。结合左图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地球公转到最左侧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节气是夏至。地球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丙、乙之间是秋分日,丙在秋分之前,太阳最接近左图中的丙地,C 项正确。第(2)题,春分,我国东北地区种植小麦,江淮地区是秋分左右播种冬小麦,A 项错误。谷雨节气,江南地区采摘茶叶,东北不产茶叶,B 项错误;大暑,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是伏旱天气,C 项正确;霜降,天山南北大雪封山,D 项错误。
7、答案:(1)C (2)C考向二 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影响 考题引领2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若 EF 为赤道,P 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点在( )A0 B20S C20N D2326S(2)若 EF 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 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 34S)夏季昼变长【解题关键】 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及其与太阳直射点、昼长、热量带之间的关系。【解析】 第(1)题,若 EF 为赤道,则POF 为 P 点纬度值,由图可知POF70。结合题干中“P 点出现极昼现象”可知,太阳直射点为 20N。第(2)题,若 EF 为公转轨道面
8、,PQ 为地轴,则由图中可知黄赤交角为 20,黄赤交角变小,则福州冬至日正午太阳高8度变大,北温带范围变大,全球极昼(夜)范围缩小,悉尼夏季昼变短。【答案】 (1)C (2)A变式训练2(2018山东济南联考)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最大时可达 24.24,最小时为 22.1,变动周期约 4 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 ,回答(1)(2)题。(1)黄赤交角为 24.24时(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移动周期约 4 万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南北回归线
9、之间来回移动最低纬度为 22.1A B C D解析:第(1)题,当黄赤交角为 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故 B 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故 A 错;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故 C 错;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故 D 错。第(2)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错;太阳直射点最低的纬度应是赤道,即 0,错。9答
10、案:(1)B (2)C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易混辨析】 (1)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不等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时长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3)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101昼夜长短变化中的“看”与“定”(1)看“位置” ,定状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
11、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2)看“移动” ,定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日期上,越接近春秋分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如下图所示:112昼夜长短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
12、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区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 的昼长等于 40S 的夜长。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3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对应关系(北半球)12误区警示: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 时日出,24 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 时日落)。考向一 昼
13、夜长短的变化 考题引领1(2014浙江卷) 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悉尼,5 月 B美国华盛顿,1 月C南非好望角,9 月 D印度孟买,4 月【解题关键】 一方面理解“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反映的昼长变化;另一方面明确昼夜长短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解析】 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说明该地的昼长在变短,夜长在变长。澳大利亚的悉尼在南半球,5 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南半球各地昼变短、夜变长,故 A 项正确。【答案】 A13变式训练1下表为 11 月 11 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回答下列各
14、题。地点 北京 哈尔滨 西安 上海 成都 拉萨日出 7:18 6:54 7:33 6:36 7:44 8:34日落 16:50 15:51 17:35 16:51 18:02 18:56(1)表中六个城市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A1 小时 25 分 B3 小时 5 分C2 小时 6 分 D1 小时 58 分(2)请依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是( )A西安 B成都 C上海 D拉萨解析:第(1)题,6 月 22 日12 月 22 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纬度越往南,昼长越长,故表格中 6 个城市中,昼长最长的应为最南面的城市,结合计算拉萨的昼长最长为 10
15、小时 22 分;而昼长最短为最北面的城市哈尔滨,其昼长为 8 小时 57 分,故两地的白昼时间差值为 1 小时 25 分。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选项中四个城市同在北半球,此时越往南(即纬度越低)昼长越长,越往北,昼长越短,通过计算,四城市中昼长最短为西安,故其纬度最高。答案:(1)A (2)A考向二 昼夜长短的计算 考题引领2(2012山东高考节选)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 4 月 21 日返回到P 地。右图为 P 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科考队出发日 P 地昼长为 11 小时,返回到 P 地时,P 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 小时 B11 小时 14C13 小时 D14
16、 小时【解题关键】 注意出发前、后时间关于春分日对称性,进而分析两日昼长的关系。【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科考队出发日和返回日刚好以北半球春分日(3 月 21日前后)对称,出发日的昼长比春分日的昼长短 1 小时,则返回日的昼长比春分日的昼长长1 小时,即 13 小时。【答案】 C变式训练2下图所示的是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 15 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长为 9 小时 40 分钟。据此回答(1)(2)题。(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乌鲁木齐(2)该地该日昼长约为( )A9 小时 40 分钟 B10 小时 40 分钟C12 小时 40 分
17、钟 D13 小时 40 分钟解析:第(1)题,该楼盘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当北京时间为 15 时时,该地太阳光线从南偏西 40直射阳台,说明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 122 小时 40 分14 时40 分,与北京时间相差 20 分钟,从而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 115E,所以 B 正确。第(2)题,首先以二分日为例计算南北阳台光照时间。二分日昼长 12 小时,日出正东,当太阳光线东偏南 40时,南阳台才能被太阳光照到,结合地球自转速度可知,需要时间 2 小时 40分钟,据此可以计算出南阳台二分日时被阳光照射的时间为 9 小时 20 分钟。该日南面阳台太阳能够照射的时间为 9 小时 40 分
18、钟,比二分日长 20 分钟,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比二分日长 20 分钟,则昼长比二分日长 40 分钟,为 12 小时 40 分钟。答案:(1)B (2)C15考向三 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 考题引领3(2016天津卷)2011 年 7 月 17 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1)(2)题。(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 天左右 B50 天左右C70 天左右 D90 天左右【解题关键】 一方面理解“第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9 高考 地理 复习 地球 公转 及其 意义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