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郯城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10*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习对话形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2.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3.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1.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2.在矛盾冲突中对比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唐雎的力量。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1.背诵课文。2.师提问重点词语的意思。虽然 其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休祲 徒 挠 谢 错意3.导入语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
2、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对话形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2.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3.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三、精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1.文章所记叙的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战争,交战的双 方便是唐雎和秦王。从文中看出秦王(或唐雎)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大家四人一组来探讨。可采用“哪个地方表现谁怎样”的方式来说 说。明确:(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一句,表现秦王阴险狡诈,不动用一兵一卒就想霸占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句,看出秦王根本就没有
3、商量的余地,表现了秦王以强凌弱、骄横狂暴的本质;“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现秦王的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表现秦王22的狂暴的性格;“先生坐!何至于此”,秦王害怕了,表现他外表虽然强大,但内心其实十分虚弱,即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此过程教师指导朗读)(2)大家表现很积极,我们一起再总结一下秦王是怎样一个人。明确:秦王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贪得无厌、骄横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盛气凌人、阴险狡诈的封建君主。(3) 请大家还用这种方法说说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明确:“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终守之”,此处表明唐雎已识破秦王的伎俩,表现其有胆有
4、识、在强大的势力面前不卑不亢;“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他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今天大不了是一死,表现唐雎不畏强暴、视死如归 。(在此过程教师指导朗读)(4)谁能总起来概括一下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唐雎是一位爱国忠君、有胆有识、不卑不亢、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凛然正气、智勇双全的外交家的形象。2. 同学们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把握的都很准确,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请你举例说明。明确:(1)通过人物神态和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最主要的是语言,例如:从秦王前后矛盾的话语中知道秦王的虚伪;从
5、唐雎的言语中我读到了他的善辩。(2)对比的方法。人 物对比:秦王盛气凌人,又是质问又是威胁;唐雎从容镇定,据理力争,义正词严。态度对比:秦王 先倨后恭 唐雎 先恭后倨 性格对比:秦 王 色厉内荏 外强中干 唐雎 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3)衬托手法。用安陵君衬托唐雎。安陵君是文中的次要人物,但又必不可少。如没有安陵君的支持与信任,唐雎虽浑身是胆也无用武之地。两种人物的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小结:文章围绕“不辱使命”重点详写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一笔带过,这样突出唐雎的形象,并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中心。3.通过对比、对话的方式,唐雎和秦王的形象跃然纸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郯城县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10 不辱使命 课时 教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