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中秋咏月诗三首》练习苏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中秋咏月诗三首》练习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中秋咏月诗三首》练习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积累运用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朝的_(填人名)。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作者_,字_,号_,_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下阕问_,归根结底,是问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3_(填作者)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从时代来看,是一首现代诗。4默写。不知天上宫阙,_。我欲乘风归去,_,_。_,_,_。不应有恨,_?_,月有阴晴圆缺,_。中庭地白树栖鸦,_。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_。5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
2、理的词句是(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我欲乘风归去。7注音。宫阙( ) 绮户( )8解释。达旦:_兼:_阅读理解(一)2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_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_3“不应有恨”,“ 恨”的意思是什么?“恨”
3、的内容可能是什么?_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_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 个(至少两个)?_6请就文中的某一艺术特点自拟题目,并解答。_7苏轼的 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_(二)月光幻想曲月光的美是画不出来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摄影、电影和电视也不行。音乐呢?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传出了月光之情的。
4、但 毕竟只能勾起一点想像,终难有置身月光的 视觉与触觉的感受。秦少游踏莎行词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灵。阳光明丽,3开阔,朗然现一派阳刚之气,却不免有些炙热与烦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绰绰,宁静而悠远。进入月光,便被一种恍惚朦胧的境界所迷:这是我平日生活过的世界吗?我还是我吗?在人间,在仙境,还是在通往地狱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阳光浴人躯体,月 光荡人心魄。进入精神深处,引得离却人间烟火,如在梦里游, 长久置身月光之中,人会“异化 ”为幽灵么?这或与嫦娥有关。与她的孤独,寂寞,忧郁有关,与她的绵绵乡愁织就的悲剧氛围之网有关吧。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4 中秋 咏月诗三首 练习 苏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