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白山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吉林省长白山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白山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吉林省长白山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 乙醇剧毒品 B. 浓硫酸腐蚀品C. 汽油三级放射性物品 D. 烧碱易燃品【答案】B【解析】【分析】A乙醇是易燃品;B浓硫酸有强腐蚀性;C汽油是易燃品;D烧碱有强腐蚀性。【详解】A乙醇易燃,是易燃品,故 A 错误;B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 B 正确;C汽油易燃,是易燃品,故 C 错误;D烧碱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 D 错误,答案选 B。2.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A. NH3、CO 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 NH3、CO 2均是电解质B. CuSO
2、45H2O 属于纯净物C. 凡能电离出 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D. 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答案】B【解析】【详解】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不是氨气电离;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不是二氧化碳电离,所以氨气和二氧化碳均是非电解质,A 错误;B、CuSO 45H2O 属于纯净物,B 正确;C、凡能电离出 H 的化合物不一定均属于酸,例如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硫酸氢钠是盐,C 错误;D、盐类物质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例如氯化铵等,D 错误。答案选 B。- 2 -【
3、点睛】电解质的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把握电解质的定义主要有两点: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自身的电离而导电,二是该物质是化合物。3.如下图,在盛有碘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A. 加入的是 CCl4 加苯 加酒精 B. 加入的是酒精 加 CCl4 加苯C. 加入的是苯 加 CCl4加酒精 D. 加入的是苯 加酒精 加 CCl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苯与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所以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和四氯化碳,会出现分层现象,因为苯的密度小于水,应在上层,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应在下层,故加入的是苯
4、,加入的是四氯化碳,酒精能与水互溶,所以加入的是酒精,故 C 项正确。考点: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A. 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B. 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 KNO3和 NaCl 固体的混合物D. 将 O2和 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 H2【答案】A【解析】A 项,Mg 粉和 Al 粉溶于稀盐酸,铜粉不溶于稀盐酸,加稀盐酸后过滤可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正确;B 项,汽油和煤油为沸点不同互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应用分馏法分离,错误;C 项,KNO 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
5、,NaCl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大不明显,分离 KNO3和 NaCl 固体混合物的操作为:加水将固体混合物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错误;D 项,此过程中发生反应:- 3 -H2+CuO Cu+H2O、2Cu+O 2 2CuO,O 2被消耗而减少,同时 H2与 O2反应可能发生爆炸,错误;答案选 A。点睛:物质分离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增加新杂质) 、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 、易分离、易复原。5.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A. 定容时,仰视凹液面最低点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C. 有少量 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
6、.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 2.4gNaOH 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A. 定容时,仰视凹液面最低点,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A 错误;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B 正确;C. 有少量 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里,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 错误;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 2.4gNaOH 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溶质的质量不足 2.4g,所以浓度偏低,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明确误差分析的依据是解答的关键,即根据 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 B和溶液的体积 V 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
7、 和 V 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 nB比理论值小,或 V 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 nB比理论值大,或 V 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6.在实验室中,不慎被玻璃划破了手指,可用 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FeCl3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 FeCl 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C. 产生 Fe(OH)3沉淀堵住伤口 D. FeCl 3能使血液胶体凝聚【答案】D【解析】【详解】血液属于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FeCl 3溶液)可使胶粒聚沉,血液凝聚达到止血- 4 -效果,故 D 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点睛】本题重点
8、考查胶体的性质。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 (2)布朗运动:胶体中胶粒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其胶粒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率随时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胶体微粒聚集变难,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原因。布朗运动属于微粒的热运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胶体独有的现象。(3)电泳现象: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在分散剂里向阳极或阴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同种溶液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具有静电斥力,胶粒间彼此接近时,会产生排斥力,所以胶体稳定,这是胶体稳定的主要而直接的原因。(4)凝聚:胶体中胶粒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结合成直径大于 的颗粒而沉淀或沉积下来的过程。如
9、在胶体中加入适当的物质(电解质) ,胶体中胶粒相互聚集成沉淀。7.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通常状况下,N A个 Cl2分子的质量是 71 gB. 通常状况下,N A个 CO2分子的体积约是 22.4 LC. 100 mL 0.1 mol/L 的 H2SO4溶液中 H+的个数是 0.2NAD. 若 1 g N2含有 m 个分子,则 NA=m/28【答案】A【解析】【详解】A、 NA个 Cl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1mol,质量是 71g,A 正确;B、通常状况下, NA个 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1mol,但体积不一定是 22.4L,B 错误;C、硫酸是二元强酸,100mL
10、 0.1 mol/L 的 H2S04溶液中 H+的个数是 0.02NA,C 错误;D、若 1g N2含有 m 个分子,则 ,因此 NA=28m,D 错误;答案选 A。【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尤其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二是要准确弄清微粒的组成特点,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题目难度不大。8.某溶液中只含有 Na+、Al 3+、Cl 、SO 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 521,则- 5 -溶液中 Al3+和 SO42的离
11、子个数比为A. 12 B. 14 C. 34 D. 25【答案】D【解析】【详解】忽略水的电离,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 n(Na+)+3n(Al3+)n(Cl )+2n(SO42 ),已知Na+、Al 3+、Cl 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 521,因此 5n(Al3+)/2+3n(Al3+)n(Al 3+)/2+2n(SO42 ),解得 n(Al3+):n(SO42 )2:5。答案选 D。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 Na+和 ClB.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C.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D. 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Na2S
12、O4=2Na+S6+4O2【答案】B【解析】【详解】A、氯化钠在溶于水时即能电离出 Na+和 Cl,电解质的电离无需外加电流的作用,A错误;B、硫酸钡虽难溶于水,但硫酸钡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因此硫酸钡属于电解质,B 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部分电离,碳酸是电解质,而二氧化碳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非电解质,C 错误;D、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应为 Na2SO42Na +SO42 ,D 错误。答案选 B。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H 2O 表示的是A. 2NaOHH 2SO4Na 2SO42H 2OB. Ba(OH)2 +2HClBaCl 2+2H2
13、OC. KOH+HClKCl+H 2OD. Cu(OH)2+2HNO3= Cu(NO3)2+2H2O【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可溶易电离的化合物拆写成离子,难溶、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不能拆- 6 -写成离子,因为 Cu(OH)2属于难溶物,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故选项 B 符合题意。考点: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11.将标准状况下的 a L HCl(气)溶于 1000 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 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mol/L B. mol/LC. mol/L D. mol/L【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 n=V/Vm 计算出标准状况下 aL HCl
14、 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m=nM 计算出氯化氢的质量,从而可计算出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再根据 c=1000/M 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浓度。【详解】aL 标准状况下 HCl 的物质的量为:n(HCl)=aL/22.4Lmol 1 =a/22.4mol,质量为:36.5gmol 1 a/22.4mol=36.5a/22.4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0g36.5a/22.4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所得溶液的浓度为:c=1000/M= 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解题关键:明确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转化关系,易错点 D:对计算公式中的 1000mLL-1的单位意义理
15、解不到位12.物质的量相同的 CO 和 CO2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原子数 C 原子数 O 原子数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的量相同,即代表分子数相同,再结合 CO 和 CO2的组成,即可分析出其中原子数、C 原子数、O 原子数的关系。- 7 -【详解】假设 CO 和 CO2的物质的量均为 1mol,由 N=nNA可知,分子数相等,正确;1molCO 含有原子个数为 2NA,1molCO 2含有原子个数为 3NA,错误;1molCO 含有 C 原子数为 NA,1molCO 2含有 C 原子数也为 NA,正确;1molCO 含有 O 原子数为 NA,1molCO 2含有
16、O 原子数为 2NA,错误,综上、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主要是对微粒个数的考查。分析问题时,由N=nNA入手,并结合所给物质的组成进行简单计算。13.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 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 B.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C. 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D. 气体的性质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气体体积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气体分子数目、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故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气体分子数目不相同,即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故 C 项正确;本题选 C。考点:气体体
17、积大小因素判断。14.下列有关 0.1mol/LKNO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 1L 水中溶解 10.1g KNO3,即可配制得 0.1mol/L KNO3溶液B. 100mL 该溶液中含 NO3-0.1molC. 从 1L 该溶液中取出 100mL,所取出的 KNO3溶液的浓度为 0.01mol/LD. 1L 该溶液中含 KNO310.1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10.1g KNO3的物质的量为 0.1mol,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即可配制得0.1mol/L KNO3溶液,体积 1L 为溶液体积,不是溶剂水的体积,故 A 错误;BNO 3-浓度为0.1mol/L,100mL 该溶
18、液中 NO3-的物质的量为 0.1L0.1molL-1=0.01mol,故 B 错误;C溶液是均匀的,取出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同,从 1L 该溶液中取出 100mL,所取出的KNO3溶液的浓度为 0.1mol/L,故 C 错误;D1L 该溶液中含 KNO3的质量为 1L0.1molL-1101g/mol=10.1g,故 D 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15.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8 - A. 装置振荡后静置,溶液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B. 装置可用于吸收 HCl 气体,并防止倒吸C. 装置可用于制取蒸馏水D. 装置 b 口进气可收集
19、 H2、CO 2等气体【答案】C【解析】【分析】A该操作为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导管插入水中,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C利用蒸馏操作可制得蒸馏水;D该装置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详解】A.酒精和水互溶,不分层,故 A 项错误;B.图装置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可改用密度比水大的四氯化碳,故 B 项错误;C.图为蒸馏装置图,冷凝水下进上出,故 C 项正确;D.b 口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 H2,CO 2密度比空气大,不适用此方法,故 D错误;综上,本题选 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过程中的常见操作,比如:蒸馏、萃取分液,同时还考察了气体的收集和尾气的处理。要注重对
20、实验过程的剖析,熟悉实验操作过程,明确实验操作的目的。16.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Na+、K +、SO 42、Cl B. Na+、Cl 、SO 42、Fe 3+C. Ba2+、K +、HCO 3、NO 3 D. Cu2+、Na +、SO 42、NO 3【答案】C【解析】【分析】CHCO 3-可与 H+反应,其余选项不发生反应。【详解】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H+,C 选项中 HCO3-+H+=CO2+H 2O,不能共存;其余选项中均能共存,综上,本题选 C。- 9 -【点睛】本题考查在限定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问题,溶液为酸性时,不能出现与 H+反应的离子,如:OH -、H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白山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上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