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 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01810)第卷(选择题共 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学家樊树志指出:“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 ”材料表明A. 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B.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C. 宗法制维系了古代政治制度D. 分封制的作用弊大于利【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
2、,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可知,由于受血缘亲疏的影响,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说明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故答案为 A项。材料不是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排除 B项;材料中的“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说明作者强调的是两者结合的消极影响,排除 C项;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D 项说法绝对,排除。【点睛】分封制的实行,使得西周国家政权逐渐趋向严密,克服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局域,有利于奴隶主统治秩序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
3、,分封制本身存在缺陷,诸侯利用在自己的领地封国内享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逐渐瓦解。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代政治制度的突出表现是 君统宗法化- 2 -王权专制化封国宗亲化中央集权化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通过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具有至尊地位。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A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最高统治者还没有实现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含有的B、C、D 项。【点睛】本
4、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联系所学史实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最高统治者还没有实现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确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因此“中央集权化”说法错误,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3.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说:“周代王位是父子相承的,王统观念超于家属观念。到了秦汉时代,成为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这种现象说明了A.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B.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C. 构建中央政权有效控制地方D. 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秦汉实行郡县制,主要官吏由
5、皇帝任免,注重血缘的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答案为 D项。A 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分封制存在弊端,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 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4.公元前 32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汉成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大臣回答- 3 -这是因为“阴盛侵阳” ,上天示警所致,汉成帝悔过。由此可知,当时A. 儒家思想影响国家政治B. “天人感应”说影响朝政C. 西汉皇帝笃信道家思想D. 皇帝重用中朝削弱相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天气异常”被认为是“上天示警所致” ,因而“汉成帝悔过”可以看出,是受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故答
6、案为 B项。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的现象是受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排除 C项;D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点睛】董仲舒新儒学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通过“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类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使天感应;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是万物的主宰,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为君主专制寻找合法性和正当性的理由。根据天人感应学说,天是有意志的、能够监督皇帝作为的人格神,并能以祥瑞灾异进行奖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的过度膨胀。5.东汉时期,民间流传着:“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的民谣,所反
7、映的实质是A. 东汉中央集权加强B. 外戚宦官交替执政C. 士族门阀把持朝政D. 豪强地主势力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是指如果传达的是州郡官员以及门阀大族的指令,必须以霹雳之势完成;而如果是皇帝的圣旨,则可以慢慢来完成,根本就不需要着急。因此材料信息反映的实质是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因为州郡大多为豪强势力所把持。故答案为 D项。材料反映的是东汉的中央集权遭到削弱,排除 A项;材料没有涉及外戚势力,排除 B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势力的强大,排除 C项。6.唐中宗在位,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他究竟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
8、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 4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上述材料反映了A. 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B. 官僚体制得到发展C. 君主专制权受到限制D. 中央机构已经健全【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他究竟心怯” ,以及对于未经中书门下两省通过的命令称为“斜封墨敕”来看,说明当时重大决策的出台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制度,在此过程中君主专制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故答案为 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排除 A项;B、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这种较为稳定的决策机制限制了君权,均排除。7.宋太宗曾经说:“国家若无外忧
9、,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 派文官出任州郡长官B. 设三司使掌管财政C. 设中书门下分管行政D. 设枢密院分掌兵权【答案】A【解析】【详解】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派文臣出任地方州郡长官。故答案为 A项。其他三项均是中央官制的内容,对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有促进作用,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 B、C、D 项。8.叶向高纶扉奏稿记载:“高皇帝罢中书省,以天下事委之六部,文皇乃有阁臣之设,亦仅持文墨议论耳,渐而票拟,渐而称辅臣,浸失初意。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 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
10、在明成祖时期就开始参与国是C. 内阁取代六部成为丞相D. 皇权渐趋衰落大学士统率六部【答案】B- 5 -【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文皇乃有阁臣之设,亦仅持文墨议论耳,渐而票拟,渐而称辅臣,浸失初意”可以看出,明朝内阁在明成祖时期就开始参与国是。故答案为 B项。内阁在明成祖时期形成,排除 A项;C 项不符合史实,明朝内阁不是法定机构,排除;内阁的形成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排除 D项。【点睛】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
11、章的票拟权。9.后汉书等记载:“豪人之室,广起庐舍,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漆桑麻,闭门成市” 。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汉A.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B. 豪强地主庄园自给自足C. 封建农民精耕细作D. 豪强地主庄园规模庞大【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庄园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闭门成市”反映在庄园内经济自给自足程度很高。故答案为 B项。材料没有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排除 A项;材料反映的是庄园经济,不是农民的小农经济,排除 C项;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豪强地主庄园的经济形态,排除。10.傅筑夫中国封建社
12、会经济史中说:“尽管在一个以小农制经济为基本核心的社会经济的结构中,商品的国内市场极为有限,而又经常处在抑商政策等千方百计的打击、压迫、阻挠、干扰之下,而失去自由活动,但是仍然能找到一线出路” 。唐宋时期商业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 政府重农抑商加强B. 商业税收增加和官商分利C. 经济重心实现南移D. 海外贸易发展及工商皆本【答案】B【解析】- 6 -【详解】唐宋时期的商业税收增加,政府从商业发展中也能获得较大利益,官商分利让政府官员觉得发展商业有利可图,因此唐宋时期商业获得发展。故答案为 B项。政府重农抑商的加强不利于商业发展,排除 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唐宋时期商业发展无关,
13、排除 C项;当时还没有主张工商皆本,排除 D项。11.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元朝刘祁在归潜志一书中曾有“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赞誉。下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出产白瓷的定窑位于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出产白瓷的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应当是图示中的,故答案为 B项。图示中为陕西耀州窑,为河南钧窑,为江西景德镇窑,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A、C、D 项。12.史学家翦伯赞说:“即使在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统治半个中国的时期,在蒙古人、满洲人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汉人仍然在中国史上起着主导作用。 ”历史上“汉人起主导作用”的根本原因是A.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汉族人口
14、众多B. 少数民族社会发展落后,力量弱小C. 汉族具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文化D. 汉族思想文化先进,军事力量强大【答案】C- 7 -【解析】【详解】联系史实可知,中国历史上汉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文化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来说,长期处于领先状态,从而即使在少数民族掌握政权的时候也能“在中国史上起着主导作用” 。故答案为 C项。材料所述也涉及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排除 A项;B 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中的“军事力量强大”不符合史实,排除。13.明代国内商运得到空前发展,闽商李晋德编纂的客商一览醒迷等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这说明A. 商品经济发展区域贸易繁荣B. 明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
15、 东南沿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 商人推动知识传播科技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材料中的“国内商运得到空前发展”和“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等信息,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区域贸易繁荣。故答案为 A项。明朝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B项;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知识传播”和“科技发展” ,排除 D项。14.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 。材料反映了广东冶铁业的
16、突出特点是规模大 分工细 品种多 出现雇佣关系A. B. C. D. 【答案】A- 8 -【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司炉者二百余,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广东冶铁业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大、分工细,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品种和雇佣关系,排除含有或的B、C、D 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
17、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15.“若使天下,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材料体现的是A. 儒家思想B. 墨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属于墨家的“非攻” “兼爱”思想。墨家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故答案为 B项。儒家主张“仁” “礼”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C、D 项。16.“印度早期佛教宣传出家之后就不再
18、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关系,也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敬仰父母中国佛教僧人既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 ”促成中国佛教僧人家国情怀的重要因素是A. 孔子提出的仁礼思想B. 孟子仁政主张C.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D. 程朱理学观念【答案】D【解析】- 9 -【详解】程朱理学推崇三纲五常等道德伦理,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 “中国佛教僧人既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说明中国佛教受理学思想影响较大。故答案为D项。孔子提出的“仁” “礼”思想提倡人与人融洽相处、维护等级秩序;孟子的“仁政”主张是对统治者的要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是为加强君权,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 项。1
19、7.明末以来,思想学术界出现了对理学的批判高潮,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之君子是以终日言性与天道,而不自知其堕于禅学也。孔门未有专用心于内之说也,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 ”这说明顾炎武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 提倡经世致用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 抨击陆王心学【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孔门未有专用心于内之说也,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等信息来看,顾炎武一方面对当时的儒学现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认为空谈心性不是孔子的主张,并非真正的传统儒学,说明顾炎武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儒学。故答案为 C项。李贽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顾炎武认为孔子之学应当继承,排除 A
20、项;材料反映的是顾炎武对理学的态度,没有涉及主张经世致用,排除 B项;D 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18.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者不可以为医。 ”系统论述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经典“本论”的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本草纲目【答案】C【解析】【详解】系统论述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经典“本论”的是伤寒杂病论 ,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故答案为 C项。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神农本草经和本草- 10 -纲目均是中医药学著作,不是中医临床医学著作。其他三
21、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A、B、D项。19.东汉崔瑗曾经说:“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 。下列书法碑帖符合崔瑗看法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方不中矩,圆不中规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来看,应当是崔瑗对草书作品的评价。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故答案为 A项。B 项是楷书作品,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C 项是行书作品,行书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D 项是隶书作品,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 、 “一波三折”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太原市 第五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