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59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养老院的老人们饱食终日,过着幸福的日子。(B)汽车在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C)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D)第 28 届奥运会女排决赛,失利后的俄罗斯队的姑娘们黯然神伤。2 下面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报道不足千字,却一波三折地把一个下岗女工的动人故事写得 丝丝入扣。(B)在山谷中,一声接一声的狼嚎,真是令人发指。(C)爸爸看到被老鼠啃坏的箱子,义无
2、反顾地去买了一块粘鼠板。(D)两支军队势均力敌,杀得难分难解,天昏地暗, 风声鹤唳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不管是修缮( )是重建,对于文化遗迹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何必要抹去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更何况,收拾起来的( )前夜的残梦,( )今日的游戏。(A)或 即使 仅是 不是(B)还 如果 仅是 不是(C)还 如果 不是 只是(D)或 即使 不是 只是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现代生活飞速地发展,人的一辈子再不是蜷缩在一个小村或小镇,而是_、漂洋
3、过海。这片大地看似虚无,其实它_了多少大自然的礼物,我至今收藏的一些石斧、石刀还有三叶虫的化石都是那里得来的宝贝。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_(A)纵横捭阖 蕴涵 明明净净(B)纵横捭阖 蕴藏 明明亮亮(C)纵横驰骋 蕴藏 明明亮亮(D)纵横驰骋 蕴藏 明明净净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深知,保守的清政府如果再不改弦更张,变法图强,整个江山就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B)六月中旬以来,深沪股市一路下跌,那情形真是势如破竹,叫人不得不为中国股市的前途捏一把冷汗(C)谁也没有想到,在经历了工厂破产、家庭破裂的重重打击之后,他还能够东山再起
4、,再次在商场大显身手。(D)在文章中使用繁笔,有它的好处:描摹事物状态,可以穷形尽相;刻画人物心理,能够细致人微。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谁曾会估计到,刚刚步入花季之年的李明,突然一场灾难性的厄运降临在他身上。(B)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的时候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就逃之天天。 (C)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D)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7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重迭 惩戒 诅咒 安然无恙(B)冒
5、昧 印像 浮躁 脍炙人口(C)破绽 斑驳 辐射 残羹冷炙(D)噩耗 缔造 妩媚 迫不急待8 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大力发展蓄牧业,满足我市人民对肉类产品的须求。(B)注意观察,多思多写,执笔之际才能思如泉泳。(C)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标炳千古,永远激励后人。(D)一些靡靡之音竟然风弥一时,应该引起重视。9 下列作品中,借用了乐府旧题的绝句是(A)曹操短歌行(其一)(B)杜牧 泊秦淮(C)王昌龄从军行(其四)(D)李白行路难(其一) 10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A)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应具有“音乐的美” 、“绘画的美 ”和“意境的美”(B)胡适的尝试集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C)戴
6、望舒是 30 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D)艾青在狱中写下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是其成名之作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B)(C)(D)12 下列作品中,属于叙事诗的是(A)陶渊明饮酒(B)曹操 短歌行(C) 诗经.卫风.氓(D)屈原国殇13 小说苦恼的作者是(A)高尔基(B)屠格涅夫(C)契诃夫(D)莫泊桑14 曹禺的第一部多幕话剧是(A)雷雨(B) 日出(C) 原野(D)北京人15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 )(A)乐府(B)词(C)赋(D)散曲16 下列关于诗人徐志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徐志摩是新月社重要成员(B)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C)徐志摩是
7、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D)飘逸清丽是徐志摩诗歌的一种风格17 下列作品中,通篇运用象征手法的是( )(A)屠格涅夫门槛(B)冰心 往事(一之十四)(C)鲁迅 风波(D)老舍断魂枪18 “望洋兴叹 ”、“高枕无忧”、“移风易俗” 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A)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冯谖客孟尝君 (B) 冯谖客孟尝君、庄子.秋水、报刘一丈书(C) 报刘一丈书、谏逐客书、庄子.秋水(D)庄子.秋水、冯谖客孟尝君、谏逐客书 二、填空题19 散曲分_和套数两种形式。20 郭沫若以“ 眷念祖国的情绪 ”为副标题的诗作是 _。21 长亭送别一折,选自王实甫的杂剧_。22 五四时期,沈雁冰等人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
8、是_。23 岑参是唐代_诗派的代表诗人。24 陆游关山月:“_,几处今宵垂泪痕。”25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_。”26 李白行路难(其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_。”27 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 _。”28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起舞弄清影,_。”三、翻译解释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的部分字或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9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30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诟:31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薄:32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物华:33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仅:34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讲
9、:35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疾:36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谢:37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援:38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君将若之何:四、简答题39 汉乐府陌上桑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她的美貌的?40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提示了怎样的社会弊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治国思想?41 傅雷在心灵的灰烬一文中写道:“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作者用这两句话说明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这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42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
10、是什么?五、古文阅读题42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 “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 然,则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 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 城坏压境,君不图与 ?”管仲曰:“然,则君何求 ?”曹刿曰:“ 愿请汶阳田。”管仲谓桓公曰: “君其许之。 ”桓公许之。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 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 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侯莫不至焉
11、;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新序.杂事四)43 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大意。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44 管仲及齐桓公其他臣子对于“柯邑之盟” 的态度如何 ?45 你是如何评价管仲的?45 忆 江 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和乐天春词。依“ 忆江南 ”曲拍为旬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渑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46 分析两首词,
12、分别找出两词中最关键的一个字。47 对比分析两首词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六、现代文阅读题47 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一个真正的时代,社会震荡,世事忙乱,人们也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这次历史变更的苦涩厚味,就匆匆忙忙赶路去了。直到 1927 年 6 月1 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才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深思。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遗嘱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为汉族人束发还是留辫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血案,他不会不知道刘宗国、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学者的慷慨行迹,他更不会
13、不知道按照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我赞成陈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先生并不是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或仅仅是为清延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凡一种文化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王观堂先生词并序)但是王国维先生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分割开来。是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把两者连在一起了,于是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混同。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清延产生
14、某种文化认同,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文化认同竞还没有消散。为此,宏才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叉死得必然。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是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这样,清末又是整个封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48 “这次历史变更 ”是“苦涩厚味”这种说法的原因指的是什么 ?49 根据文意回答以下问题:(1)对“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含义的理解是什么 ?(2)对“清初为汉族人束发还是留辫之争曾发生过
15、惊人的血案” 的理解是什么?50 作者说王国维“ 死于一种文化 ”,对“一种文化”的理解是什么 ?51 从全文看,作者对王国维之死这件事持什么样的基本态度?52 你对“死节 ”的看法是什么 ?52 阅读故都的秋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 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
16、写的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 “秋士 ”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
17、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53 第一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写出了故都之秋怎样的特点?54 最后一段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5 第二段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七、作文题56 假如你即将毕业,这时有一家和你专业对口的单位来你学校招聘,请你写一封规范的求职信来推荐自己。字数不少于 200 字。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59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中“饱食终日”: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形容
18、无所事事。此成语为贬义词,用在此句中不合适。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不管还”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而“不是只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根据句子意思还需要一个表假设的关连词,所以应选 C项。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势如破竹”指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所以用在此句中不合适。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灾难性的厄运”语义重复,二者去其一且主语不明,应为“一场灾难(或厄运 )突然降临在刚刚步入花季之年的李明身上”;B 陈述的对象不清,易产生歧义,应是“大货车逃之天天”;D 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 语文 模拟 5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