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文言文阅读0 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日,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 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倦倦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闶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其二日
2、,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其三日,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荀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荀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其四日,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
3、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 “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始(选自 (宋 )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1 下列各项中对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 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恐怕(C)虽细事不荀也 荀:马虎(D)辄一 扣 之 扣:求教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 的“贤”的一项是( )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廉介有常
4、,安于贫贱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A)(B) (C) (D)4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5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5、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竞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6 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2)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6 与王昆绳书(清) 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
6、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
7、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选自 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7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 笃 而辞质 笃:深厚(B)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C)向人 索 衣食 索:搜寻(D)士友间 鲜 不相庆 鲜:少8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 )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
8、,耕且养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A)(B) (C) (D)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届,生活。(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10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2)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10 五代史
9、.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管仲 )之能言也 !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
10、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
11、,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 :“ 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负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镰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日: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明.顾炎武日知录.廉耻节选)1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礼义, 捐 廉耻 捐:丢弃(B)若由此业自致卿相 致:招来、使 来(C)羌性贪而贵吏清 贵:推崇
12、重视(D)前有八都尉 率 好财货 率:一概12 下列属于直接讨论“ 廉耻 ”问题的一组是( )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A)(B) (C) (D)1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义廉耻 ”四者是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羞耻之心。(B)如果一个人没有廉耻之心,会导致失败,灾祸甚至死亡。(C)颜之推否定了齐国一士夫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反对自己的孩子去做官。(D)张奂是个廉洁的人,他把羌人的财货退还,使威望教化得到了
13、发扬。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颜) 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2)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3)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14 明良论始龚自珍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蝓。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何以作之气? 日: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 主上
14、之遇大臣如遏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 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
15、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 嗟乎哉! 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 ,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选自 龚自珍全集,有删改)15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益久,则气愈蝓 蝓:通“ 偷”,苟且(B)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工:巧妙,精巧(C)皆圣哲之危言 危:危险(D)小不 霁 ,则头抢地而出 霁: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16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士不知耻” 的一组是
16、 (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何以作之气 ?曰:以教之耻为先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A)(B) (C) (D)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像这样不懂得廉耻的人很多。(B)作者认为,大多数朝廷官员是不懂得廉耻的,只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就能改变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面貌。(C)作者指出,国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却又身居要职的官员们挺身而出。(D)作
17、者认同贾谊的看法:君主不尊重臣子,也会造成臣子没有廉耻;如尊重臣子,他们也会按官吏标准要求自己。18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2)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3)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18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
18、“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 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 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 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中学语文 文言文 阅读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