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 1(无答案)文言文阅读1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谢罪(B)素 善 留侯张良 善:善良(C)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颁发(D)铁骑 突出 刀枪鸣 突出:表现优异2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子丹恐惧, 乃 请荆卿曰 臣 乃 得有以报太子(B) 则 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今行而无信, 则 秦未可亲也(C)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今太子迟之 ,请辞决矣(D)不敢兴兵 以 拒大王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3 对赤壁赋中相关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2、)作者描绘了“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于建功立业的豪情。(B)文章第三段中的抒情议论都与江上风景和赤壁之战的故事有关。(C)酒酣歌罢,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琢磨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与天地 ”。4 阅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选段,概括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态度。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3、,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4 慎行论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无忌劝王夺之。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於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 王曰:“已为
4、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左尹郄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杀之,谓令尹子常曰:“郄宛欲饮令尹酒。” 又谓郄宛曰:“令尹欲饮酒於子之家。” 郄宛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 “令尹好甲兵,子出而置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 及飨曰,惟门左右而置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 吾几祸令尹。郄宛将杀令尹,甲在门矣。” 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郄宛,杀之。国人大怨,动胙者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杀
5、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 ?”乃杀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选自 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有删节)5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不可不 孰 孰:深思熟虑(B)害太子建,欲去之 去:除去、去掉(C) 屏 王之耳目 屏:摒弃、撇开(D)以 说 其国 说:取悦、讨好6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B) 而
6、荆僻也,故不能与争 其称文小而 其指极大(C)不足 以 辱令尹 不让,欲 以 观公子(D)为义者 则 不然 王之好乐甚, 则 齐国其庶几乎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无忌行事阴险诡诈,他劝楚平王夺取太子建的妻子,并将太子安置在城父,是因为他嫉怕太子建而要除掉建。(B)左尹郄宛深受国人爱戴,费无忌便图谋借令尹子常之手来除掉郄宛。子常听信无忌的谗言,行事不察误杀了郄宛。(C)费无忌连连设诡计杀害了太子建和左尹郄宛,最终害人害己。由此可见,小人行事一心谋求私利,难有好下场。(D)楚平王被费无忌算计而不自知,导致费无忌迫害太子、大臣的阴谋接连得逞,他行事昏昧,助长了
7、小人的气焰。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2)我且何以给待之 ?(3)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8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日:“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
8、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
9、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 明史.马文升传)9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 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B) 录 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C) 振 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D)勒 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10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文升请命所司振恤减膳撤乐
10、,修德省愆 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B) (C) (D)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
11、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1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12 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中学语文 文言文 阅读 模拟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