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1N A(B)常温下,14 g N 2 中的氮原子数为 05N A(C) 2 L 05 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 2NA(D)23 g Na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 NA2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K 2SO4、Na2CO 3、HCl(B) Ca(OH)2、KNO 3、CH 3COONa(C) CaCl2、NaCl、CH
2、4Cl(D)NaHSO 4、NaOH、NANO 33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棉、麻、羊毛属于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 CO2 和 H2O(B)甲烷和 Cl2 的反应与乙烯和 Br2 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D)分子式为 C10H14 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3 种4 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K wc(H +)=110-13molL-1 的溶液中:Fe 2+、Ca 2+、Cl -、NO 3-(B)由水电离出的 c(H+)=110-12molL-1 的
3、溶液中:NH 4+、K +、Cl -、HCO 3-(C)与 Al 反应能放出 H2 的溶液中:NH 4+、K +、 NO3-、SO 42-(D)pH=13 的溶液中:K +、Na +、S 2-、SO 32-5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6 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SO2 和 1 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 3 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1 mol SO2(g)(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1 mol SO3(g)(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
4、强不变,充入 1 mol O2(g)(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1 mol Ar(g)7 A、B、C 、 X 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 1 所示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 X 为 Fe,则 C 可能为 Fe(NO3)2 溶液(B)若 X 为 KOH 溶液,则 A 可能为 Al(C)若 A、B 、C 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则 X 一定为 CO2(D)若 X 为 O2,则 A 可为有机物乙醇,也可为非金属单质硫8 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 Br-、SO 42-、H 2SO3、NH 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
5、品红溶液褪色 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 BaCl2 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Br -(B) SO42-(C) H2SO3(D)NH 4+9 高铁酸盐在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电解法制高铁酸盐(已知高铁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总反应式为 Fe+2H2O+2OH- 3H2 +FeO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B)铁为阴极,浓 NaOH 为电解液(C)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Fe+8OH-3e-4H 2O+FeO
6、42-(D)标准状况下,铁失去 3 mol 电子可以在阴极得到 336 L 氢气10 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结构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香豆素的分子式为 C9H6O2(B)在一定条件下,香豆素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C)香豆素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D)香豆素属于芳香烃11 “看到 CuSO4 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 )。(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B)探查学生的已有知识(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12 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
7、、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是( )。(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监控能力(C)教学操作能力(D)教学沟通能力13 关于化学式计算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讲授法(B)精讲与变式练习(C)自学(D)练习法14 某学生在室外收集了少量土样,想知道其中是否含有遇稀酸生成气体的成分,下列方法中最能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是( )。(A)用化学实验探究(B)请教专家(C)跟学生讨论(D)查阅文献15 为了了解化学教学过程进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小测验、当堂达标检测以及课堂提问等属于( )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档案袋评价16 化学学科教学要以( ) 为本。(A
8、)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7 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三者均有18 某学生运用“ 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 “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19 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A)复习旧课(B)导入新课(C)讲授新课(D)总结练习20 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是(
9、)。(A)化学与技术(B)实验化学(C)化学反应原理(D)化学与生活二、简答题20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课堂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方法有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 式教学,变为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的合作式教学;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变为积极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来适应课程改革,主动运用启发引导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充
10、分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问题:21 你认为现代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教学技能?22 谈谈教师在贯彻自主学习教学理念时应该怎样做?23 概念原理教学提倡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建构、形成并应用概念,在教学中体现概念原理知识的认识功能和价值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请以“盐类水解 ”为例,简述概念原理要达到上述预期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方法策略。三、诊断题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已知 K2Cr2O7 溶液中存在平衡:Cr 2O72-(色)+H 2O 2CrO42-(黄色)+
11、2H +。保持温度不变,用 K2Cr2O7 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溶液变黄, 中溶液橙色加深 B上述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CK 2Cr2O7 溶液的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更强 D若向中加入 70H 2SO4 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答题情况:选择 A 的占 18,选择 B 的占 10,选择 C 的占 34,选择 D 的占 38。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4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25 如果你讲解这道题,请写出你的正确思路。26 请对学生答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6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
12、【导入】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展示岩石、“金镶玉” 、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案自学、小组展示】学案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阅读理解、实验(问题)探究、思考交流、反馈练习、知识框图。结合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引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但不溶于水,根据化合价判断它有弱氧化性,利用课本引导学生自学阅读。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自主完成二氧化硅的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小组互查,然后学
13、生展示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进行反馈矫正,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个别同学认为二氧化硅和水反应。【交流与反馈】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硅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硅酸,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试剂,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做实验,但是事与愿违,学生们根本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教学中的展示、交流、反馈几个环节一般是交替进行的,例如:关于二氧化硅的性质的教学,学生先交流然后展示,对展示中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反馈,还有关于硅酸的制备,学生交流、实验、再学习,然后教师反馈强化。学生才能得出正确的现象。【
14、总结】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总结。问题:27 该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哪种学习方式?28 教师在贯彻该教学理念时应怎样做?29 谈谈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五、教学设计题29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高中化学化学 1教材“硫和氮的氧化物 ”呈现的内容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火山喷出物中含有
15、大量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H 2S)、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化合态的硫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如硫铁矿(FeS 2)、黄铜矿(CuFeS 2)、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 2SO410H 2O)等。硫还是一种生命元素,组成某些蛋白质时离不开它,这也正是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燃料中经常含硫的原因。由于天然硫的存在,人类从远古时代起就知道并利用硫和硫的化合物了,如黑火药的发明和利用等。 硫(俗称硫黄) 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硫或含硫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容
16、易液化,易溶于水。实验 47 把盖有胶塞、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面下打开胶塞,观察试管内水面的上升。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在试管里保留 13 的溶液,滴入 12 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闻到什么气味? 实验中,品红溶液被二氧化硫漂白,因此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
17、帽辫日久又变成黄色。此外,二氧化硫还用于杀菌、消毒等。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厂商非法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等。食用这类食品,对人体的肝、肾脏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溶于水时生成亚硫酸(H 2SO3),溶液显酸性。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因此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一个可逆反应,用 表示。 学与问 品红溶液滴入亚硫酸溶液后,为什么会褪色?加热时又显红色说明了什么? 二氧化硫在适当温度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也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溶于水生成硫酸,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硫酸。 三氧化硫与碱
18、性氧化物或碱反应时生成硫酸盐。 SO 3+CaO=CaSO4 SO3+Ca(OH)2=CaSO4+H2O 材料三 高中化学化学 1教材目录: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 要求:30 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31 写出本课第一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32 说明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及依据。33 对本课第一课时内容进行板书设计。34 检验二氧化硫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气体,应采取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B先通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4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