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 L CO 2 与足量 Na2O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5N A(B) 50 mL 12 molL 的盐酸与足量 MnO2 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 A(C) 3 mol 单质 Fe 完全转化为 Fe3O4,失去 8NA 电子(D)01 mol 丙烯酸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 01N A2 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两种(B) 1 mol 苹果酸能与 3 mol NaOH
2、 发生中和反应(C) 1 mol 苹果酸与足量 NaHCO3 溶液反应时,最多可得 672 L CO 2(标准状况下)(D)与苹果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只有 1 种3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4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无色溶液中:K+、 Cu2+、Na +、SO 42- pH=11 的溶液中:CO 32-、Na +、AlO 2-、NO 3- 加入 Al能放出 H2 的溶液中:Cl -、HCO 3-、NO 3-、NH 4+ 在由水电离出的 c(OH-)=10-13molL-1 的溶液中: Na+、Ba 2+、Cl -、I -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
3、为蓝色的溶液:Na+、Cl -、S 2-、ClO - 酸性溶液中:Fe 2+、Al 3+、NO 3-、Cl -(A)(B) (C) (D)5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Y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Z2+与 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 与 X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r(Y 2-) r(Z2+)(B) Y 分别与 Z、W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 Y 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X 的弱(D)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的比 W 的强6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4、2SO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SO2、O 2、SO 3 的浓度分别为 02 mol L、01 molL 、02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 2 为 04 mol L,O 2 为 02 molL(B) SO2 为 025 molL(C) SO2、SO 3 均为 0 15 molL(D)SO 3 为 040 mol L7 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广泛运用于生产保鲜袋,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分子式为 C4H10 的有机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乙烯和苯(D)1 mol 乙醇
5、与 1 mol 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 1 mol 乙酸乙酯8 为了制备干燥、纯净的 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依次装入( )。(A)饱和 NaHCO3 溶液、碱石灰(B)饱和 NaHCO3 溶液、浓硫酸(C)浓硫酸、饱和 NaHCO3 溶液(D)饱和 Na2CO3 溶液、稀硫酸9 下列有机反应中,属于亲核加成反应的是( )。 10 有关下列电化学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 a 是原电池装置,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图 b 电解一段时间后,加入适量 CuCO3 固体,可以使硫酸铜溶液恢复到原浓度(C)图 c 中的 X 极
6、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D)图 d 中若 M 是海水,该装置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使铁不被腐蚀11 下列属于“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模块主题内容的是 ( )。(A)化学反应与能量(B)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C)生活中的化学材料(D)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12 ( )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A)展示和提问(B)演示和展示(C)展示和板书(D)演示和提问13 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7、(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14 学生在学习“ 电离平衡 ”概念之前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据此,我们可以优选( ) 来帮助学生学习“ 电离平衡”。(A)概念形成策略(B)概念图策略(C)概念同化策略(D)多重联系策略15 下列不属于化学课程资源的是( )。(A)学校里的化学教师(B)学校里的化学实验室(C)最新化学科学研究成果(D)学生的智力水平16 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B)应注意选择
8、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17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 )。(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18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B)讲演法(C)讲解法(D)谈话法19 关于高中化学课程,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 1、化学 2 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B) “过程与方法” 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 模块20 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二、简答题20 化学史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如苯环结构的发现,据说德国的化学家凯库勒因为对某一种物质的结构式未搞清楚而非常烦恼,1865 年的晚上,他梦见了一幅蛇咬自己尾巴的图,因此发现了苯环的结构。综
10、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1 请简述化学史的教育价值。22 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试列出可以作为事实证据的例子。(至少举例三个)22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69 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 20 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
11、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问题:23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4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5 举例说明元素周期律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三、诊断题25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 H2 和 CH4)有望用于未来的火箭运载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 时,1 mol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的热量:1 mol CH 4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 CO2,放出 8903 kJ 的热量。下列热化
12、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 A 的几乎没有,选择 B 的占 72,选择 C 的占 12,选择 D 的占16。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27 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28 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8 【胶体的课堂导入】教师上课用 PPT 展示图片,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 ,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气溶胶)等,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什么吗?这些物质是怎么形成的吗?” 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觉得特别有意思,已经激发
13、起学习的兴趣,接着教师说:“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胶体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上面的那些疑问就可以迎刃而解。”【原电池的课堂导入】教师说:“首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阿纳吉纳号 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漏水呢?是货轮和其他船只相撞了,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腐蚀漏水了吗?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和船上所装的货物精铜矿砂有关。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洞呢?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问题:29 什么是课堂导入?30 教师课堂行为中,对课堂导入有何要求
14、?31 现代中学化学课堂导入类型主要有哪些?材料中的老师分别采用的是哪种导入类型?五、教学设计题31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某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15、的部分内容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 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 min(分)或 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 mol(Lmin)或 mol(Ls)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 5 min 内由 6 molL 变成 2 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8 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 ?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 25】 在 2 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 23 mL,约 5的 H2O2 溶液,分别滴入 12 滴 1 molLFeCl
16、 3 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 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 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要求:32 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3 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34 写出实验 25 的现象。35 用流程图的方式简要表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36 给本节课设计一个板书。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 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 ,由反应2CO2+2Na2
17、O22Na 2CO3+O2可知,025 mol 的 CO2 与足量的:Na 2O2 反应,生成 0125 mol 的 O2,转移电子数为 025 mol,即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5N A,A 项错误。MnO 2 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当浓盐酸变稀时,反应即停止,1 mol 盐酸反应时转移 05 mol 电子。50 mL12 molL 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6 mol,这 06 mol 盐酸不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 03 mol,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 03N A,B 项错误。1 mol 单质 Fe 完全转化为:Fe 3O4 时失去mol 电子,3 mol 单质 Fe 完全转化为 Fe3O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4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