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8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8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2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
2、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4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
3、长,1945 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 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8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 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5 1978 年 12 月,小岗村 18 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
4、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6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 ”喻指(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7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是( )(A)唯物史观(B)群众路线(C)唯物辩证法(D)群众观点8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
5、D)文化发展史9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
6、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14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 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关于“全球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问题 ”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B) “全球问题” 不仅是个自然问题
7、、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C)解决 “全球问题” 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D)解决“全球问题 ”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15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16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17 “时势造英雄 ”和“英雄造时势”
8、(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18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说法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A)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但并不排斥自然属性(C)人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的,存在着固定不变的人性,且由人类所共有(D)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既是辩证法又是唯物论19 有人说:“ 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
9、错误在于( )(A)把个人意志看成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C)否定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D)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20 恩格斯说:“ 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 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学家就证明,已经有人力求做到这一点,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做到这一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将被发现。”这段话说明( )(A)唯物史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B)马克思主义和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没有任何差别(C)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D)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是一脉相承的21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
10、产的经济形式。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分工的出现(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2 15 世纪末,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的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B)用游行示威方式获得民主权利(C)用革命手段获得国家政权(D)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2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先后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人们在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C)具体劳动创造使
11、用价值并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D)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24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 )(A)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复杂劳动要经过专门的训练(B)简单劳动是历史范畴,复杂劳动是永恒的范畴(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D)在同一劳动时间内一个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多个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25 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 )(A)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比较(C)在同一部门商品生产者的竞争中形成商品的价值量(D)单个商品的价
12、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马克思曾明确指出“ 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材料 2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做过深刻分析,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材料 3技术悲观论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
13、破坏、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等。克服目前存在的“全球问题” 的基本途径就是,减缓或者停止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恢复到不要科学技术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实行经济上的零增长。材料 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唯一决定因素,是划分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请回答:26 材料 1 和材料 2 的共同点是什么?27 比较说明材料 3 与材料 4 的观点的异同,并指出两者的错误实质。28 依据材料 1 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28 答案与解析一、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22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