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票拟2 批红3 五军都督府4 给事中制度5 科道富6 通政司7 卫所8 国子监9 八股文10 大诰11 夺门之变12 大礼议13 皇庄14 考成法15 潘季驯16 争国本17 梃击、红丸、移宫三案18 矿监税使19 大西政权20 大顺政权21 建州三卫22 辽沈之战23 宁远之战24 山海关之战25 夔东十三家26 剃发令27 逃人法28 鱼鳞图册29 里甲制度30 粮长制31 本色与折色32 金花银33 漕粮34 轮班工匠制35 住坐工匠36 议政王大臣会议37 理藩
2、院38 内务府39 秘密立储制40 京察41 绿营兵42 札萨克制度43 伯克44 驻藏大臣45 更名田46 账房47 郑和下西洋48 倭寇49 援朝抗日50 耶稣会士51 尼布楚条约52 布连斯奇条约53 恰克图条约54 心学55 李贽56 王夫之57 祟祯历书58 本草纲目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明朝内阁处理奏章的一种办法。内阁成立后,一切内外章奏先由阁臣代替皇帝先看,提出处理意见,墨书在一张小票(纸条)上,附贴在章奏上,呈进皇帝。皇帝看过之后,把小票撕了,亲自用红笔写批在章奏
3、上,这叫做批红。内阁票拟经皇帝批红之后,就变成正式谕旨发下。不过大臣的票拟只有经皇帝朱批之后方能生效,故天下事务权力仍旧归于皇帝。【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 【正确答案】 明清时期题本上批写的皇帝谕旨。题本经内阁票拟后呈皇帝御览,皇帝酌定票拟作为自己的批示,用红笔批写在题本封面上,称为“批红” 。批红即作为皇帝谕旨下达。批红实际上就是皇帝对奏章的批答,是国家最高权力行使的一种形式。但是,明代皇帝多疏于政务,批红权力落人宦官之手,宦官借此擅权干政。清朝皇帝惩明之弊政,严禁宦官干政,批红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 【正确答案】 明代统领军队的最高军事管理
4、机构。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洪武十三年(1380 年)正月,改大都督府为中、左、有、前、后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军府) ,分领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和在外的各都司。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掌兵权。兵部是任命将领、发布调遣命令的机构(调兵必须奉旨),但不直接统率军队。五军都督府则是主管军籍和军政的机构,虽然分领在京及在各地的军队,但不能自己调遣军队及任命将领。这二者互相钳制,又都不能指挥军队,以使最高统一指挥权操于皇帝手中。【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4 【正确答案】 明初建立的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朱元璋按六部的建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置都给事中、左
5、右给事中、给事中等官,共五十余人。这六科是独立的,其职在分别稽察六部事务,六部有违失,可以驳正。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合称为科道官。【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5 【正确答案】 明清设立的监察官员,是监察御史和给事中的合称。明代在都察院下按省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属正七品;监察御史对王公大臣都有权加以弹劾,尤其监察御史在外稽查州县时,则称为巡按,代表天子出巡,权力极大,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另外,朱元璋按六部的建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置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等官。这六科是独立的,其职在分别稽查六部事务,拥有封驳权、劾奏权以及论事权。【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6 【正确答案】 明
6、代创设的职掌内外章奏的机构。明代始创,掌收内外一切章奏、封驳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长官为通政使。朱元璋认为政务如水,应当使之常通,即下情上达之意,所以这个机关以通政为名。通政司地位仅次于六部和都察院,并与部、院和大理寺卿等并称为“九卿” 。【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7 【正确答案】 明朝军队的基本组织制度。大致 5600 人为一卫,称为卫指挥司,长官为指挥使,一卫辖五个千户所。卫隶属于各省都指挥司,都指挥司又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并听命于兵部。军士另立户籍,称军户。每逢战事,就任命将军统率卫所士兵出征,战事结束,将归于朝,兵还于卫所。【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8 【正确答案】 明代
7、国家最高教育机关,设有祭酒主管。监生有官生和民生两种,官生由品官子弟、土司和外官留学生组成,民生由各府州县儒学推荐的优秀生员组成。监生所学功课主要有四书、五经、大明律令、朱元璋的御制大诰及刘向的说苑等。明初,国子监直接入仕者甚多,学生众多,太祖和成祖时近万人。科举考试成为人仕正途后,国子监教育逐渐衰败。【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9 【正确答案】 明清科举考试所规定的一种应试的文体。其源盖出于宋,明清则形成完整的形式和成为定制。文章题目专取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在内容方面,八股文要求只述经义、只用朱熹四书集注,不许做超出这个范围的发挥。八股文还有一套固定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
8、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段落组成。在后四股中,又各分两股两相对偶排比的文字,共八股,即共八段,所以叫做八股文。【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0 【正确答案】 明朝具有法律效力的特别刑事法规。洪武十八年(1385 年)十一月,太祖颁布亲自编撰的大诰。随后,又颁行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三编大诰汇集了大量惩治官民贪赃受贿、转嫁赋役、侵吞税粮、抗租误役、流亡隐匿和使用凌迟、枭首等重刑的案例。朱元璋颁行大诰三编的目的,即在于公布一系列酷刑案件,用以威慑及警戒臣民,使之安分守己,不敢轻易犯法。大诰三编是朱元璋用严刑峻法治理臣民的记录,也是朱元璋推行专制主义的一种手段。【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
9、)11 【正确答案】 明中期为争夺皇权而发动的宫廷政变。1449 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于谦等人拥立其弟为景泰帝,全力保卫京师。次年,英宗被放回,景泰帝把他锁在南宫。英宗归来后,朝廷出现了策划英宗复辟的活动。景泰八年(1457 年)正月,景泰帝病危,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政变,拥立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2 【正确答案】 明嘉靖初年因礼仪之争而引起的内阁倾轧。明武宗无子,死后由其堂弟世宗即位。世宗欲尊其生父兴献王为帝,首辅杨廷和以不合礼仪为由反对尊帝,中下级官吏张璁等为了个人仕途,迎合世宗心意主张尊兴献王为帝。斗争的结果是,杨廷和被罢官,张璁当了首辅
10、。此后,内阁倾轧日趋激烈。【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3 【正确答案】 明朝皇室直接经营的庄田。比较著名的有仁寿宫庄、清宁宫庄和未央宫庄。皇庄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直隶的顺天等八府,尤以顺天、保定、河间等府为最多。皇庄曾增加到三百多处。皇庄是土地兼并发展的结果。【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4 【正确答案】 明中期张居正改革时推行的整顿吏治的措施。考成法规定,六部都察院各衙门,凡属应办公事,都要根据事情的缓急,拟定期限办理,设置文薄登记存照,依限办完注销。若地方行事拖延,则部院纠举;部院注销有误,则六科纠举;六科奏报不实,则内阁纠举。考核结果作为官员升降的依据。考成法的推行,大大提
11、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5 【正确答案】 明代著名的水利专家。万历六年(1578 年),张居正起用先前总理河道都御使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潘季驯在治河中贯串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 的原则,很快取得了预期的治水效果。使河水不再入淮,大大减少了水灾,保障了农业生产,多年弃地得以变为良田。【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6 【正确答案】 明神宗万历年间围绕皇位继承展开的争论。神宗皇后无子,王贵妃生常洛(即光宗) ,郑贵妃生常洵(即福王) 。常洛为长子,理当嗣位。但神宗宠爱郑贵妃,欲立常询,大臣们不答应,于是神宗迁延不立常洛为太子,争国本遂起。万历
12、二十九年(1601 年) ,由于许多大臣的不断上书和争取,朱常洛终被立为太子,储君的问题得到暂时解决。【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7 【正确答案】 明代晚期宫廷中发生的三起政治案件。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五月,蓟州人张差持木棍闯进慈庆宫门,击伤守门宦官,欲谋害太子朱常洛,为宦官所执。刑部主事王之采审实,事与郑贵妃有关,史称“梃击案”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死。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不久,光宗患痢疾。郑贵妃指使太监进泻药,鸿胪寺丞李可灼又进“ 红丸 ”,光宗服后一命呜呼,廷臣大哗,史称 “红丸案”。光宗死后,李选侍仍居乾清宫,她是郑贵妃的同伙,挟太子朱由校擅权。吏部尚书周嘉谟、
13、御史左光斗等上疏,请李选侍移宫,离开太子,史称“移宫案” 。【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8 【正确答案】 明朝统治者为了摆脱财政危机而派往各地的宦官。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 年) 起,明神宗派遣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分往各地开矿、征税。这些宦官在各大城市中莫不疯狂掠夺,或借口开矿强占土地,或巧立商税名目横征暴敛,甚至随意捕杀人民,处置地方官吏,引起了一系列城市居民反抗矿监税使的斗争。【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9 【正确答案】 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建立的政权。崇祯十六年(1643 年),起义军占领武昌,张献忠称大西王,设置官署。次年人四川,在成都称帝,年号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14、设内阁六部,以汪兆麟、严锡任左右丞相。军制以孙可望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刘文秀为抚南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分辖七十营。大顺三年(1646 年) ,张献忠抗清战死,四将军引兵南下,联明抗清,停用大西国号。【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0 【正确答案】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崇祯十六年(1643 年),李自成率军攻破潼关,占领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 年),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铸永昌钱,造甲申历。随后,李自成亲率主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经山海关一役,李自成大军战败,被迫退出北京,李自成率军返回西安。不久,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牺牲。【知
15、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1 【正确答案】 明代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机构。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满族,明朝时仍称女真,当时分为建州、海西、东海(又称野人女真)三大部。洪武八年(1375 年) ,设辽东都指挥使司,派使招谕,女真各部首领先后到明朝拜见,献礼归顺。永乐三年(1405 年),在黑龙江省依兰县设立建州卫,任命其首领阿哈出为指挥使。十年,又置建州左卫,任命猛哥帖木耳为指挥使。正统七年(1442 年),又从建州左卫中分置建州右卫。史称“建州三卫” 。【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2 【正确答案】 1621 年明与后金在沈阳和辽阳展开的战斗。1621 年 3 月,努尔哈赤
16、亲率大军水陆并进,连克沈阳、辽阳两城。接着辽河以东大小七十余城迅速降服,明军在东北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失去对东北全局的控制。此战后,后金将都城迁入沈阳,辽沈成为其统一东北和夺取天下的中心和根据地。【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3 【正确答案】 1626 年明军在宁远击退后金进攻的城邑守卫战,史称宁远大捷。1626 年正月初,努尔哈赤率军约 6 万西渡辽河,直趋宁远。袁崇焕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军民共同守城。后金军在伤亡甚众之下,被迫撤军。努尔哈赤因此役失败,抑郁病死。此战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4 【正确答
17、案】 1644 年大顺军与吴三桂及清军在山海关进行的战役。1644 年 4月,李自成在攻占北京后,率领大顺军进攻山海关。由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降清,大顺军被吴三桂与多尔衮的联合军击败。战后李自成撤离北京,多尔衮带领清军人关。山海关之战为清军建立全国性政权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5 【正确答案】 明末清初,夔州以东地区的反清武装力量的总称。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核心是原李白成、张献忠部农民起义军,坚持抗清达 14 年(16501664 年)之久。康熙元年,清兵大举进攻十三家军。康熙三年(1664 年),十三家军抗清失败。【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6 【正确答案】 清初
18、强迫汉人仿照满人习惯剃发的法令。顺治元年(1644 年)五月,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即宣布京城内外军民人等尽行剃发以示归顺,但遭到北京人民的强烈反对,不久被迫停止。顺治二年(1645 年)五月,清兵进入南京,弘光政权灭亡,清廷于六月再次颁布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以十日为限,各省地方在接到命令后也以此为限,所有文武官民都要剃发,衣冠服饰也要遵从清制,违抗者杀无赦。剃发令的颁布及强制执行加剧了清初的民族矛盾。【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7 【正确答案】 清政府为严禁八旗奴仆逃亡和其他八旗人员逃旗而颁布的法令。清人关前,为了制止农奴逃亡,就已陆续制定惩处逃人的法令。人关后,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鸦片战争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