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2 诸子百家中被称为“ 显学 ”的是( )(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 )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4 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C)一种学术交
2、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5 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 )(A)利(B)仁(C)德(D)信6 “性相近,习相远 ”是孔子对 ( )的概括。(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务7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A)礼(B)乐(C)数(D)易8 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 )是最高的道德概念。(A)礼(B)仁(C)孝(D)德9 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A)持志养气(B)立志乐道(C)克己内省(D)改过迁善10 被封为“亚圣 ”的是( )(A)庄子(B)老子(C)荀子(D)孟子11 孟子教育
3、思想的基础是( )。(A)性恶论(B)性善论(C)性三品(D)素丝说12 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是( )(A)仁、义、孝、礼(B)信、爱、敬、惧(C)仁、义、孝、忠(D)仁、义、礼、智13 首先提出“ 明人伦” 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4 “反求诸己 ”是由( )提出来的。(A)荀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15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这是( )对教学方法的总结。(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16 第一个提出“ 化性起伪 ”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7 苟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 )(A)
4、大丈夫(B)仕人(C)鸿儒(D)大儒18 荀子将“六艺 ”改为“五经“ ,去掉了“ 六艺“ 中的( )(A)诗(B) 书(C) 易(D)春秋19 自称其学说代表“ 农与工肆之人 ”的利益的是( )(A)荀子(B)墨子(C)庄子(D)孟子20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这是( )提出的。( )(A)墨翟素丝说(B)韩愈 性三品(C)荀子 素丝说(D)韩非性三品21 提出培养“ 兼士” 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2 “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 ( )(A)教学的三种方法(B)判断言谈的三条标准(C)道德教育的三个层次的要求(D)一种
5、数学方法23 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 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24 孔子主张“ 述而不作” ,墨家对此的态度是 ( )(A)批评(B)赞成(C)不作回应(D)默认25 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的是( )(A)韩非子(B)庄子(C)老聃(D)荀子26 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A)“不言之教 ”(B) “以法为教”(C) “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 ”27 以下人物在人性论上的观点相似的一组是( )(A)孔子、荀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D)韩非子、孟子28 “以吏为师 ”是哪个派别的教育管理手段 ?(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2
6、9 以下教育论著不属于礼记的是( )(A)大学(B) 四书(C) 学记(D)乐记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30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三、简答题31 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32 分析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地位。33 孔子对教育作用是如何分析的?34 孟子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35 孟子提出了哪些教学原则?36 大学里的“ 三纲领 ”“八条鼠”是指什么?必答题37 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38 试比较孟子与苟子教育思想的异同。39 试述墨家的教育思想。40 试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7、(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受教育对象的增加是私学兴起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0 【正确答案
8、】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
9、古代教育2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孔子主张对古人的东西“述而不作”,只继承不创新,墨家对此提出批评,认为对于古代的好东西应当继承,但是在今天应当创造出新的东西。【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家发扬了荀子的“性恶论”提出了“人性利己说”。【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30 【正确答案
10、】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总之,学记内容十分丰富,论述十分深刻,它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充满了辩证法因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是十分全面、严整的教育专著,值得我们不断研习。【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三、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私学兴起的原因:(1)封建私有制在奴隶制的母胎里发
11、生发展,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在一些诸侯国里取得了政权,这就促进了奴隶制解体,于是“学在官府” 的垄断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支柱和政治依据,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的局面。(2)原在周王宫里的一批有文化知识的人,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其中一部分人变成了一批靠着自己过去掌握的“六艺” 知识来自谋生活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原来秘藏于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乐器带到了民间。这就是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3)养士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以齐鲁为发祥地,很快向各地发展,在这个潮流中,孔子起到了开辟道路的作用。私学兴起的意义:(1)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 学在官府” 的教育垄断局面
12、,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3)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4)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2 【正确答案】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1)稷下学宫的性质: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稷下学宫由齐国官方出资举办,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从其主办
13、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讲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其教学与学术自由,体现出私学的性质。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2)特点:学术自由,表现在:稷下学者“ 不治而议论”,拥有相当的独立和自由;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学术论辩,相互争鸣及吸取。待遇优厚,包括给予“ 不治而议论”的政治待遇及优厚的物质待遇。(3)历史地位:促进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它所独创的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
14、,集讲学、著述、育才与咨政为一体的职能模式,自由讲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学术自由和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尊重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都显示了它的成功之处。留给后人的思考:稷下学官尊重贤士,尊重学术,其思想学术、文化教育的成功却未带来齐国政治的成功。【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3 【正确答案】 孔子对教育作用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个人成长的作用:(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 。同时,孔子还阐述了他的 庶、富、教”的施政大纲。(2)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孔子承认人的成长教育起了决定作用,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中。孔子虽
15、然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但也不是教育万能论者。孔子提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的命题。【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4 【正确答案】 (1)孟子的教育目标是:“ 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他对“大丈夫” 的理想人格的描绘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首先,“大丈夫 ”有高尚的气节,他们绝不向权势低头,决不无原则地顺从。其次,“大丈夫 ”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受信念指导的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具有高度自觉性。(2)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培养“ 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靠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持志养气。孟子所说的,“ 持志
16、”就是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就会有相应的“ 气” 精神状态,志、气是互为因果的。 动心忍性。就是指意志锻炼,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炼。存心养性。孟子指出,虽然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善端要形成实实在在的善性善行要靠存养和扩充。存养的障碍来自人的耳目之欲。要扩充善端就要寡欲,要发挥理性的作用。反求诸已。当你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的回应时,就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然后对人做得更到家。凡事必须严于律己,时时反省。【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5 【正确答案】 孟子的扩充善性的思想,蕴含着他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体现人的理性特点,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
17、他特别强调个体认知中的自觉性。其教学原则如下:(1)深造自得。(2)盈科而进。就是指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要有步骤,循序渐进。(3)教亦多术。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在各种教育方式中,还有一种是不屑于去教诲他,这也是一种教诲呢!这是一种激励他人奋发的方式。(4)专心致志。孟子重视学习的专心致志,反对三心二意。他认为,人们在学习上的差异取决于其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与否,而不是在于天资的高低。【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6 【正确答案】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 和“八条目”。大学开头就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8、”。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 三纲领”。所谓“明明德 ”,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所谓“止于至善” ,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还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 。这是实现 “三纲领”的
19、具体步骤。“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基础。所格的“物” ,所致的“ 知”都是指伦理和道德原则,是指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其实就是指学习儒家经典,提高自身素质。所谓“诚意 ”,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独。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所谓“ 正心” ,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欲望的偏向。“修身”是“ 八条目”的基本,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即把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地步,也是大学中讲培养人的最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必答题37 【正确答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
20、人。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个:编订“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其教育思想丰富而翔实,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1)孔子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是“ 仁”“礼”:“仁”的思想。孔子把“仁”视作最高的道德规范,其要义就是 “爱人”。他的“ 仁”的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上积极要求实施“德政” ,缓和阶级矛盾;另外一个是 “忠恕”的观念,这是要求人积极帮助别人,对人要忠,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别人。“礼”的思想。孔子的“礼”是就政治而
21、言的,其精神集中表现在“正名”思想中。“ 正名”思想认为,君臣和父子都应严格恪守各自的名分和尊卑长幼的次序,应当“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群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所以要求统治者提倡礼教。(2)孔子对教育作用的论述包括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 。他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当中,这样就会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但是教育工作并不就等于政治工作,它是通过传播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对政治施加影响。同时,孔子还阐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从三者排列看,孔子认为治理好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古代 教育 模拟 1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