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研究开题报告.doc
《乡村旅游研究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研究开题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 : 学 位 类 别: 农业推广硕士 专 业 领 域 : 农村与区域发展 研 究 方 向 : 农村与区域发展 指 导 教 师 : 入 学 年 月 : 2015 年 3 月 填表时间: 2016 年 11 月 18 日 论 文 题 目 林口县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 论 文 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 1、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 旅游业发展的越来越快,旅游者的需求也是日益多元化和丰富化,旅游过程也更加注重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的体验。同城市地区相比,乡村旅游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淳厚的民俗风情,对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的城市居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自新中国建立以
2、来,国家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走上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一直致力于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劲推动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第一,旅游业环境的发展。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不仅极大的改 善了经济的整体面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就目前而言,城镇居民的出游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但是,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将来会成为推动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之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和放松。因此,大力发展
3、农村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目前建设的重点,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创一条适合农村发展的新道路。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丰富城镇居民的闲 暇生活,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006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号召到乡村去体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2007 年推出了“中国城乡和谐游”,宣传魅力乡村。国家的大力支持,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乡村在乡 村旅游发展中受益。2016 年 5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
4、龙江省考察时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 林 口 县 地处森林茂密的老爷岭和张广才岭峡口处,素有“森林之口”的美誉,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富集。林口县现有个三个国家 3A 级景区、一个国家 2A 级景区、莲花新镇、中国雾凇谷景区、天宝山农业综合休闲园、飞燕山庄滑雪场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独立景点等 , 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 近年来,林口县一批乡村旅游景区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后,为林口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具有东北特色的乡村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也进一步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
5、新农村的建设。但是,林口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在全国水平上看还处于初 级阶段,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完善,游客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乡村旅游市场也没有形成规模,致使目前林口县的乡村旅游业经济效益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2、选题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 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现状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充分调研林口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 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 资源条件 、 市场条件 和 区位条件 , 分析 当前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开发更加有效的林口县乡村旅游产品营销模式,借鉴、学习、釆纳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拓展乡村旅游产品营销手段,提高林口县乡村旅游产品的 知名
6、度。使林口县乡村旅游业在现有基础上,增添一系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可参与度强、主题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构建出特色鲜明、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开发主要包括特色民俗旅游村、乡村旅游新业态、农业科技观光园以及民俗节庆类的旅游产品。促进城乡旅游与农业休闲产业协调发展和林口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 选题意义 目前, 林口县 乡村旅游 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单一雷同;从事乡村旅游经营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理念落后;乡村旅游经营设施档次低、经营服务不规范、甚至个别地方存在环境脏、乱、差等 问题,软硬件环境落后于市场的实际需求等等。 林口县具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文化
7、底蕴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 其乡村旅游有着 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 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 林口县 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和提升品质,使 林口县 乡村旅游业逐步辉煌壮大。对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把 林口县 农村就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 林口县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分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使 林口县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早日步入正轨,合理而有序的发展。 与瓶颈。从未来发展需求來看,各级政府必须对发展乡 村旅游给予高度重视,不断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发展目标;必须重点从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交
8、通指示标志、从业人员上岗培训、产品的营销策略、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特色餐饮服务、旅游商品开发、行业监管等多个方面提升乡村旅游档次。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 林口县 乡村旅游 发展 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有利于解决 林口县 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 对乡村旅游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我们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对京郊乡 村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虽然北京 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已形成 定规模,但与国外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临着很多发展的制约 张慧光: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北京乡村旅游产业又好乂快发展,北京旅游信息网,年月 日。 林口 县 地处森林
9、茂密的老爷岭和张广才岭峡口处,素有“森林之口”的美誉,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达 50%。林口县现有个三个国家 3A级景区 (莲花峰旅游度假区和“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响水河惊险漂流 )、一个国家 2A 级景区 (林泉河情侣漂流 )、莲花新镇、中国雾凇谷景区、天宝山农业综合休闲园、飞燕山庄滑雪场及其他各种类 型的独立景点等 , 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产品,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
10、成部分,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符合。中央政府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和新风尚这样的倡导口号,以此来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大力发展 林 口县 的乡村旅游,对促进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 国内外 相关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最早于 19 世纪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2O 世纪 50 年代引起旅游研究者的关注。乡村旅游第一篇文献是 1958 年 Ager 所研究的关于山区旅游及其对山区农民的重要性,但更多集中在农场旅游研究方面;在 1960 19
11、70 年代,旅游为欧洲农民带来经济实惠,学者们开始了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乡村旅游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 20 世纪 80 年代起,贵州省首先选择少数民族村寨进行试点并取得显著 效果,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则是以 1992 年杨旭发表在旅游学刊的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为标志的。在 1980 1990 年代,研究的领域得到了延伸,研究从农场和农场主 (农民 )转向乡村旅游对当地社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和规划、市场促销的意义方面。 (一)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的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开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说明大部分学者强调实用性,也说明促进乡村
12、发展才是乡村旅游的第一要务;而对于需要与乡村旅游配套的旅游保障系统、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旅游政策方面的研究则比较薄弱。 李德明、程久苗 (2005)进行了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析,邵琪伟(2006)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指出 “发展乡村旅游比较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是大有可为的” 。 张建宏 (2006)从乡村旅游特征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建设的影响,指出乡村旅游的多样性功能,让乡村旅游在整个乡村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带动优势;只有将乡村旅游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才能保持乡村旅游旺盛的生命力。 孙冬玲 (2
13、007)从经济层面、文化层面、 环境层面等着重分析了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 刘海鸿 (2007)对从我国开展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环境和文化的保护已经成为关系乡村旅游发展能否实现町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某些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认识偏差,已经转化为制约甚至破坏乡村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传承的不利因素。 许贤棠,胡静 (2008)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许多厨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对资源进行因人而异的开发,需要构建核心产品域、辅助产品域、扩张产品域三个层次的产品体系;促进旅游开发 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众多的学
14、者从资源开发利用、社区参与等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009 年乡村旅游的研究从开发模式的研究,步步深化转向乡村旅游与环境的保护、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上,同时不断地研究表明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管理和控制,是无法实现其最初目标的。 卓志远 (2OO9)指出乡村旅游不仅仍处在低水平开发阶段,而且存在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化和产业组织自发化的五大问题。要避免旅游产品低俗化、趋 同化、城市化等问题,进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必须以乡村文化为核心,向本土化、系列化深度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高谋洲认
15、为发展乡村旅游时,应提高乡村旅游地农民的参与范围和程度;在保持乡村整体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和乡村旅游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加大政府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保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董志文,张萍。 2009)。 有关政府在旅游中作用研究,缪婧晶、梁修存、丁登山 (2002)指出,当代经济学意义上的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依附性等特点,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 续发展。合理规划旅游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发展是政府的首要任务。 李小玲 (2001)、秦国民 (2005)、李娟 (2007)通过不同的文献表述了政府要规范自身行为、转变职能、合理分配权利、提高
16、效能,把我国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同思想。 黄蓉等 (2006)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三大问题:人才、资金以及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缺乏,这是农民自身无法解决的,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在借鉴了台湾的经验以后,提出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协调、引导、培训、宣传以及立法上。 林辉、金颖若、何玲玲 (2009)指出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扶持的侧重点主要是偏向硬件的建设。注重政府的“推力”的作用较少考虑建立合理的制度去实现社区居民和政府以及游客的“多赢”。 朱索娟 (2009)认为旅游业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要旨在于,在以市场为基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旅游 研究 开题 报告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