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835-2013 公路过渡段卧板组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
《DB13 T 1835-2013 公路过渡段卧板组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1835-2013 公路过渡段卧板组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 P 66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8352013 公路过渡段卧板组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2013 - 12 - 24发布 2014 - 01 - 1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1835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主要起草人:李来宾、刘中林、陈大伟、郑会玺、李晓军、吕世玺、霍玉娴、王中合、石敬辉、王凤彩、石晨英、王栋梁、邢照辉、马焱、苏丹。 DB13/T 18352013 1 公路过渡段卧板组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2、 1 总则 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防止公路桥头沉降和路面损坏,避免桥头跳车,提高行车安全性,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规定了公路过渡段卧板组合设计、施工技术要求、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1.0.3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公路。 1.0.4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640 土工合成材料 长丝机织土工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
3、术规范 JTG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DB13/T 14192011 公路路面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基层施工技术规程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2.1 过渡段 是指桥梁、通道、涵洞、隧道等构造物台背后 10 m50 m范围内的段落。 2.2 共振夯 共振夯实机,简称共振夯,具有 600 次/min1000 次/min的频率,夯头的冲击接地压强大于1.4 MPa,夯头横向能左右移动到设备的任意一侧边缘,自动控制夯点间距及单点夯击时间,具备自行式控制。 2.3 夯实增强处理 采用共振
4、夯对已压实合格的过渡段土基再次进行夯实处理,提高土基的承载力。 2.4 DB13/T 18352013 2 卧板 是指过渡段基础组合中的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板和基层组合中的钢筋(网)水泥混凝土板,座卧在基础和基层内。 2.5 过渡段卧板组合设计 通过对过渡段的基底、基础、填土路基、路面基层进行特殊组合设计,实现水泥混凝土(结构物)与路面基层材料抗压弹性模量的渐变,防止桥头沉降的一种设计方法。 3 材料 3.1 路基用土应符合JTG F10的要求。 3.2 石灰、粉煤灰、水泥、石料、砂、水及外加剂等材料的技术指标应满足JTJ 034和JTG F30的要求;防水卷材和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用材料,应符合
5、DB13/T 1419-2011的要求。 3.3 钢筋(网)应符合JTG F30的要求。 4 设备 4.1 一般规定 应符合JTG F10、JTG F30、JTG F40、JTJ 034和DB13/T 1419-2011的要求。 4.2 共振夯 过渡段土基夯实增强处理的主要设备,应符合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 5 过渡段卧板组合设计 5.1 过渡段类型 过渡段由基底、基础、填土路基、路面组成,除岩石基底外,均应进行夯实增强处理。基底增强的处理长度自桥台向外不小于 30 m。桥台采用锥坡挡土设计的基底夯实增强处理,向桥下延伸至锥坡底角。宽度应宽于路基下坡脚 1 m。 过渡段组合设计分两种类型,
6、有桥台墙身的结构组合设计见图 5.1-1,无桥台墙身的结构组合设计见图 5.1-2。 DB13/T 18352013 3 图5.1-1 有桥台墙身的结构组合设计纵向剖面图 图5.1-2 无桥台墙身的结构组合设计纵向剖面图 5.2 过渡段基础设计 5.2.1 一般情况下基础由四部分组成见图 5.2.1,岩石地基时不设垫层和防水卷材。 图5.2.1 基础组合结构示意图 5.2.2 基础自桥台向外延伸,长度应不小于 25 m。 5.2.3 基础的宽度或坡度与护坡或挡土墙一致;无护坡或挡土墙时(包括基础以下部分),基础的宽度两侧均应比坡脚宽 15 cm,坡度与边坡一致。基础宽度与边坡形式示意图见图 5
7、.2.3(a,b-1,b-2,c)。 DB13/T 18352013 4 a b-1 b-2 c 图5.2.3(a,b-1,b-2,c) 基础宽度与边坡形式示意图 5.2.4 垫层采用石灰稳定土或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厚度应不小于 150 mm,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 0.5 MPa;防水卷材和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指标应符合DB13/T 1419-2011的要求;土工布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GB/T 17640的要求。 5.2.5 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卧板应座落在常水位以上,厚度 250 mm350 mm。 5.3 过渡段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5.3.1 一般规定 过渡段路面基层结构至少由三层组成
8、见图 5.3.1,底基层和上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下基层为钢筋(网)水泥混凝土卧板,当路面基层为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时,过渡段的基层厚度应加厚 50 mm。 图5.3.1 过渡段路面基层结构组合示意图 5.3.2 各结构层厚度、宽度,应与正常路段设计一致。 5.3.3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强度应符合JTJ 034的要求。 5.3.4 结构层中的钢筋(网)水泥混凝土卧板的长度应大于 25 m,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C25。 5.4 钢筋(网)水泥混凝土与台背的衔接 钢筋(网)水泥混凝土卧板与台背之间应留有 20 mm30 mm缝隙,用沥青砂填满捣实或用灌缝胶填满,见图5.3.1。 5.5 过渡段各材
9、料设计参数 见表5.5。 A-A DB13/T 18352013 5 表5.5 过渡段各材料设计参数 材 料 名 称 配合比或规格要求 抗压模量E(MPa) 抗压强度(MPa) 劈裂强度(MPa) 水泥稳定碎石 4 %6 %(水泥剂量) 30004200 - 0.40.6 C25水泥混凝土 280 kg/m3320 kg/m33000035000 2530 - 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 320 kg/m3330 kg/ m31800024000 715 - 二灰土 10:30:60(石灰:粉煤灰:土) 20002800 - 0.20.3 石灰土 8 %12 %(灰剂量) 12001800 - 0.2
10、0.25 路基土 - 300450 - - 基底土 - 100250 - - 6 施工 6.1 施工前准备 按照JTG F10、JTG F30、JTG F40、JTJ 034和DB13/T 1419-2011的要求进行施工前的准备。调试共振夯频率、夯点间距、单点用时、夯头的左右运行等控制指标。 6.2 过渡段基底夯实增强处理 6.2.1 基底填土前应整平压实,压实合格后应进行基底夯实增强处理: a) 在压实后的地表,依据夯头直径的 22.5 倍的间距纵向划线,长度为设计长度; b) 开启共振夯自控功能,夯点(夯头边缘)与台背距离 20 cm50 cm,沿纵向划线由外向内作业,直至中线; c)
11、夯点应呈梅花状布置,夯点间距(夯头边缘)为夯头直径的 11.5倍; d) 单点夯击次数 80100 次,采用单点用时控制; e) 夯点击实深度超过 10 cm时,应将表面松平,压路机压实后,再重新夯实一遍。 6.2.2 基底为特殊路基的,按照JTG D30进行设计处理。 6.3 基础施工 6.3.1 与过渡段衔接的路基填土应留足过渡段基础长度,基础施工前应对夯实增强处理的土基表面松平 10 cm后压实,压实度应不小于 93 %。 6.3.2 垫层施工应符合JTJ 034的要求。 6.3.3 防水卷材、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施工应符合DB13/T 1419-2011的技术要求。 6.3.4 土工布应
12、铺平,搭接宽度应不小于 10 cm。 6.4 填土路基夯实增强处理 6.4.1 路基填土高度大于 2 m时,应每填高 1 m2 m进行一次夯实增强处理,处理长度应不小于 25 m。 DB13/T 18352013 6 6.4.2 路基填土分层填筑压实应符合JTG F10的要求。 6.4.3 路床应进行夯实增强处理,处理后的路床表面应松平 10 cm15 cm,用压路机压实, 压实度不小于96 %。 6.4.4 过渡段的基础和填土路基与过渡段外路基的衔接: a) 过渡段基底的夯实增强处理宜在过渡段外路基填土前完成; b) 先进行过渡段外路基填筑时,填土应伸入过渡段 1 m2 m; c) 将伸入过
13、渡段 1 m2 m的路基填土刨除后,再进行地基夯实增强处理; d) 过渡段的路基填筑时,应对已填筑完成的路基开台阶衔接压实,台阶宽度不小于1.5 m。 6.4.5 暗涵过渡段的填土路基与涵洞顶面持平时,对土基应进行夯实增强处理,长度应不小于10 m。 6.5 过渡段路面施工 路面基层和面层施工应符合JTG F30、JTG F40、JTJ 034和DB13/T 1419-2011的要求。 7 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7.1 材料和机械设备检查验收 7.1.1 进场材料和机械设备应符合JTG F10、JTG F30、JTG F40、JTJ 034和DB13/T 1419-2011的要求。 7.1.2
14、夯实增强处理设备 共振夯性能符合 2.2 的要求,夯点用时误差为3 s。 7.2 基底与基础检查验收 7.2.1 基底检测采用共振夯夯击法,夯点击实深度小于10 cm为合格,频度为每 200 m2检查一处。 7.2.2 垫层及防水卷材、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应符合JTJ 034和DB13/T 1419-2011的要求。 7.3 填土路基检查验收 7.3.1 填土路基应符合JTG F10的要求。 7.3.2 填土路基夯实增强处理的检测,应采用共振夯夯击法,逐层检验,检查验收项目及要求见表 7.3.2。 表7.3.2 填土路基夯实处理检查验收项目及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测方法 检查频度 击点深度 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1835-2013 公路过渡段卧板组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1835 2013 公路 过渡 段卧板 组合 设计 施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