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708-2013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pdf
《DB13 T 1708-2013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1708-2013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9.060.20 K 13 DB13 河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708 2013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 2013 - 03 - 06发布 2013 - 03 - 31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708 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邯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邯郸市硅谷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志强、齐保军。 DB13/T 1708 2013 1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碳纤维复合材 料芯架空导线的产品分类、技术要
2、求、试验项目及方法、取样要求、包装、标志、储存运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单根棒状)架空导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43.1 塑料 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 第 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 GB/T 117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GB/T 1446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T 1463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 2527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 GB/T
3、3048.2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 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 GB/T 4909.3 裸电线试验方法 第 3部分:拉力试验 GB/T 6995.1 电线电缆电识别标志方法 第 1部分:一般规定 GB/T 9979 纤维增强塑料高低温力学性能 试验准则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4522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 化试验方法 荧光紫外灯 GB/T 16422.3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 3部分:荧光紫外线 GB/T 22567 电气绝缘材料 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试验方法 GB/T 20141 型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JB/T 8
4、137.1 电线电缆交货盘 第 1部分:一般规定 JB/T 8137.4 电线电缆交货盘 第 4部分:型钢复合结构交货盘 DL/T 832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IEC 60216.1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 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评定 IEC 61597 架空导线 绞股导线计算方法 IEC 61196-1-101 同轴通信电缆 第 1-101部分:电气试验方法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的试验 IEC 62004 架空绞线用耐热铝合金线 ASTM B609 电工用退火和中度回火的铝 1350圆线 3 术语和定义 3.1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 以碳纤维或碳纤维与其他纤维材料混杂为增强材料与热固性树脂复合而成的
5、单根棒状芯材。 3.2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简称: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由多根铝金属单股线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同心绞制而成。 铝金属单股线分为:软铝异型截面单线或耐热铝合金圆型单线(统称导体) 。 DB13/T 1708 2013 2 3.3 型线同心绞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软铝绞线 由多根软铝异型截面单线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同心绞制而成。 3.4 圆线同心绞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耐热铝合金绞线 由多根耐热铝合金圆型单线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同心绞制而成。 4 分类 4.1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常温条件下,按其抗拉强度性能分为“ T1”、“ T2”、“ T3”三个等级。具体见表 1。 表 1 型号
6、 最小抗拉强度( MPa) T1 1800 T2 2100 T3 2400 4.2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按长期耐热性能,分为“ A”、“ B”两级,具体见表 2。 表 2 型号 长期允许运行温度 A 120 B 160 4.3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的分类、型号及名称见表 3。 表 3 型号 名称 JRLX/T1、 JRLX/T2、 JRLX/T3 (原型号 ACCC/LR、 JLRXn/Fm ) 型线同心绞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软铝绞线 JLNH/T1、 JLNH/T2、 JLNH/T3 (原型号 ACCC/LH) 圆线同心绞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耐热铝合金绞线 4.4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规格的表示方法 碳
7、纤维复合芯导线的规格分别用导体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标称截面积表示 ( mm2)。 示例: JRLX/T3A-240/28 JRLX/T3 表示碳纤维复合芯软铝异线,拉伸强度 T3等级;耐温等级为 A级(耐温等级未标注时也特指 B级); 240表示软铝异型单线的面积和的标称值; 28表示碳纤维复合材料芯面积的标称值。 附录 A给出了碳纤维芯导线规格一览表,推荐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结构尺寸从中选择。亦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供需双方可按设计要求协议延伸相关碳纤维芯导线的规格,且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 5 技术要求 5.1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导体材料 5.1.1 软铝异型单线 5.1.1.1 表面质量
8、 软铝异型单线表面应光洁、形状完 整一致。 5.1.1.2 抗拉强度 DB13/T 1708 2013 3 软铝异型单线的抗拉强度应满足 60MPa 95MPa。 5.1.1.3 断裂伸长率 软铝异型单线在标距为 250mm时,拉断后的伸长率不应小于 20.0%。 5.1.1.4 卷绕性能 软铝异型单线 1D卷绕 8圈,退 6圈,重新卷绕 6圈,不断裂。 5.1.1.5 电阻率 软铝异型单线 20时的电阻率应不大于 0.027367 mm2/m( 63%IACS) 5.1.1.6 几何尺寸 软铝异型单线断面实测面积不小于设计面积的 98%,也不应大于 102%。 5.1.1.7 密度 20时软
9、铝异型单线的密度为 2.703g/cm3。 5.1.1.8 接头 成盘的软铝异型单线不允许有接头。 5.1.2 耐热铝合金圆型单 线 5.1.2.1 表面质量 耐热铝合金圆型单线表面应光洁、形状完整一致。 5.1.2.2 抗拉强度 耐热铝合金圆型单线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 159MPa。 5.1.2.3 断裂伸长率 耐热铝合金圆型单线在标距为 250mm时,拉断后的伸长率应不小于 1.5%。 5.1.2.4 卷绕性能 耐热铝合金圆型单线 1D卷绕 8圈,退 6圈,重新卷绕 6圈,不断裂。 5.1.2.5 电阻率 耐热铝合金圆型单线 20时的电阻率应不大于 0.028735 mm2/m( 60%IA
10、CS) 5.1.2.6 密度 20时铝合金圆型单线的密度为 2.703g/cm3。 5.1.2.7 几何尺寸 圆单线断面实测面积不小于设计面积的 98%,也不应大于 102%。 5.1.2.8 接头 成盘的耐热铝合金圆线不允许有接头。 5.2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 5.2.1 表面质量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应圆整、光洁、平滑、无裂纹。 5.2.2 常温抗拉强度 DB13/T 1708 2013 4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表 1的规定。根据抗拉强度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拉断力时,应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实测面积。 5.2.3 断裂伸长率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在标距为 2000mm时,拉断时的伸长率应
11、不小于 1.5%。 5.2.4 直径和直径偏差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直径偏差、不圆度符合表 4的规定。 表 4 型号 直径规格范围( mm) 偏差( mm) 不圆度不大于( mm) T1、 T2、 T3 5.00 d8.00 0.03 0.03 8.00 d11.00 0.05 0.05 注: 不圆度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垂直于轴线的同一截面上测得的最大和最小直径之差。测试间距不小于 100mm。 5.2.5 线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线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应符合表 5的规定。 表 5 型号 线膨胀系数 10-6( 1/) 弹性模量( GPa) T1 2.0( 20 180) 90 T2
12、110 T3 125 5.2.6 密度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密度 2.0g/cm3。 5.2.7 接头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不允许有接头。 5.2.8 高温性 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耐温 A级应在 140; B级应在 180的高温环境下静置 3h后,抗拉强度不小于其常温时抗拉强度的 95%。 5.2.9 低温抗冲击性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应在 -40的低温环境下静置 3h后,其冲击强度的损失率不大于常温时冲击强度的10%。 5.2.10 耐荧光紫外线性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通过波长小于 340nm的荧光紫外灯,辐照度为 0.76W/m2暴露 1008h后,其表面不发黏、无起皮和龟裂现象。 5.2.11 耐
13、腐蚀性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在温度 50,分别通过 3%硫酸或 3%氯化钠溶液中浸泡至少 100h,其表面应光洁、无可见腐蚀现象。 5.2.12 耐湿热老化性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在表 6规定的温度环境置放 1h,然后室温水喷淋冷却 1h,如此反复循环 100次试验,其抗拉强度不低于表 1所列最小抗拉强度。 5.2.13 卷绕性能 DB13/T 1708 2013 5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卷绕性能,应符合表 6的规定。 表 6 型号 筒体直径不大于 T1 50d T2 55d T3 65d 注: d-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棒直径 在直径符合表 6的筒体上,以不小于 3r/min的卷绕速度卷绕 1圈试验,其
14、表面不开裂、不起皮 。 5.2.14 扭转性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长 度为 200d,以不小于 2r/min的扭转速度扭转 720 试验,其表层不开裂、不起皮。其抗拉强度不低于表 1所列最小抗拉强度。 5.2.15 侧压性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受压试验 ,在承受平稳加载 30kN的压力 ,承力接触长度为 100mm,其端部不开裂、不脱皮。 5.2.16 长期耐热性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在表 2规定的温度环境中静置 400h后,抗拉强度不小于其常温抗拉强度的 95%。 5.2.17 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DMA法)不低于表 7规定。 表 7 型号 玻璃化温度 A
15、 150 B 190 5.3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5.3.1 表面质量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表面要光洁、圆润,无可见的缺陷,例如明显的划痕,压痕、凹凸、变色等。 5.3.2 绞制质量 5.3.2.1 绞制前碳纤维复合芯和铝单股线,温度要基本一致。 5.3.2.2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所有导体单线应同心绞合。 5.3.2.3 相邻层绞向应相反。除非用户在订货时另有特别说明,最外层绞向应为右向。 5.3.2.4 多层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任何层的节径比应不大于其相邻内层的节径比。 5.3.3 接头 5.3.3.1 绞制过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芯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接头。 5.3.3.2 绞制过程中不应有为了达到
16、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规定长度要求,而制作的铝单线接头。 5.3.3.3 在绞制过程中,铝单线意外断裂,只要这种断裂不是 由单线内在缺陷,也不是因为使用 短长度铝单线所致,则允许有接头。接头应与原单线的几何形状一致并修光。 5.3.3.4 导体单线的接头不超过表 8的规定值。在同一根单线上或整根绞线中,任何两个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15m。 表 8 DB13/T 1708 2013 6 每层数目 制造长度允许的接头数 1 2 2 3 3 4 5.3.3.5 接头应用电阻对焊。接头的制作应与良好的生产工艺一致。焊接后软铝型线的接头强度应不小于 60MPa,铝合金线接头强度应不小于 130MPa。 5
17、.3.4 线密度 单位长度质量 5.3.4.1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线密度偏差应不超过标称值的 2%。 5.3.4.2 导体单线在绞合后的线密度 ,按碳纤维复合材料芯面积、导体单线截面积和及各自线密度并依据绞合增量计算。软铝型线因绞合引起的标准增量 a符合 GB/T 20141的相关规定,耐热铝合金圆线因绞合引起的标准增量 a符合 GB/T1179的相关规定,详见表 9。 表 9 铝线层数 软铝型单线 质量、电阻 增量 a(增加 %) 铝合金圆线 质量、电阻 增量 a(增加 %) 2 2.0 1.90( 18股) 2.04( 22股) 2.08( 24股) 2.16( 26股) 2.23( 30
18、股) 2.24( 48股) 3 2.5 2.23( 45股) 2.33( 54股) 注: 增量为 典型的修约值。 5.3.5 碳纤维芯导线直径偏差应不大于 1%。 5.3.6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计算额定拉断力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计算额定拉断力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计算拉断力与导体铝部分的计算拉断力之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拉断力采用复合材料芯标称面积与其最小抗拉强度的乘积,导体铝部分的拉断力采用铝标称面积与铝单线最小抗拉强度(乘以相应的强度利用系数:软铝 0.9耐热铝合金二层及以下 0.5,三层级以上 0.4)的乘积。 5.3.7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常温拉断力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常温拉断力,应能承
19、受不小于计算额定拉断力的 95%。 5.3.8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高温拉断力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耐温 A级应在 140; B级应在 180的高温环境下静置 3小时后,其抗拉强度不小于计算额定抗拉强度的 90%。 5.3.9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直流电阻 以导体铝面积按 20时的电阻率,软铝线取 0.027367 mm2/m、铝合金线取 0.028735 mm2/m,乘以表 7所示的标准增量来计算碳纤维芯导线的直流电阻。直流电阻温度系数软铝为 0.00416/、铝合金为0.004/。 5.3.10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振动疲劳试验 再施加张力为 25%RTS时,振动 3 107次,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
20、导体铝股 无断裂; 5.3.11 碳 纤维复合芯导线过滑轮试验 DB13/T 1708 2013 7 在滑轮底径为 30倍导线直径 (最大 800mm)的滑轮上,施加张力 20%RTS,保持包络角 20 30 ,往返各 16次;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铝股无明显压痕或擦伤,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无裂纹、无断裂等损伤。 6 试验方法 6.1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试验方法 6.1.1 应力 应变试验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应力 应变试验按国标 GB/T 1799 规定的方法进行。 6.1.2 常温拉断力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常温拉断力试验按国标 GB/T 4909.3规定的方法进行。 6.1.3 高温拉断力 碳纤维芯导
21、线高温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方法按国标 GB/T 4909.3的规定进行。 6.1.4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直流电阻 试验方法按 IEC 1196-1-101标准的规定方法进行。 6.1.5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截面积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导体部分的截面积的测量分别按: a) 线单线面积的测量采用称重法检测,取不少于 1m 长度样线,手工校直,两端做端面处理,采用精度为 1mm的卷尺测量样品的长度,再用精度为千分之一的天平称取样品质量。然后计算单线的等效面积。 b) 圆线单线、碳纤维复合材料芯的面积由测量的直径计算。直径测量使用精度为 0.01mm量具测量。直径应取在同一圆周上互成直角的位置上的两个读数的平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1708-2013 碳纤维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 1708 2013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架空 导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