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上海普陀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上海普陀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上海普陀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上海普陀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从文明形态和政权形式来考量,古代东西方类似于中国的有 A古代印度 B古埃及 C古希腊 D古代两河流域的城邦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的文明形态是农业文明而且是绵延持久的,政权形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D不是中央集权国家,可以排除掉,古埃及是绵延持久的文明传统,尼罗河流域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古埃及国家的统一和长期延续,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有大河文明的特色,与中国相似。 印度河文明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与中国不同,同样排除掉。 考点:人类的文明形态 古埃及文明 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
2、中国社会在 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 “西方的挑战 ”是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 “修约 ”扩大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世纪中叶大致指的是 1840-1860年,根据时间限制, BC 排除。再结合材料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 ”指的是是太平天国运动,那么不难得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 “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
3、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继昌隆机器丝厂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即可判断出是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方式, CD民族字资本主义企业,可以排除掉,江南制造总局采取的是衙门式的管理。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右表中石油 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 D航天工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石油产量变化由 1870年的 80万吨到 1900年的 2000万吨,说明产量大幅度提高。蒸汽机通过锅炉产生蒸汽,进入汽缸,采用的是
4、外燃的燃烧方式,热效率较低。在蒸汽机发展的同时,有人开始研究把锅炉和汽缸合并在一起的内燃机。但是,煤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燃烧,直到石油工业发展起来后,才为内燃机的创制提供了适用的燃料。说明新的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带动了石油的生产。 AD不是这一时期的特征,电力的广泛应用与此无必然的关系。 考点: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1900 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标准 1900 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 1919年 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 西方文化的传入 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5、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至少应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运动、教育的发展均会导致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其他的可选。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特令,宣布 “自 1月 1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 ”该段文 告颁布于 A五四运动期间 B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C北伐战争结束后 D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民国
6、十九年即公元 1930年,题目涉及的是辛亥革命以后国民政府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南京条约的附件虎门条约中最早规定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结合时间即可选择。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 ”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 A全国劳工关系法 B公平劳动标准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材料中的指责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对自由主义原则、政 府不干预经济原则的挑战。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具有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这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罗斯福称全国工
7、业复兴法 “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 ”。其他的主要涉及的是社会公平的问题,与材料无关。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被誉为 “近代经济学之父 ”的亚当 斯密在其出版于 1759 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工 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C经济危机发生,进入 “滞涨 ”状态 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核心信息即可,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
8、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指的是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其他的说法不符合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考点: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 1953年后开始消失, 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产品的平均分配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1953年后开始消失 ”,再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内容, 1952,新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因为新中国人口多、资源少
9、,新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是指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 “指令性经济 ”。由此广告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考点: 2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B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D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变化情况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一般的常识,人口增长率不可能变化如此快,人口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结合 1962年因为 “三
10、年困难 ”达最低, 1982年因为改革开放达最高,之后平稳上升,不难判断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部分是偏高的,可以排除掉。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 土地收归公有 提高土地公有化 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 的事件顺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运动 农业合作化 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运动 农业合作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运动 土地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11、 试题分析:考查了教材基础知识,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50 年代人民公社运动,60年代农业合作化, 7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 下图是 1978年 12月时代周刊封面,封面人物是美国总统吉米 卡特,标题是:与中国打交道 ,与以色列免谈。对此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美国赞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这一事件促成了中日建交 答案: C 吕氏春秋载: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 B私田主人永久拥有土地所有权 C封建
12、生产方式比奴隶制进步 D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答案: C-3,A、 D -1 试题分析: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说明的是奴隶制的井田制不能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封建生产方式的私有制私田有利于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结合选项不难得出答案:。私田主人永久拥有土地所有权的说法是错误的,地主阶级拥有所有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土地兼并 观察右图,这是清朝 “光绪十七年 ”发行的 “开平矿务局股份票 ”。下列对其体现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最早的股票之一,开风气之先 B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 C清政府洋务运动已经取得较大成功 D反映了中国经济近 代化的一
13、种表现 答案: D -3,A、 B-1 试题分析:根据清朝 “光绪十七年 ”即可排除 C。股份票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现在中国学习,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也是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市场的表现。同时这对于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风气的西化有其积极意义。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是对法兰克王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描述。这种制度的发展最终会导致 A国王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 B王国陷于了分裂割据的状态 C封建领主渐渐掌握拥有世袭采邑领地 D国王权力得到集中膨胀发展 答案: B-3,A、 C -1 试题分析:在社会封建化的过程中,国家
14、通过各种法令、政策及国家行为,确立法兰克封建制度形式。 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使其成为当时封建制度的核心。到 9世纪上半叶时,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一是国家官职和高级教职采邑化;二是君王的封臣也将自己的土地再作为采邑分封给属下,再生产出下一层次的封君封臣关系;三是终身占有的采邑逐渐成为世袭拥有的领地,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关系都被纳入以皇帝为最高封主、封建领主层层分封的封建等级结构之中,但同时 地方获得了经济、政治资源,不利于王国的统一和国王集权。 考点: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 法兰克王国封建等级制度 美国学者杰里 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19世纪下半
15、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 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 文明史 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 相对性 和 关联性 转移,体现 全球互动 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 ”对材料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西方 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B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 D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 答案: A- 3,B、 C -1 试题分析:根据 “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
16、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 相对性 和 关联性 转移,体现 全球互动 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 ”即可说明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和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再根据 “19世纪下半叶 .孤立考 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 .20世纪以后 .体现 全球互动 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 ”可以说明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考点:史学研究范式 文明史观 下图为 19651995 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 )示意图,它反映出 A发展中国家永远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变化不大 C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
17、后的世界贸易 D 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扩大 答案: C-3,B 、 D-1 试题分析: A.发展中国家永远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本 身的说法是极端化的,是错误的观点,直接排除掉。根据 19651995 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和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整体上在扩大,说明 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扩大。但就其具体的比例数值而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变化不大,说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 “清理了场地 ”,那么
18、启蒙运动则是 “大兴土木 ”。这里的 “大兴土木 ”主要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蒙运动思想核心是理想主义,各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描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蓝图,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建立起资产阶级国家提供了思想基础。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康德说: “Saper aude !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其中 “Sapere aude!”的含义可能是 A “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 B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C “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D
19、“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并得到幸福 ” 答案: B 试题分析:康德的 “三大批判 ”: “纯粹理性批判 ”( 1781年)、 “实践理性批判 ”( 1788年)和 “判断力批判 ”( 1790年)构成了其主要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是理想主义,主张发挥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 “ 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
20、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答案: A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的核心信息即可,根据材料 “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 “ 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说明当时特别注意人的价值。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 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所言 “纸上之材料 ”与 “地下之新材料 ”分别指的是 A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21、D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再结合题目的 “证明史记 殷本纪 ”说明当时研究的是商朝时期的历史,根据其历史特征,最符合的是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考点:历史研究方法 史料分析方法 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齐、鲁、燕在下图中的正确位置分别是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下图即可得出: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 “礼 ”是 “国之干 ”,坚持以 “礼 ”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 “礼 ”主要是指 A风俗 B贡赋 C秩序 D礼仪 答案: C 试题
22、分析: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认为杀害有礼者,就是在戕害国家躯体,制造祸端。那么对于一国而言, “礼 ”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 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 “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
23、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 答案: C 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教会势力的减弱 B城市经济的复兴 C传统教育的崛起 D更好地传播神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题目中的:中世纪欧洲、根本原因,即可解题。中世纪的欧洲的城市经济有所发展,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世俗的力量。其他的说法并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经济方面的。 考点:中世纪的欧洲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 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段话 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上海 普陀区 高三二模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