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近代外国领事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时间当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中法战争后 答案: A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在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考点:天朝的危机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下列文件,规定了联邦宪法和法律 为美国最高法律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 1787年宪法 D 1791年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
2、: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相互制衡的原则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考点: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联邦制度的确立 有学者说 “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 ”该观点强调人权宣言 A克服了英国权利法案的局限性 B超越了美国独立宣言 C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 件 D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
3、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具有历史性和世界性的意义。 考点: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某一时期, “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从一个 诗人和思想家 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 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这一时期约指 A 19世纪中期的 30年 B 19世纪最后的 30年 C 20世纪最初的 30年 D 20世纪最后的 30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德国在某一时期 .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从一个 诗人和思想家 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
4、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再结合所学,即可判断出是工业革命时期。 考点:工业社会的来临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拓展 “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 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 ”为此, “我 ”能做的是 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 B解放农奴,分给份地 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 D效法西欧,发展工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 考点
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废除农奴制 “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到一八九八 一九一四年间先在欧美然后在亚洲最终形成了。 ”在列宁所说的 “帝国主义 ”阶段,欧美国家在经济领域出现了 A垄断资本,巨型企业 B大财阀,小型企业 C大政府,小社会 D大帝国,大财阀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 “一八九八 一九一四年间 ”即可判断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大企业与垄断资本 孙中山在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中写道: “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 ”这里的俄国 “革命 ”指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
6、山大二世改革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 ”,再结合所学,中国革命指的是应该是 “辛亥革命 ”加上 6年即可得出。 考点: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期间签署的诸多条约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有 凡尔赛和约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协定 九国公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巴黎和会上,中国要求归还在山东的权益 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不仅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
7、碍,使美国无需用武力保卫英法在远东的利益。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就此终结。九国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的原则,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 系 二战后期一份国际文件中规定: “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 ”,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该文件是 A慕尼黑协定 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
8、开罗宣言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于台湾回归问题,开罗宣言的其主要内容是: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 “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 ”,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 “归还中国 ”。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开罗宣言 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 “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这反映了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法国
9、对马歇尔计划的抵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 .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 其施压 .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即可说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考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某总统发表对全国的电视讲话,宣布 “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的局势,我将停止作为总统的职务活动。 ”这次讲话的日期当是 A 1922年 12月 25日 B 1989年 12月 25日 C 1991年 12月 25日 D 2000年 12月 25日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独立国家联
10、合体成立后 ”,再结合所学,即可判断 出是苏联解体。 考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冷战的结束 苏联解体与冷战的结束 一战以来国际格局经历了三次演变。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格局 B雅尔塔体系、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多极化格局 C多极化格局、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D雅尔塔体系、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多极化格局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了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相关归纳,一战以来国际格局经历的三次演变的时序是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格局。 考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 变 冷战的结束 苏联解体与冷战的结束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
11、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样的竹枝词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传统习俗 B新式交通工具导致出行拥挤 C新式交通工具已为大众认可 D新式交通工具仍然有待改进 答案: DAC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最能说明新式交通工具仍然有待改进,其次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传统习俗同时渐渐为大众认可。但无法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导致出行拥挤。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社会习俗的变革 下方 17 18世纪和 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反映了 A中国社会对西方知识的需求增加 B西书翻译总量明显增加 C人文类西书对中国社会影响较
12、小 D科学类西书翻译数量的增长比人文类更快 答案: ABD 试题分析:根据 17 18世纪和 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中 “总量 ”“科学类 ”“人文类 ”趋于上升即可说明中国社会对西方知识的需求增加、西书翻译总量明显增加,但同时注意到表格的对比中,科学类西书翻译数量的增长比人文类更快。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社会习俗的变 革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A帝国的建立离不开煤铁资源 B工业化提供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答案: BAC 试题分
13、析: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 ”说明了工业发展和煤炭资源对德意志帝国的重要性,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有利于普鲁士获得更多的煤铁资源。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德意志的统一 恩格斯在论述克 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 “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 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这里的 “觉醒 ”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弊 D政府懦弱 答案: BAC 试题分析:结合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全面的角度即可分析出俄国当时政治制度腐朽,经济水平低下,军事力
14、量落后。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废除农奴制 某论文中心词主要有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 “不结盟运动的 兴起 ”和 “苏联解体 ”。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B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C世界经济多元化的趋势 D欧洲、日本的重新崛起 答案: ACD 试题分析:结合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和 “苏联解体 ”出现的时代背景,当时日本、欧洲、第三世界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促进了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其与经济全球化存在概念上的差异。 考点:战后科学技术革
15、命与经济全球化 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如果把 1688年前后的 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材料所述的 “革命性 ”主要表现为 A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B国王权力全部转移至议会 C从传统君主专制向近代民主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 1688年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政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英国的 “巴力门 ”(议会)、 “君民共治 ”(立宪君主制)就成
16、了鼓舞 他们进行斗争的现实源泉和效法的榜样。 考点: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革命 君主立宪制的(斗争 确立)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其主要结果是 A封建等级制形成 B等级君主制形成 C君主专制形成 D民主制度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国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统一性框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两者的结合促成了君 主专制的形成。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的曲折进行
17、租界建立之初华洋分处。上海的租界出现华洋杂处局面开始于 A上海土地章程订立 B小刀会义军占领县城 C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 D工部局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53年 9月 5日,周立春 徐耀等在青浦首举义旗攻占嘉定,接连攻占宝山 南汇 川沙 青浦四县,成立小刀会政权。初用 “大明国 ”国号,旋即改称太平天国,由刘丽川上书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领导。英 美 法当局曾声称对局势保持 “中立 ”。但为维护在华 利益和威胁清政府, 1854年 4月,英美驻军袭击了上海城内的清军营盘。根据上述史实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天朝的危机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19世纪
18、80年代,上海诞生了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空间上主要发布在东南沿海和内河流域,工业结构方面,主要是轻工业。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的发展特点 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 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二十八年海战史称: “7点 45分,彼我相距约 3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 ”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说明了文献记录 A最接近历史真相 B不能揭示出真相 C能
19、还原历史真相 D会受立场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日本的济远航海日志的记载与二十八年海战史的不同,由于所处的认识立场,两者的认识存在着冲突。 考点:史学理论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的立场 “唤起 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甲午一役 ”直接唤起了国民,催生了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甲午战争之后,爆发了戊戌变法,即统称的维新变法。 考点: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意义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民族主义论说: “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
20、中国 A派系斗争十分尖锐 B政权更替相当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答案 : C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 “二十世纪初 .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即可说明当时的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考点: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 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月申报载: “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
21、述材料最宜作 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审判制度沿用前清 B政体变化不甚明显 C平等制度遭受玷污 D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 “1912年 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 .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 .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即可说明辛亥革命以后的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考点: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这幅对联述及的历史事件是 A公 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19年
22、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 “和平会议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1919年 5月 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 3000多名学生代表打出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收回山东权利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等口号,并且要 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根据上述史实,最符合题目的是 “五四运动 ”。 考点: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
23、的建立 五四运动 有学者认为,改订新约运动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些特权,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权、租界和租借地,签订了近代以来第一批相对平等的新约,是此前历次收回主权运动成绩最大的一次。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 A大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 D 试题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 亲近 帝国主义的政策。 1927年底,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断交。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 “自主 ”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上海 闸北区 上学 期期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