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 ”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从根本上受下列那一观念的影响 A重义轻利观念 B三纲五常观念 C宗法观念 D仁政观念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能力与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材料 “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 ”可以看出古代诉讼体现明显的尊卑与宗族(家族)观念,这与宗法制的基本特征一致,故选 C项。 A项错误,重利轻义的观念体现的是义利观念,并非只是涉及到案件的审判活动中; B项错误,三纲五常只是伦理道德,无法
2、体现血缘关系; D项强调的是执政理念。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在早期君主专制程度 “稍微差些 ”,但是今天的专制程度已十分严重,孟德斯鸠生活在 17-18世纪,所以他所说的 “今天 ”指中国的清代,清代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举措是设置军机
3、处。据此本题选 C 项。AB项明显排除; D项错误,清朝内阁并不参与军国大事,只是管理日常事务。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元朝 “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 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 B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 C体现元朝统治者 “南向控制 ”的治国理念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
4、界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材料信息中分析,元朝行省界限打破了地理标志范围,说明省界犬牙交错。材料中中书省是都城所在地,根据提干信息分析所占低于面积较为广阔,其余各省面积范围均没有超过的,体现了中书省的 地理位置重要, “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 ”体现了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故选 C.没有体现项。 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A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进行了很大的创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 阅读以下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 128人统计分类表,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
5、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汉代察举制下,平民子弟、贫民子弟与官僚贵族子弟和富豪子弟均有机会得以跻身孝廉,参加到统治阶级中来,可见察举制度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A项正确;由该制度下官僚贵族子弟据了 69.6%,可知 B、 C两项错误;由富豪子弟占据 6%、平民子弟占据 15.7%和贫民子弟占据 8.7%,可知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中国古代君臣关系演变趋势的是 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伏地跪拜 B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C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三跪九叩、伏地跪拜 D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
6、、三跪九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变化趋势。古代中国君臣关系的变化趋势是君权逐渐加强,题干中选项反映了君臣地位的变化。 “坐而论道 ”说明君臣关系平等; “颔首直立 ”说明大臣站立,皇帝坐着; “伏地跪拜 ”说明大臣地位下降;“三跪九叩 ”体现了大臣成为皇帝的奴才。根据以上分析,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专制皇权的不断发展。 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
7、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 A 项。 B 项限制相权的思想材料并未体现;C项说法错误,唐太宗并非主张中央权力下移以增强地方的权力; D项明显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 “春、夏、秋、冬 ”四字。 “春 ”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 ”字像草木繁茂之状; “秋 ”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 “冬 ”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B甲骨文以记载农
8、业为主要内容 C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的情况,判断 A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排除 B项。 C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 D项理解有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原始农业的起源。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
9、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做法的影响,即秦王朝舍弃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功效泽被后世的事实。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故选 B。 A项与材料无关。 C项是材料的表层意思,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而材料没有表达这一层面的意思,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齐人 ”、 “鲁人 ”、 “楚人 ”的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10、C郡 县制 D三省六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属于中等题。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了众多封国, “齐人 ”“鲁人 ”“楚人 ”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因此 A项错误;关键要理解 “以行政区划为籍贯 ”,是指秦朝实行的郡县制。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要抓住限定词 制度因素。故选 C。 B项是家族血缘关系; D项是中央官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 “三皇 ”、 “五帝 ”之名而称 “皇帝 ”,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
11、神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是秦中央集权制度。解题关键是学生要对选项中 “托古改制 ”“中华传统 ” 、突出个人功业、 “君权神授 ”的准确含义理解清楚,同时熟悉“皇帝 ”名称的来源。皇帝取自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说,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工业,故选 C。 A项错误,历史上康有为曾经托古改制,维新变法,但是秦王嬴政的举措并非托古改制; B项明显错误,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D项错误,西汉时期提出了君权神授的观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汉书 地理志载: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对材料中的 “周制
12、”理解正确的是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C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D确立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后来在秦朝改变成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分封制下社会秩序等级森严。故选 D。 A项强调的是家族血缘关系; B项错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并非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C项错误,说法绝对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 “历史三峡论 ”,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 “封建 ”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A政权和
13、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这里所说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阶段是从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阶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故应选 A;夏商周时期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董仲舒确立新儒学,故可排除 B 项 ;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故 C 项不正
14、确;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因此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综合题 15分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 当德国于 1940年横扫低地国家和阿登高原时,是在 3034架飞机、 2580架坦克、 1万门大炮和 4000辆卡车的配合掩护下进行的。但在法国崩溃后短短几年内,美国却制造出 军用飞机 296429架 坦克 102351辆 大炮 372431门 卡车 2455964辆 军舰 87620艘 货船 5425艘 飞机炸弹 5822000吨 小武器弹药 44000000
15、000发 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元帅举杯祝酒时说: “为美国的生产干杯,没有美国的生产,这场战争就会失败! ” 材料二 : 1946年 8月 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著名的论断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斯特朗又反问了毛泽东一句: “如果美国政府决定使用原子弹干涉呢 毛泽东回答 :原子弹也是纸老虎 ,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民 ,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国为什么能够获得斯大林如此高的评价?( 6分) (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综合分析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哪些。( 9分) 答案: ( 1)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实
16、力跃居世界首位;现代战争的胜负极大的依赖于参战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美国在二战中生产出大量战争物资,极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实力(任意三点 6分) ( 2)交战双方的工业水平、综合国力;先进的武器装备;人心的向背(或人民的支持);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指挥;交战双方的科技实力;军队的管理水平(任意三点 9分) 试题分析:( 1)二战中美国生产了大量的军事装备,成为了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美国的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也为斯大林所赞扬。( 2)现代战争虽然强大 的军事实力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更重要的还有战争的性质和人心相背、正确的战略战术、军队的管理水平等都会对战争造成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内蒙 古巴 中高 第一次 模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