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 T 441-2016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pdf
《DB43 T 441-2016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3 T 441-2016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300/500 V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ICS 31.220L 91DB43/T 4412016 2017-02-28实施2016-12-29 发布Plastic insulated screened control cable for computer代替DB43/T 441-2009DB43/T 4412016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定义 24 额定电压及导体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25 电缆型号、名称、使
2、用范围、规格和表示方法 26 导体 37 绝缘 48 绞对 49 线组屏蔽 510 成缆 611 总屏蔽 612 内衬层 713 金属铠装 714 外护套 715 标志 816 检验和试验 817 成品电缆1218 试验和验收1219 包装1220 电缆敷设13附录A(规范性附录) 确定护层尺寸的假定计算方法14DB43/T 441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的。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主要应用于计算机和电子监控系统,及仪表仪器控制用。 本标准代替DB43/T 4412009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对绞式聚乙烯
3、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 本标准与DB43/T 44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电压等级由450/750V改为300/500V(本版第4章); 增加电缆导体长期使用温度90的产品(本版第4章); 修改了电缆命名和代号,增加了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种类,删除了钢丝铠装结构,增加了阻燃、无卤低烟类电缆(本版5.1条);删除了表1(2009版第5.2条); 删除了表3(2009版第6章); 增加了三组线和四线组的成缆元件(本版第8.1条); 增加了绝缘材料机械物理性能要求(本版表11); 增加了护套材料机械物理性能要求(本版表12); 增加了不同绝缘材料的工作电容要求(本版表13); 增加了产品的
4、燃烧特性要求(本版第16.9条); 本标准由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金龙电缆有限公司、湖南湘江电缆有限公司、湖南湘鹤集团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西湖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湖南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玲、陈向华、肖正威、阳文峰、唐建业、王晓荣、匡松文、罗进、郭金儒、侯少斌、汪振武、侯少锋、柳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43/T 4412009。 DB43/T
5、4412016 1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的型号、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包装及敷设。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或直流电压800V及以下计算机和电子监控系统,及仪表仪器控制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900 电工名词术语 GB/T 2951.11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6、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1.12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2951.13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 GB/T 2951.14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 GB/T 2951.31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 31 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 2951.32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 32 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
7、法 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 GB/T 2951.41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试验方法 第4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的测量方法 GB/T 2952.32008 电缆外护套 第3部分 非金属层电缆通用外护套 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048.5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 3048.9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
8、验方法 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 39532009 电工圆铜线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 GB/T 49102009 镀锡圆铜线 GB/T 5441.22008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第2部分:工作电容试验 电桥法 GB/T 6995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11327.11999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 第1部分: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 GB/T18380.12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DB43/T 4412016 2直蔓延试验 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
9、电缆通则 YB/T 0242008 铠装电缆用钢带 3 定义 本标准的术语采用GB2900的定义。 4 额定电压及导体长期允许工作温度 4.1 额定电压U0/U为300/500V。 4.2 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按照表2。 5 电缆型号、名称、使用范围、规格和表示方法 5.1 电缆命名和代号 5.1.1 系列代号 DJ 5.1.2 导体特征代号 铜导体 省略 5.1.3 绝缘特征代号 聚乙烯绝缘 Y 聚氯乙烯绝缘 V 交联聚乙烯绝缘 YJ 5.1.4 护套特征代号 聚乙烯或聚烯烃护套 Y 聚氯乙烯护套 V 5.1.5 屏蔽特征代号 铜丝或镀锡铜丝编织屏蔽 P 铜带屏蔽(铜塑复合带屏蔽) P
10、2 铝塑复合带屏蔽 P3 5.1.6 外护层代号 外护层代号按照GB/T 29522008规定。 5.1.7 结构特征代号 软结构 R 5.1.8 燃烧特征代号 DB43/T 4412016 3 电缆燃烧特征代号和表示方法按照GB/T 196662005的规定。 5.2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本标准编号表示 - 300/500V 标准编号 规格(组数每组根数导体标称截面) 铠装结构代号 总屏蔽 护套代号 分屏蔽代号 绝缘代号 系列代号 阻燃特性代号 5.3 电缆表示方法 5.3.1 电缆用型号、规格表示。电缆规格见表1。 表1 电缆规格 成缆元件结构 导体标称截面 mm2 对线组 三线组 四线组
11、0.5 0.75 1.0 1.5 2.5 137 124 114 5.3.2 示例 a) 铜芯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控制用屏蔽软电缆,移动敷设用,额定电压300/500V,10组,对线组,导体标称截面1.5mm2。表示为: DJYPVR 300/500V 1021.5 DB43/T 4412016 b)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铜带屏蔽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固定敷设,额定电压300/500V,19组,三线组,导体标称截面为1.5mm2。表示为: DJVP2V22 300/500V 1931.5 DB43/T 4412016 c)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屏蔽聚氯乙烯
12、护套铜带总屏蔽无卤低烟阻燃A类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固定敷设,额定电压300/500V,7组,四线组,导体标称截面为1.0mm2。表示为: WDZA-DJYJP2YP2 300/500V 741 DB43/T 4412016 6 导体 6.1 导体应符合GB/T 39562008的第1类、第2类、第5类导体规定。 DB43/T 4412016 46.2 软结构电缆的导体应按照GB/T 39562008第5类导体的规定;铜丝编织屏蔽非软结构电缆的导体应按照GB/T 39562008第2类导体的规定。 7 绝缘 7.1 绝缘材料应为表2所列的绝缘混合料中的一种。绝缘的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11的要求
13、。 表2 绝缘混合料 绝缘混合料 代号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聚乙烯 聚氯乙烯 交联聚乙烯 PE PVC/A XLPE 70 70 90 7.2 绝缘应紧密地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体、导体或镀层。绝缘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 7.3 绝缘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7.4 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 7.5 绝缘线芯应能经受GB/T 3048.92007规定的火花试验作为中间检查,试验电压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3 绝缘厚度标称值 绝缘厚度标称值 mm 标称截面 mm2 PVC/A PE XLPE 0.5 0.75 1.0
14、 1.5 2.5 0.6 0.6 0.6 0.7 0.7 0.5 0.6 0.6 0.6 0.7 0.4 0.5 0.5 0.6 0.6 表4 绝缘火花试验电压 绝缘标称厚度 mm 0.5 0.51.0 火花试验电压 kV 4 6 8 绞对 8.1 成缆元件的结构 对线组:两根绝缘线芯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 三线组:三根绝缘线芯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C线; 四线组:四根绝缘线芯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C线、D线; 8.2 对线组 8.2.1 每一对绝缘线芯应由两根不同颜色绝缘线芯绞合成对。 DB43/T 4412016 5 8.2.2 线对的区分可采用以
15、下方式: 通过绝缘颜色识别,色谱按表5; 通过双色聚酯薄膜识别,双色聚酯薄膜应与线对一同绕包。此情况下,电缆中每个线对应由一根黑色和一根蓝色线芯组成。 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8.3 三线组和四线组色谱及成缆元件之间的区分方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8.4 线组的绞合方向为左向。采用第1类、第2类导体结构的绝缘线芯其绞合节距应不超过线组直径的20倍,采用第5类导体结构的绝缘线芯其绞合节距应不超过线组直径的16倍。 8.5 线组可采用合适的带子绕包。绕包方向为右向。 9 线组屏蔽 9.1 线组屏蔽的电缆可在线组外采用绕包铜带、铝塑复合带或铜丝编织构成屏蔽层。屏蔽材料和屏蔽组合方式,由供需双方约定
16、。 9.2 铜丝编织线组屏蔽 铜丝编织屏蔽可采用软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编织屏蔽用铜线的直径标称值按照表6的规定。 编织层不可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 表5 电缆线对的识别色谱 线对 编号 A线 B线 线对 编号 A线 B线 线对 编号 A线 B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黑 黑 蓝 黑 蓝 绿 黑 蓝 绿 棕 黑 蓝 绿 蓝 绿 绿 棕 棕 棕 白 白 白 白 红 红 红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棕 白 黑 蓝 绿 棕 白 红 黑 蓝 绿 棕 白 红 红 桔 桔 桔 桔 桔
17、桔 黄 黄 黄 黄 黄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红 桔 黑 蓝 绿 棕 白 红 桔 黄 黑 黄 黄 灰 灰 灰 灰 灰 灰 灰 灰 紫 表6 编织屏蔽单线标称直径 mm 编织屏蔽前假定直径Dl 屏蔽单线标称直径 Dl10 10Dl20 20Dl30 30Dl 0.15 0.20 0.25 0.30 编织密度(K)用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确定: K=(2Kf-Kf2)100% 式中 Kf=mnd/2D 1+(D/L)21/2 DB43/T 4412016 6Kf:单向覆盖系数; L:编织节距,单位为毫米(mm); d:圆铜线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
18、编织层平均直径,单位为毫米(mm); m:锭子总数; n:每锭根数。 9.3 铜带绕包屏蔽 铜带屏蔽可采用铜带或铜塑复合带。 铜带的厚度应不小于0.05mm。若采用铜塑复合带,铜塑复合带应为铜-聚酯粘接复合带,带中铜厚度应不小于0.05mm,聚酯层厚度不小于0.01mm。 应采用屏蔽带绕包每个线组。绕包方向为左向。屏蔽带的金属面应与一根或数根镀锡铜线或不镀锡铜线组成的引流线接触。引流线总截面不小于0.5mm2,屏蔽带搭接宽度不小于为屏蔽带宽度的15%。 9.4 铝塑复合带绕包屏蔽 铝塑复合带应为铝-聚酯粘接复合带,带中铝厚度应不小于0.08mm,聚酯层厚度不小于0.01mm。 应采用屏蔽带绕包
19、每个线组。绕包方向为左向。屏蔽带的金属面应朝下,并与一根或数根镀锡铜线或不镀锡铜线组成的引流线接触。引流线总截面不小于0.5mm2,屏蔽带搭接宽度应不小于为屏蔽带宽度的15%。 10 成缆 10.1 绝缘线组在成缆时,最外层的绞合方向为右向,相邻层绞合方向应相反。 10.2 线组成缆时,应按照线组颜色所对应的线组编号从1号开始,按顺序顺时针方向排列。 10.3 成缆线组间的间隙可采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 10.4 成缆缆芯外允许绕包塑料袋或其他非吸湿性带。 11 总屏蔽 11.1 对于要求总屏蔽的电缆,应在成缆后的缆芯外绕包铜带、铝塑复合带或铜丝编织构成总屏蔽层。 11.2 铜丝编织总屏蔽 铜丝
20、编织总屏蔽可采用软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编织屏蔽用铜线的直径标称值按照表6的规定。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 编织密度采用9.1中屏蔽编织密度计算公式。 11.3 铜带绕包总屏蔽 铜带屏蔽可采用铜带或铜塑复合带。 铜带的厚度应不小于0.05mm。若采用铜塑复合带,铜塑复合带应为铜-聚酯粘接复合带,带中铜厚度应不小于0.05mm,聚酯层厚度不少于0.01mm。 铜带绕包方向为左向。屏蔽带的金属面应与一根或数根镀锡铜线或不镀锡铜线组成的引流线接触,DB43/T 4412016 7 引流线总截面不小于0.5mm2,屏蔽带搭接宽度不小于为屏蔽带宽度的15%。 1
21、1.4 铝塑复合带绕包总屏蔽 铝塑复合带应为铝-聚酯粘接复合带,带中铝厚度应不小于0.08mm,聚酯层厚度至少0.01mm。 铝塑复合带绕包方向为左向。屏蔽带的金属面应朝下,并与一根或数根镀锡铜线或不镀锡铜线组成的泄流线接触,引流线总截面不小于0.5mm2,屏蔽带搭接宽度不小于为屏蔽带宽度的15%。 11.5 屏蔽之间的隔离带 当总屏蔽材料与分屏蔽材料不一致时,应在总屏蔽与缆芯之间挤包一层隔离套进行隔离,隔离套标称厚度1.2mm。 12 内衬层 12.1 电缆分屏蔽和总屏蔽材料不同时应采用内衬层。 12.2 铠装电缆在铠装之前应有挤包内衬层。 12.3 用于内衬层的材料应适合电缆的运行温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3 441-2016 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塑料绝缘计算机控制用屏蔽电缆 441 2016 额定 电压 300 500 以下 塑料 绝缘 计算机控制 屏蔽 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