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们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 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 【小题 2】与图示区域 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行政区 政治文化区 热量带 干湿区 三江平原 山东和青岛市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区域是人们根据需
2、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 【小题 2】文化区、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只有行政区有明确的界线。故 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和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标准和区域的主要特征等基础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只要能调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分析即可。 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同一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题。【小题 1】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廉价的劳动力 丰富的能源 较高的技术 低廉的地价 A B C D 【小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 A该类鞋厂有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B
3、节能减排是该鞋厂提高利润的最重要途径 C旅游鞋质量差是该鞋厂获利少的主要原因 D放弃利用自己商标出口产品是该鞋厂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题 3】该鞋厂如果要改变企业在生产环节中的不利地位,提升自身的产业价值,需要 A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B尽量节省生产成本 C进行产业空间转移 D企业创新,拥有自己的品牌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外向型企业,故影响该厂的区位条件主要是丰富的劳动力和低廉地价。 【小题 2】劳动力的工资是影响该企业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廉价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有逐渐向经济欠发达
4、地区转移的区位,故该鞋厂随着我国产业东中西调整和西部大开发会向内陆迁移。 【小题 3】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生产环节中的最大不利是技术含量低,故经济效益 低,故为了提升企业的自身产业价值应注意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品牌,提高经济效益。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产业区位条件和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产业转移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分析。注意从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题。 【小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地广人稀
5、 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A B C D 【小题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 劳动力充足 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大 复种指数高 交通运输便利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因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6、是 。 【小题 2】两地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复种指数低,故两地共有的社会经济 条件是 。 考点:本题考查中外区域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并结合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区域实际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右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区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 (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7、 )。 A电子制造业 B服装制造业 C食品加工业 D黑色金属冶炼业 【小题 2】服装制造业分布趋势的变化,直接引起了我国 ( )。 A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 C西气东输 D人口迁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判断,明显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服装制造业。 【小题 2】服装制造业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其区位分布的变化引起大量民工由内地迁往东南沿海。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分布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不同产业地区集中程度与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影响产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即可。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 推动
8、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小题 2】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 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各地城市化发
9、展模式不一样,如珠三角地区主要依靠对外开放的优势,而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 模式;浙江温州地区以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而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 模式;苏南靠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化发展,从而推进城市化;符合 模式;东北地区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 模 式。 【小题 2】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地区,由于受南岭阻隔,故经济腹地狭小;且区域经济起步晚,产业基础薄弱,且科技与人才不足,但改革开放时间较早,是本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
10、掌握我国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注意比较分析;掌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并结合选项分析即可。 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 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森林资源以保育为核心,森林的砍伐应该以合理轮伐为原则。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并结合选项分析即可。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题。 【小题 1】黑土分
11、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 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 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 【小题 2】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 ) A a B b C c D d 【小题 3】 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东北地区由于长期的重利用而少养护,故黑土流失是其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小题 2】 a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地。 B表示松嫩平原; c表示内蒙古高原; d表示辽河平原。 【小题 3】
12、图示 c位于我国大兴安岭西部,为内蒙古高原地区,草原广阔,故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分析即可。 右图是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D亚马孙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 【小 题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 大气中 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13、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 A正确;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 B错误;热带迁移农业是雨林破坏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方式, C错误;亚马逊 公路 从大西洋沿岸横跨 亚马孙 地区,一直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但不贯通太平洋沿岸, D错误。 【小题 2】由于热带雨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护全球的碳氧平衡,促进该地区的水循环,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故雨林的破坏将导致全球变化,影响全球的
14、水热平衡;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考点:本题考查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和主要的生态环境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和主要的生态环境功能等基本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 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B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 C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 O2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 CO2。 D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由于有充足的热量、丰沛
15、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优势表现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群落生产力高。但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 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故 ABC明显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调用课本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结合选项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内容的分析。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
16、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答案: B 试题分析: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环境优越,但矿产资源不足,故 B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即可分析,注意结合选项分析。 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答案: A 试题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稠密,早期由于交通不便,故稠密的水网使田地较分散,限制农业生产,而现在随着技术和交通条
17、件的改善,稠密的水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利用该地区的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我国的区域发展基本概况分析。 据美国每日邮报 2009年 9月 1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结合下图回答题。 【小题 1】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 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小题 2】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 30 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 【小题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福州 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