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3年 6月 20日, “神州十号 ”山东籍航天员王亚平在 “天宫一号 ”开展太空授课。下图为北京市的日出时间年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 1】这一天,北京市的日出时间最接近图中的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小题 2】在图中 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B全球华人欢度春节 C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D山东各地秋意盎然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文材料 6月 20日接近夏至日,可知北京白昼时间接近一年
2、中最长时间。日出时间也达到最早。由上图可知 C点最符合题意。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 a点处于从秋分至冬至过程中,可能是国庆节。 b点应处于北半球的冬季至春季之间,此时北极大部分地区处于极昼;澳大利亚此时正处于夏季;我国山东省也位于北半球此时处于冬季至春季之间。故只有 B项华人欢度春节符合时间节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学生应先抓住图示四点日出对应的节气位置,进而结合材料中 6月 20日这个关键节点 分析所发生的地理现象。 2012年 12月 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到 2020年,该系统的服务范围将覆盖全球。关于北
3、斗导航卫星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为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 为用户提供实时的通讯业务 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某地的海拔高度 为船舶提供航行速度信息 监测海洋水质变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斗导航系统属于全球定位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 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故 正确;北斗系统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且是单向传送给用户的并非实时的通讯业务。 错误; 监测海洋水质变化是遥感技术的功能。 错误;故本题选 B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3S”技术各自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属基础知识题目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解决了何人、何时、何地的问题,这就是北斗的特色服务。 【规律总结】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出现 “移民就业 ”向 “移业就民 ”转换的新趋势。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下图甲、乙、丙、丁代
5、表的工业 部门中,最容易吸引 “移民就业 ”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 “移业就民 ”带来的影响是 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甲代表的工业部门为技术指向性的工业;乙为动力指向性的工业;丙工资比重较高,说明投入的劳动力较多,应该为劳动力指向性工业;丁为原料指向性工业,因此最容易吸引 “移民就业 ”的是丙。 【小题 2】根据材料提示, “移业就民 ”是指西部原来大规模的移民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转为接受来自东部经济发达地
6、区产业转移,让西部劳动力就近就业。因此 “移业就民 ”带来的影响是 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和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小题 1甲乙丙丁对应的工业指向类型,理解 “移业就民 ”与 “移民就业 ”的含义。 新疆正在利用戈壁荒漠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利用基地,将在哈密、吐鲁番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光伏并网电站以及 3 5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区。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 1】新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是 降水少,晴天多 地价低廉 常规能源缺乏 资金、技术条件好 A B C D 【小题 2】如果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自动调节,北京
7、时间 12时,当地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是 A正东 B东南 C正南 D西南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能发电主要考虑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新疆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且当地地价低,可降低生产成本。 正确;新疆地区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资源丰富。 错误;而新疆位于西北内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人才也不足, 错误。故选 A项。 【小题 2】新疆位于北京西部,当北京位于太阳直射的中央经线时,那么新疆当地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东南才能获得最大的太阳辐射 。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新疆开发太阳能的有利条件及太阳方位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
8、中等,属于能力应用题目,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太阳能在我国的分布,掌握物体影子与太阳方位之间的联系。 目前,中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 18%,北京、河北等地地下水开采总量占总供水量的 50%以上。回答小题。 【小题 1】北京、河北等地地下水使用量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处半干旱区 B河流落差大,流程短 C地表水污染严重 D降水集中,雨季较短 【小题 2】下列人类活动中,最有利于地下径流得到稳定补给的是 山区封山育林 坡度较小的丘陵修筑梯田 农田采用滴灌技术 加固河流堤防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北京、河北等
9、地属于华北地区,该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少,径流量小。导致北京、河北等地水资源缺乏。华北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地区,并非半干旱地区。北京、河北等地大部分地处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属于人为原因。可知 A、 B、 C三项错误。 D项为符合题意的选项。 【小题 2】在山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缓坡修梯田也可起到蓄水保土的功效,因此最有利于地下径流得到稳定补给的是 山区封山育林和 坡度较小的丘陵修筑梯田; 农田采用滴灌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区及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采取的治理措施; 加固河流堤防是针对洪水灾
10、害制定的对策。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地下径流补给状况。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的认知与分析能力。同时学生还要注意影响降水补给的因素有 1.年降水量、强度及时程分配; 2.地形坡度; 3.植被覆盖率; 4.接受补给区的面积。总之降水时间越长,坡度越缓,植被较好,分布广,补给条件越好。 结合我国三江平原部分地区 1950年(左图)和 2000年(右图)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小题。 【小题 1】与 1950年比较,该地区 2000年 A河流径流量增大 B地下水位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气温年较差减小 【小题
11、2】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湿地面积萎缩 B全球变暖,蒸发更加旺盛 C河流改道,湿地水位下降 D开垦湿地,耕地面积扩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示直接反映了当地湿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而耕地面积扩大,而湿地和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和径流变化的功能,故湿地、林地减少,将使当地的河流径流量变化加大,温差加大;同时也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C项正确。 【小题 2】我国东北地区三江平原由昔日 “北大荒 ”变为 “北大仓 ”,这一过程实质体现的是人们过渡开垦湿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D项符合题意。 A、 B、 C选项都是从自然原因方面进
12、行分析的,全球变暖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在该区域内河流改道并不会造成湿地的减少,泥沙淤积也是不合理的人 类活动造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以我国三江平原部分地区 1950年和 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图为载体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和读图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时紧密结合左右两幅地图进行分析再根据所学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知识进行解答。 2000年到 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 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小题。 2000年 2004年 2008年 煤炭 83.43% 86.51% 89.99% 石油 16.2
13、3% 13.23% 9.84% 天然气 0.34% 0.26% 0.17% 【小题 1】 2000年到 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 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 B C D 【小题 2】 2000年到 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工业企业技能改造严重滞后 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并且煤炭的消费比例还在不断增大,
14、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下降,但总量不一定下降。故选 C项。 【小题 2】 2000年到 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流动人口持续增加与之无关,根据图中单位 GDP能耗在下降,说明工业企业技能改造效果明显,高能耗企业比重下降。D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点评:本题属于图表分析题,难度较小。解答时根据图表所给信息结合工 业企业发展常识进行分析。 近三年来,我国云南省持续发生旱灾。 2011 年泰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为 “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15、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小题 2】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培育良种 C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D改良土壤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沿海地区,故判断为水稻种植业; 【小题 2】图示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故导致旱涝灾害多发。对旱涝灾害的防治,目前主要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和工程建设相结合的措施,机械化生产、培育良种和改良土壤对旱涝灾害的防御基本无关。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农业地域类型 (亚洲水稻
16、种植业 )。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农业生产的主要分布地区判断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即可。 2012年 2月,济宁市被 授予 “国家园林城市 ”称号。近年来,济宁市大力推广屋顶绿化,现有屋顶绿化面积已达到 6万平方米。营建 “绿色屋顶 ”和 “绿色阳台 ”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减少城市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 答案: B 试题分析:城市中的 “绿色屋顶 ”和 “绿色阳台 ”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点缀了 “水泥森林 ”,调节城市小气候能力增强,主要起到了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对减少城
17、市的噪声和光污染、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故 A、 C、 D三项错误, B为正确选项。 考点:城市绿化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主要作用。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绿化在改善环境方面主要作用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是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回答小题。 【小题 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 差异,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A受夏季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小题 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主要原因是雅典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带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
18、: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两地的夏季温度存在差异,里斯本气温低于雅典,这是由于里斯本受沿岸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导致气温低于同纬度的雅典。 【小题 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雅典降水量低于里斯本,这是由于雅典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影响较弱,从大西洋上带来的水汽减少,导致雅典年降水量小。 考点:本题组考查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 点评:本题以欧洲西部简图及里斯本、雅典两地气温、降水直方图为载体考查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难度一般。解答时注意结合两地区域地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从欧洲西部到内陆海洋性特征越来越弱。 某地理兴趣小组探究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模拟实
19、验: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在 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冲积扇 B海滩 C沙丘 D三角洲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具有山前洪 (冲 )积扇的特征 ,本实验模拟了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麓冲积扇这一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冲积扇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借助实验考查了山前冲积扇的成因。本题还可考查山前洪 (冲 )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的分布规律:颗粒细的沙质量轻,漂的远;颗粒粗的沙质量重,漂的近;距山口近的颗粒粗,距山口远的颗粒细。本实验的不足之
20、处是如果书是流水的山谷,那太平滑了,体现不出 “流水作用 ”。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 代表四大圈层,回答小题。 【小题 1】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 B C D 【小题 2】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反映体现的圈层作用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 为水圈, 为岩石圈, 为生物圈, 为大气圈。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反映了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的圈层关系。 【小题 2】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
21、独晴 ”,体现了大气圈与岩石圈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序号 代表的分别是哪几个圈层,解决了这个问题,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每年五月下旬,山东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 收,然后返回家乡参加麦收。导致两省麦收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河南的降水量少于山东 B河南纬度较低,小麦成熟较早 C河南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D山东农村富余劳动力比河南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麦收割时间的早晚直接受气温的影响,由于河南省的纬度略低于山东,故小麦成熟较早。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点评:本题属基础型试题,难度
22、较小。结合材料反映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性属于地域性特征。 下表为我国沿海地区某城市的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小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 14岁( %) 35.27 14.63 8.5 15 64岁( %)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 6.37 2.22 1.11 【小题 1】 1982年至 2000年,该城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总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降低,青少年人口减少 C人口死亡率上升,老龄化进程延缓 D人口增长率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小题 2】该市人口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缓和就业紧张状况 制约
23、当地经济发展 劳动力数量增加 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的总人口变化,判断该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口迁入,且迁入人口多为青壮年人口,该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应该为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故导致了 1564 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 014 岁、 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下降,故 D项正确。 【小题 2】该市有大量人口迁入,则为该市的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可能给当地的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 长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济宁市 下学 期期 模块 检测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