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不正确的是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是由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未离体的已分化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化贯穿了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分化是由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已分化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前提条件是离体;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了改变。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
2、能力,属于容易题。 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 a与 D、 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哺乳动物的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后期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及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所以整个有丝分裂过程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染色单体消失。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 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含有染
4、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 DNA含量,则 cd过程细胞中 DNA含量不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 DNA含量,则 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 DNA的含量与 a点相同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 DNA的含量,则 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 DNA的含量,则 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 DNA含量,则 cd
5、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含量由 2个变成 1个,但细胞中 DNA含量不变;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 DNA含量,则 e点与 a点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 1个 DN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 DNA的含量,则 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 DNA的含量,则 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含量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以曲线图为背景,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含量变化规律,
6、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已知水稻高秆 (T)对矮秆 (t)为显性,抗病 (R)对感病 (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 矮秆 3 1,抗病 感病 3 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也相同 B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 9种 C以上两株亲本一株为纯合子,一株为杂合子 D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 16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后代高秆 矮秆 3 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 Tt;抗病 感病3 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 Rr。
7、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相同,都是TtRr,表现型也相同;它们后代的表现型有 4种,基因型有 9种。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假定基因 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 因 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现有基因型为 AaBb的双亲,从理论上分析,他们所生的后代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 A 3/16 B 4/16 C 7/16 D 9/16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基因 A和基因 B同时存在时,视觉正常。根据乘法法则, AaBbAaBb后代视觉正常( A_B_)的可能性是 3/43/4=9/16。 考点:本题考
8、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 (B)对卷毛 (b)为显性,黑色 (C)对白色 (c)为显性。 (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 BbCc的个体与 “个体 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 3 3 1 1。 “个体 X”的基因型为( ) A BbCc B Bbcc C bbCc D bbcc 答案: C 试题分析:利用逐对分析法分析:( 1)只看直毛和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 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 Bbbb;( 2)只看黑色和白
9、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 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 CcCc。综合以上分析可知 “个体 X”的基因型应为 bbCc。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掌握方法 逐对分析法(乘法法则):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再相乘。 下列几个家系谱中,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 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 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男孩患病的几率为 1/4 D家系丙中,女儿一定是杂合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色盲是伴 X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 D佝偻病是伴 X
10、显性遗传病。甲图父母均正常,但却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说明甲病是隐形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男孩患病的几率为 1/4或 1/2;根据乙图不能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不可能是伴 X显性遗传病;根据丙图不能确定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显性遗传病,所以家系丙中,女儿不一定是杂合子;丁图父母均患丁病,但却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丁病是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显性遗传病,但不可 能是色盲。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定。 点评:对于
11、此类试题,考生要熟练掌握和应用遗传方式的判断口诀。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 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下表。据此所作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定律的一项是 (注:每类家庭人数 150 200人,表中“ ”为病症表现者, “-”为正常表现者 )( ) 类别 父亲 - - 母亲 - - 儿子 女儿 - - A. 第 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第 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第 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D第 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
12、属于隐性遗传病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 类调查结果不能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能属于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第 类调查结果不能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第 类调查结果不能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能属于隐性遗传病,也可能属于显性遗传病;第 类调查,父母均正常,但却有一个患此病的儿子,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定。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要熟练掌握和应用遗传方式的判断口诀。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13、 ”。 某 种鱼的鳞片有 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 (分别用 Aa、 Bb 表示 ),且 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 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 50%,单列鳞的鱼占 50%;选取 F1中的单列鳞的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 4种表现型,这 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 6 3 2 1,则 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 )。 A aaBbAAbb或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鱼的鳞片有 4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
14、且BB有致死作用,可推知该鱼种群 4种表现型由 A_Bb、 A_bb、 aaBb和 aabb这4种基因型控制。 F1中的单列鳞鱼相互交配能产生 4种表现型的个体,可推导F1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 AaBb。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能得到的基因型为 AaBb的单列鳞鱼,先考虑 B和 b这对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 Bb 和bb,而亲本野生型鳞的鱼尾纯合体,故 bb为亲本野生型鳞的鱼的基因型, Bb为无鳞鱼的基因型;再考虑 A和 a这对基因,由于无鳞鱼和纯合野生鳞的鱼杂交后代只 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1,结合以上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 AA和aa。这样基因组合方式有 AABbaabb和 AA
15、bbaaBb两种,第一种组合中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表现为单列鳞,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难度较大。 双链 DNA分子含有 200个碱基,一条链上 A : T : G : C =“ 1“ : 2 : 3 : 4,则该 DNA分子 ( )。 A含有 4个游离的磷酸基 B 4种含氮碱基 A : T : G : C =“ 3“ : 3 : 7 : 7 C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10个 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 4100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双链 DNA分子含有 2个游离的磷酸基;一条链上 A1: T1 : G
16、1 : C1 =“ 1“ : 2 : 3 : 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上 A2: T2 : G2: C2 =“ 2“ : 1 : 4: 3,所以双链 DNA中 4种含氮碱基 A : T : G : C =“ 3“ : 3 : 7 : 7;已知双链DNA分子含有 200个碱基,则 A=T=30个,根据 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21 ) 30=90个;因为该 DNA中4种含氮碱基的比例是 A : T : G : C =“ 3“ : 3 : 7 : 7,所以该 DNA分子的碱基排列方式小于 4100种。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 DNA的结构、复制
17、。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如图为某一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 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 肽链的翻译 D该图表示的细胞不可以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但是可以表示未成熟的红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 4条链是 4条结合了多个核糖体的 mRNA链;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转录出多条 mRNA,再翻译形成多条多肽链;多个核糖体同时完成一种多肽链的翻译;图中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进行,是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而红细胞是真核细胞,即使能进行转
18、录和翻译过程,其转录和翻译过程也是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进行,不可能进行图中过程。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转录、翻译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大量事实证明,萨顿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据此做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A基因在染色体上 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重组 答案: C 试题分析: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即将基因和染色体进行对比,发现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即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重组,由
19、此得出了 “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假说。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有关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B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DNA链的基本骨架 C双链 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两条 DNA母链之间 答案: A 试题分析: DNA单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 磷酸 脱氧核糖相连接;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分布在 DNA的外侧,构成了 DNA的基本骨架;
20、双链DNA分子中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 A=T、 C=G,所以双链 DNA分子中的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两条 DNA母链之间,需要解旋酶。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B头发变白是头发基部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不能合成所致 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速度减慢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 乐山 中高 一下 学期 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