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人血红蛋白由两条 链和两条 链构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 链第 6位的谷氨酸替换为缬氨酸导致血红蛋白聚集为纤维状,红细胞形状随之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血红蛋白至少有 4个氨基和 4个羧基 B该病是基因控制的蛋白质结构异常造成的 C患者体内编码 链的基因碱基数量改变 D氨基酸序列改变影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人血红蛋白由两条 链和两条 链构成,由 474个氨基酸组成。当
2、 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某一段的三个碱基由 CTT变为 CAT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谷氨酸变为缬氨酸,从而导致血红蛋白聚集为纤维状,红细胞形状随之改变,使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所以患者体内编码 链的基因碱基数量没有改变,而是碱基对发生了替换。故C不正确。 考点:生物的变异 基因突变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原理,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难度一般。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 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I过程需要 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突变后一定会导致该个
3、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 I和 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杂交育种一般从 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 F2个体发育中,经 I、 、 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 I过程需要 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ATP为其直接供能;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直接原因是 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但突变后不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故 不正确。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了解生物的变异等相关知识。 图 1和图
4、 2是基因控制胰蛋白酶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 1中甲为 DNA聚合酶,乙与丁所含的五碳糖不同 B图 1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只有 A与 T配对, G与 c配对 C图 2中共有 RNA、多肽和多糖三种大分子物质 D图 2中 合成后还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活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图 1中甲为 RNA聚合酶,乙与丁所含的五碳糖不同,乙含的是脱氧核糖,丁含的是核糖;图 1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除了 A与T配对, G与 C配对外,还有 A与 U配对;图 2中共有 rRNA、多肽和蛋白质三种大分子物质。故 A、 B、 C不正确。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所以合成以
5、后还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活性。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要获得 yyRR, b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C a、 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 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 a、 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幼苗, c过程还可作用于萌发的种子,单倍体高
6、度不育,没有种子; a过程得到的都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故 A、 C、 D都不正确。 b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来提高纯合率。故正确。 考点:生物育种的方法、原理及运用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了解生物育种的方法、原理及运用。 下图 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 中的基因 2由基因 l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 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 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 中 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 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
7、结构、数目的改变,与基因突变不同,前者的结果可以用显微镜看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重复、倒装或易位等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图 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 都表示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图 中的变异是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图中 4种变异都能够遗 传。故 A、 B、 D不正确。 考点:生物的变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变异的三种类型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
8、瓜不可育但无子性状可遗传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 C基因内增加或减少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D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若几代人中都出现过才是遗传病 答案: A 试题分析:无子番茄是通过单性结实而得,其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所以无子性状不能遗传;而无子西瓜含 3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不可育,但属于染色体变异,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无子性状可遗传。正确。 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可以存在同源染色体;基因内增加或减少一个碱基对,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或多个氨基酸;家庭中仅一代
9、人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遗传病,也可能不是。故 B、 C、 D不正确。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相关知 识。 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 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 1 4 B乙图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8条 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 x显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其基因型可表示为 AaXWY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 Aadd的个体的概率应为 1/21/4=1/8。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生物正常体
10、细胞的染色体数应为 4条。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 x 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 x显性遗传病。故 A、 B、 C都不正确。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分裂、人类遗传病、生物基因型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难度一般。 玉米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 PL和 pl控制。玉米株色遗传时出现了变异 (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子一代株色因染色体变异有紫色和绿色 B该变异不能传递到子二代 C该变异是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引起 D该变异无法用显微镜观察
11、鉴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紫色玉米植株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即缺失。所以产生了一个不正常的配子,丢失了基因 PL。从图中子一代的基因型可以看出,仍可出现株色为紫色和绿色的个体。故 A正确。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能传递到子二代;该变异是由染色体缺失引起结构的变异;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中期可用显微镜观察鉴定。故 B、 C、 D不正确。 考点:生物的变异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 力。难度一般。 夫妇均患同一种基因遗传病,但所生子女总不患该病,对此分析最可能的是 A该病受两对基因控制,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和 aa
12、BB B该病为显性遗传病 C该病为细胞质基因病 D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夫妇都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因夫妇均患同一种基因遗传病,而所生子女总不患该病,说明该病不可能只由一对基因控制。因此,最可能是受两对基因控制,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和 aaBB。即双显性时正常,其他情况患病。故 A正确。该病既不是简单的显性遗传病,也不是简单的隐性遗传病,如果是细胞质基因病,则母亲患病,子女应都患病。故 B、 C、 D都不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特殊情况的相关知识。 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3、 将 S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 R型活菌混合培养 , 结果发现各培养基中均有 R菌出现 B. 表现型正常的父母 ,生出白化病的孩子 , 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对某些植物来说 , 可用花粉鉴定法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 D. 原核生物与真核 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表现型正常的父母 ,生出白化病的孩子 , 属于性状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 B不正确。 将 S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 R型活菌混合培养 , 结果发现各培养基中均有 R菌出现,同时只有在加 S菌的 DNA的培养基中,能发现 S菌;基
14、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分配到 2个子细胞中去,所以可用花粉鉴定法直接验证;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基因都是通过转录和翻译来表达,都遵循中心法则。 考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肺炎球菌的转化、人类遗传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难度一般。 H7N9禽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A基因变异频率过快 B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C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D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答案: D 试题分析: H7N9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不能独立生
15、存,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酶、能量、原料等合成病毒自身的物质和结构。故 D符合题意。 考点: RNA病毒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了解 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的相关知识。 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 -3和 -4所生子女是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4 B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8 C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1/4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 -3的基因型是 BbXAXa, -4的基因型是BBXaY,他们婚配所生子女中,是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2Bb1/4Xa=
16、1/8。故B正确。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8;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1/4;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0。 考点:人类的伴性遗传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人类的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判断遗传病的发病率。难度中等。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 32P标记的噬菌体 DNA由 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 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 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 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 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 32P与含 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 1:50 D该 DNA发生突变,
17、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噬菌体的 DNA由 5000个碱基对组成,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 20%,则鸟嘌呤为 3000个,该过程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300099=297000个。噬菌体增殖需要噬菌体 DNA为模板,细菌提供原料和酶等。如果 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B、 D不正确。因被 32P标记的噬菌体 DNA是双链,所以释放出的 100个子代噬菌体中有 2个噬菌体含 32P;又因 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每个子代噬菌体中都含 31P;故比例为 1:50正确。 考点: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18、的过程,了解 DNA分子的复制及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蛋白质,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 tRNA种类不同 B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 mRNA碱基序列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 mRNA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 tRNA 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直接原因是模板mRNA中的碱基序列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序列不同。虽然是同一物种,但由于两类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
19、达,产生了这两种蛋白质。 考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理解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 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的基因型 D F2的 3: 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如果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不能自由组合,故 A 不正确。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
20、,性状表现可以相同,如豌豆的 Dd与 DD都表现为高茎,故 B不正确。在实践中,测交也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故 C不正确。 考点:生物的遗传规律 点评:本题较简单,重点考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及相关概念的有关知识。 现有一只黑色直毛雌家兔和一只白色直毛雄家兔杂交,后代中雌、雄家兔都表现为黑色直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家兔性状的遗传只受遗传物质控制,与环境条件无关 假设后代的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直毛对卷毛为显性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X染色体上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表现型是指生物个
21、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是指与表现 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家兔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亲代为黑色直毛雌家兔和白色直毛雄家兔杂交,后代中雌、雄家兔都表现为黑色直毛,所以能判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但因没有出现卷毛,故无法判断直毛对卷毛为显性。又因后代中雌、雄家兔都表现为黑色,而且是显性,故无法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X染色体上。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运用,要求学生对遗传定律能够理解其实质。 难度一般。 控制玉米株高的 4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22、 4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对玉米株高的作用相等。已知基因型 aabbccdd的玉米高 10 cm,基因型 AABBCCDD的玉米高 26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是 10 cm和 26cm高,则 F1的表现型及 F2中可能有的表现型种类是 A 12 cm、 6种 B 18 cm、 9种 C 12 cm、 9种 D 18 cm、 6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已知亲代玉米是 10 cm和 26cm高,所以亲代玉米是 aabbccdd和AABBCCDD。本题考查了数量遗传,每个显性基因对高度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每含一个显性基因,玉米增高( 26-10) /8=2 cm。因此, F1的基因型为AaBb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新疆 乌鲁木齐市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