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 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 “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根据题干 “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再联系教材所学,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可
2、知 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的风格特点 (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 ”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 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 “瞒 ”、去 “偷 ”、去 “借 ”,去 “扩大自留地 ”,去变着法儿这样那 样 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这里的 “集体经济 ”是指: A农业合作社 B人民公社制度 C农村乡镇企业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根据题干(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判断当时的农村实行的
3、是人民公社体制,据题干描述的情况可知,当时的人们已经出现了抵制该体制的做法,当时的人民对于要不要冲破该体制面临选择,出现迷茫。 A 存在的时间是 53-59; C、D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出现的。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 1974年 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 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 15 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 “新大西洋宪章 ”的 “大西洋关系宣言 ”。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 “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 ”之上 “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 ”。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宣言 ”是在西欧经济实
4、力和政治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发表的 B美国力图通过此 “宣言 ”,在欧洲实行战略收缩 C发表此宣言的实质目的是要维护美国 “一超多强 ”的超级大国地位 D “宣言 ”发表后,美国成功地 遏制西欧经济的崛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二战后西欧各国加强了合作,成立了欧共体,其实力不断上升,这使美国调整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所以 A正确; B、不符合史实; C一超多强出现在两极格局结束后,与题干时间不符; D表述错误,没有成功遏制。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政治多极化 阅读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 1
5、7501880 年) ”对比表,对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 17501880 )(单位: %) 年份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英国 1 9 4 3 9 5 19 9 22 9 美国 0 1 0 8 2 4 7 2 14 7 中国 32 8 33 3 29 8 19 7 12 5 A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
6、力。根据题干( 17501880 年)判断大概的时间段,是工业革命及其扩展。再通过图表 1750 年和 1880 年纵向的比较,有明显变化,英国的份额明显上升,并份额最大;美国也有所上升,中国有所下降,但仍占一定比例。可知 D 正确;C中中国的严重落后错误; A中 “各国 ”表述绝对了; B表述错误,应该是工业革命扩展到美国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 ”。这段材料材料主要表明该地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7、B交通便利 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 D商业繁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是明代松江、嘉定一带经济作物和手工业品集中产地对粮食的需求,也促进了部分粮食的商品化。顾炎武记载, “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 ”正是当时情况的写照。 所以 D正确。 A判断的依据是雇佣关系,题干没体现; B、 C材料没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代南方商业发展 “受 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启发,法国政府在 1795年用十进制的简便的米制取代了各地区不统一的度量衡。对革命的信徒来说,共和国标志着
8、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新时期内,科学压倒了迷信和愚昧。全国通用一种度量衡,法国就将更接近一个 不可分裂 的共和国。 米制很快被科学家们广为接受。但是法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坚持用原来的度量衡。 ”材料表明: A理性主义使政权得到巩固 B科学方法对知识阶层影响 较大 C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 D追求理性已成为社会共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法国就将更接近一个 不可分裂 的共和国, ”可知当时没有起到巩固政权的作用,排除 A; “米制很快被科学家们广为接受。但是法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坚持用原来的度量衡, ”可判断 B正确; C的表述 “
9、仅从 ”过于绝对了,排除 C; D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影响 鲁迅于 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 “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 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 ”, “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呐喊自序)这段回忆: 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 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 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的史学常识和依据题干材料判断分析能力。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
10、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价值最高;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鲁迅的回忆应属于一手史料,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所以 C正确。 考点:史学常识 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 1971年 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 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11、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题干体现的是二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 唯美国 “马首是瞻 ”的局面到 70 年代发生改变, 说明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即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所以 B正确;西方世界三足鼎立指的是美国、欧洲共同体、日本三足鼎立,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A;两极格局宣告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排除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现代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 1991 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A清算 “文化大革命 ”的 “左 ”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
12、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经济改革战略 ”、 “企业集团 ”、 “农村工业化 ”、 “结构转换、改革 ”以及 “探讨、途径、选择、趋势 ”等词语,判断主题探讨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所以 D 正确;A、 B、 C与题干内容无关。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蒋介石在 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指出: “工作竞赛,为苏联五年计划成功之一大因素,盖利用人类好胜心理,诱激其兴趣而增加其效率,故效率始于 矿
13、工,终乃普之各业 ”,并亲自拟定了工作竞赛制度大纲的初步方案。此举表明国民政府 A力图实行持久抗战 B准备借鉴苏联经济体制 C力图发展后方经济 D统制经济政策的强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蒋曾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日记中写道 :“日寇野心既已爆发,必难再收,东亚从此无宁日矣 !”由此而知,蒋介石对日本全面侵略的可能性和长期性已有估计;蒋介石 1935曾说道 :“即使我们丢失了中国关内十八个省中的十五个省,只要四川、云南、贵州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我们就一定能打败任何敌人,收复 全部失土。 ”可见其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已经形成,所以 A排除; B中,借鉴的是苏联工作竞
14、赛的做法,不可能建立苏联的经济体制,因为苏联式无产阶级政权,而蒋介石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 B;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而材料中提到的是开展工作竞赛,提高效率,与统制经济概念不符,排除 D,蒋介石对建设西南大后方以作为长期抗战的根据地早有规划 ,蒋介石早在 1932年提出,万一与日本发生全面战争,即将国都迁往四川,以应付长期抗战,因此才确立了一条 “修好西南 ”、并使西南与中央统一的方针。所以 C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15、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蒋介石持久抗战 福建省福清县王氏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筷子)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有 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 传统的孝义观念 政府的提倡和干预 商品经济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家庭和睦从根本上源于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即宗法观念的作用, 正确;孝道,从个体来讲,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从家庭来说,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六校高三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