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军机处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其主要职责是 “跪受笔录、承旨尊办 ”,故 A项中 “专管军务 ”、 D项中 “专理刑狱 ”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B项的描述符合军机处
2、的职责,故正确的选项为 B; C项中 “设有官衙 ”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 “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答案: C 试题分析 :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庄园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资至百万 ”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闭门成市 ”反映自给自足程
3、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汉书 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 护小农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汉书 食货志对当时商人的政策为切入点 ,旨在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的难点在于读懂材料信息,突破点是 “重农抑商 ”政策知识的应用。材料信息的大意是汉代的商人及其家属有专门的户籍,他们无法得
4、到国家按照一般户籍和爵位发配的田地,以便保护小农经济。如果商人违犯国家对商人的法令,其拥有的田地和财产将被没收。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只有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汉书 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 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 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解读材料可知,当时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所以选择 D项。 A项明显错误,
5、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政府到民间均通行的思想;B项说法绝对化,在重农抑商政策之下,商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C项明显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 禁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察队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时注意时间范围: 1928 1935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A项是在 1937年后, B项是在一战期间( 1912 1919)
6、 D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后),由此排除 ABD。因此正确的选项是 C。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曲折发展的原因。 1901 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原因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的重点落在对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掌握上。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以失败告终,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有限, A、 B不符合题意。 D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甲午 战后
7、,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 “设厂自救 ”“实业救国 ”。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曲折发展的原因。 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 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历史知识的重现,比较简单。尽管民国初年我国实业蓬勃发展,但依然有其不足的地方,主要有:工业体系不 完整,外国资本在主要的工业部门依然超过本国资本,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等,因此 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
8、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曲折发展的表现。 “高产卫星 ”是 “大跃进 ”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 “高产卫星 ”一词, 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 1958年有 85篇, 1959年有 15篇,而 1960年只有 1篇,并且还是 “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 1958年种的 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 不尊重 庄稼生长的规律 了 ”。下列对 “大跃进 ”的准确认识有 “大跃进 ”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高产卫星 ”折射 “大跃进 ”浮夸盛行 1958年 “大跃进 ”快速推进 1960年基层对 “大跃进 ”有所反思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察队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
9、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大跃进,由此可知 错误,排除包含 的选项,掐选项都符合大跃进的实情,故正确的选项为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 ”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察队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材料中可见甲线段的时间 1990
10、1995年,该时期我国的经济理论是在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十二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AB发生在 90年代前, D不属于经济理论,故正确的选项为 C。 考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 “过渡时期 ”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要理解 “过渡时期 ”是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 A符合。 B人民公社是 195
11、8年发动的; C大跃进也是 1958年发动的,两弹一星是六七十年代成就; D三个面向是八十年代提出的。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下图反映的是 1956年 1965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考生对历史阶段的概括辨析能力。从题中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建国后由于把重工业放在首位,煤炭、钢铁、石油的发展呈上升趋势。粮食生产由于 “左 ”倾错误的影响带来了危害, 1958年的
12、 “三面红旗 ”使农业生产开始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苏联因素、自然因素, 1959 1961出 现了三年困难, 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开始纠正农村中的 “左 ”倾错误,农业生产有所恢复。依据图中所示曲线可知其产量自 1958年开始下降, 1960年开始逐渐上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9-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左 ”倾错误的泛滥,工农业比例失调加剧,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曲线描述的是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因此,正确答案:为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
13、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 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易用排除法。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 A,茶经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唐朝,但是并不能说明查起源于唐代,西晋即有了茶赋 。所以排除 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 D。故选 B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
14、史的重现 史学研究。 “一户所领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而有罚 ”。这一规定 A是为了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B对手工业生产进行适当调节 C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实质是限制手工业生产扩大规模,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 ,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 B
15、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任何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因此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做为旧的殖民国家不愿放弃即得的殖民利益,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但在世界非殖民化趋势下的不得不投了弃权票,因此 正确, 不正确。同苏联冷战的国家主要是美国, 也不正确。排除 含有 、 的选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 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 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
16、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了,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 “神圣抗 战 ”指的是 1937 年中国的的抗日战争,四年之后应为 1941年,这时候世界在发生二战,主要是太平洋战争。 A 九一八事变是 1931 年, B 全面抗战开始是在 1937 年, D 国共合作宣言公布第一次是在 1924 年,第二次是在 1937 年,符合材料的时间只有太平洋战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
17、战争,只有和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 “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 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易误选 C项。从材料语意 “只有 才 ”句式中不难体会出材料强调的重心是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即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答案:选 B, A D两项显然与题意不相吻合,当然结合史实可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并不认同各省分散的独立游击战争,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乐清市 第二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