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古代四合院中,长辈居住在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较大,台基较高;晚辈居住在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较矮。这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故选 A。其他三项均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约瑟夫
2、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曾经指出:“与 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 手段几乎一样有效。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B作者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废除贸易保护主义 C批评了有关国际机构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 D痛斥当今国家采用战争手段扩大市场的行为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
3、手段几乎一样有效 ”,可以判断出国际机构对不平等贸易的无所作为。故选 C。 A、 B、 D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种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材料表明当时 A美国已基本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美国霸权正面临欧、日等国的挑战 C美国正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D世界开始呈现出, “一超多强 ”的格局
4、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尼克松认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另外四种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美国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项说法错误,选 B。 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D项是 1991年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局面。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充满变革的时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确立了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艺方针 B苏联虽曾重视农业领域改革,但总体成效不大 C美国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进入 “黄金 ”时代 D两极格局面临多种力量的冲击 答案: A 试题分析:
5、依据所学知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对农业领域的改革整体成效不大;美国奉行改恩斯主义,经济进入 “黄金 ”时代;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中国1956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随后实行的大跃进、人民公社体制、 “文革 ”的发动都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故 A项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公元十六 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同时发展。下面对它们判断正确的是 A是新兴科学与古典文化的对抗 B共同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地位 C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
6、提供了论据 D为工业革命做了人才与科学的准备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复兴,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反对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故 A说法错误; C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时间是 18世纪 60年代 19 世纪初期,故 D项说法错误;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公元前 494年罗马共和国进行一次审判,法官在听完原告债主的陈述后当庭把涉案的父子三人判与原告为奴隶,并给出 “合理 ”的解释。之后愤怒的下层公民集体撤离会场,以示抗议。材料说明当时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B古罗马司法程序严格 C债务奴隶制把平
7、民推到生存的边缘 D这次平民斗争直接催生了成文法的诞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法官在听完原告债主的陈述后当庭做出宣判,可以判断 B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债务奴隶制,故 C排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 451450 年制成的,故排除 D。由材料 中的“之后愤怒的下层公民集体撤离会场,以示抗议 ”可以看出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的背景 深圳市于 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材料反映了 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 B说明计划经济
8、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 1987年深圳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综合改革;这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故选 D。结合所学知识, A项说法错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 B、 D两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与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 “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
9、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近代某位思想家认为美法的民主共和制在中国不适合;要想国家安定,可以效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最合适的是现在就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 C。 A、 B两项与材料观点不符; D项说法材料无从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从民国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 “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 ”,“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革命派力量迅速壮 大 B法制法规的健全 C出于对议
10、会政治的渴望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民国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有志之士群起效仿共和,各种政党数量迅速增多;这体现了对民主政治的渴望。故选 C。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故 A、 B、 D三项与当时史实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明清科举,主要内容为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尤其重四书大全相对于内容艰深的五经而言,四书则比较浅显。乾隆说: “土子所诵习,主司所鉴别,不过四书文而已 ”“国家设科举士,首重者在四书 ”。明清规定:阐述四书义,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否则不予录取。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以此宣扬程朱理学 B有
11、利于平民子弟参加科考 C不利于选拔具有真才识学之人 D有利于全面提高读书人的文化素养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四书相对于五经而言,比较浅显;故 B正确。明清科举比较重视四书 ,科举考试的考生阐述四书义,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故 A、 C两项说法正确。由此可以看出明清的科举不利于全面提高读书人的文化素养。故 D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元代的一段公文说: “四川行中书省移准中书省咨, 来咨: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夺,请定度事。 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 ”。材料反映出元代行省
12、在审理狱案时 A必要时可参阅相应规则典制 B程序繁琐、效率比较低 C所有的案件都需要上报中央批复 D可独自审批决定一切案件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四川行省向中书省咨询某一案件不知该凭何定夺罪名,中书省回答是 “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 ”,即可以参阅相应的规则典制。故选 A。 B、 C、 D三项说法均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车 ”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观察下图,通过 “车 ”字的演变,得出关于汉字演变规律正确的是 A由表音和表意两部分构成 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 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D始
13、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出 “车 ”的原始文字像一辆行进的马车,后来 “车 ”字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今天的 “车 ”。这反映了中国的汉字是以图画为基础的逐渐演变。故选 B。其他三项均与材料的内容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古人云:混战之局,纵横捭闺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睢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远交近攻 ”的典范莫过于秦国统一六国。商鞅变法后泰国日渐强盛,它的战略目标是吞并六国、统一华夏。在力量对比上,秦强于六
14、国中的每一个国家,而弱于六国的联合。 “远交近攻 ”助泰国成功统一六国。 日本也曾以 “远交近攻 ”为国策:二战中,日本欲扩张领土,与远在欧洲的德意结盟,近攻中、朝、越、缅 和南太平洋国家甚至美国夏威夷。 二战时,希特勒企图吞并欧洲、称霸世界,建立一个 “大德意志帝国 ”,但又担心欧洲诸国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于是,在他的一系列政治外交伪装中,巧妙运用了 “远交近攻 ”战略。 ( 1)通过材料概括 “远交近攻 ”战略的内涵; 分析日本 “远交近攻 ”未能使日本侵略成功的原因。( 9分) ( 2)结合材料及所学,说明二战时期德国在欧洲如何巧妙运用了 “远交近攻 ”战略?( 6分) 答案: ( 1)
15、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属于制造和利用矛盾,实行各个击破的谋略。( 3分) 中国作为抗日的主战场,进行了积极的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法西斯战争不得人心,遭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一致反对;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 6分) ( 2)德国利用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时机,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在远交近攻政策的庇护下,占领 或吞并欧洲小国后,进攻法国、英国,最后突袭苏联。 ( 6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的 “纵横捭闺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 ”,概括出 “远交近攻 ”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属于
16、制造和利用矛盾,实行各个击破的谋略。第二小问实际考察抗日战争中中国胜利而日本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抗日的主战场,进行了积极的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法西斯战争不得人心,遭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一致反对;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 ( 2)依据材料中的 “企图吞并欧洲、称 霸世界,建立一个 “大德意志帝国 ”,但又担心欧洲诸国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 ”,结合所学知识,德国利用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时机,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在远交近攻政策的庇护下,占领或吞并欧洲小国后,进攻法国、英国,最后突袭苏联。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 15分)【
17、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 只是它 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托克维尔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欧洲大陆各国封建制度依然存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还没有确立 直到法国大革命,法国为欧洲树立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榜样,又经过拿破仑战争的冲击,各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框架,近代资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北省 保定市 上学 期期 调研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