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中山市一中高三高考热身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广东中山市一中高三高考热身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广东中山市一中高三高考热身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广东中山市一中高三高考热身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 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已出现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到了战国中期以后,在许多地区有大量的铁器出土,在这些出土的铁器当中,有经过淬火的钢件,这些都表明当时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炼开
2、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起初的自然通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再到畜力鼓风。东汉初,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 水排,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在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铁犁牛耕,到了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前代。而题干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 发展变化的标志 ”“富豪炼铁业最多 ”,由此得出答案:选 A。汉代实行的盐铁官营,因此不可能鼓励私人铸铁,所以 B是错误的,材料并没有提到政治环境,因此也不能选 C,中国古代从商鞅变法以来,历代都是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所以 D与史实不符,不能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 冶炼技术 关贸总协定规则只适用于货物贸易,而世贸组织的规则涵
3、盖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知识产权协议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C第三世界团结斗争 D国际格局发生剧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 20世纪 30-40年代,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的相互限制是造成世界经济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解决复杂的国际经济问题,特别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成为战后各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于是关贸总协定于 1947年 10月 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 1948年 1月 1日开始临时适用。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未能达到 GA
4、TT规定的生效条件,作为多边国际协定的 GATT从未正式生效,而是一直通过临时适用议定书的形式产生临时适用的效力。经济全球化,出现于 20世纪80年代中期, 90年代得到认可,但没有统一概念。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 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
5、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所以答案:选 A,不选 B。材料并没有提到第三世界,所以不选 C。虽然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瓦解,雅尔塔体系崩溃,世界形 成了 “一超多强 ”的世界格局。而且一般主要原因,根本原因都是从经济角度思考,所以 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
6、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原因 “在 20世纪 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 5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 罗斯福法院 。它在解释宪法是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了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符宪法的怀疑。 ”这个 “罗斯福法院 ” A是罗斯福总统违法宪法的产物 B虽违宪,但有利于新政的实施 C反映了总统的实际权利有所扩大 D是罗斯 福总统操作司法权的结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为了扭转危局,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了新政。新政开创了国家干
7、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政府行政力量,将集中起来的社会财富,向社会底层人员分散。从而使经济逐渐恢复平衡,促进经济恢复。罗斯福新政之后大大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力,所以答案:选 C。 A、 B、D不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列宁曾忧心地说: “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 ”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 “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 B “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C “
8、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 D “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及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斯大林执政时期建立了斯大林模式,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年宪法的通过。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斯大林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其实是牺牲农业了发展重工业,所以答案:选 A。 B、 C选项是分别是列宁时期采用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 D选项不符 合苏
9、联的史实。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形成的过程 “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材料中的 “他 ” A始终是斯大林政策的忠实拥趸 B致力于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 C开展了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 D把重工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由材料中 “ 古巴部署导弹 ” 可以知道这讲的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 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
10、部署导弹。材料中的 “他 ”指的是赫鲁晓夫,他选择了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还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 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尽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改革最后也是失败了。 B、 D选项不符合史实, C选项包含在 A选项中,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美国历史学家 卢 姆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 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 美国之所以能
11、建立共和的原因有 北美殖民地有自由、自治的传统 教育普及,自由思想的传播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北美的封建统治根深蒂固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建立起来是邦联制国家,在这种政体之下使刚刚独立的美国很快便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经济上不能有效进行国内外的贸易,债务上不能偿还债务,安全上无力保护国家安全等这些问题。除此之外,美国是由十三块英属殖民地组成的,没有经过封建社会,并且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同时美国的政治领袖们意识到要建立一个民主的政府,才能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
12、发展。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 国共和制的确立的背景 1978年 11月 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 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 “第一枪 ”。小岗村的做法 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和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中“ 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得出这就是改革开放时期对农
13、村进行的改革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题干中的时间是 1978年 11月 24日,这个时候还没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12月 18日至 22日),而这个时候中国的体制还是延续 1958年以来的人民公社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岗村农民一纸承包契约,敲响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丧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广泛推行,使广大农民摆脱了人民公社大锅饭的束缚,真正踏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温饱和小康之路。 材料中并没有说什么社会主义原则,也没提农民的土地要求,因此不能选 A和 B,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因此不能选 C。所以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
14、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 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万隆会议是 1955年 4月 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 议。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
15、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 10项原则。这 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的成就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精神的结晶,是与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 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 。 “这个制度 ”是指中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东 中山市 中高 高考 热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