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商朝末年,天子与诸侯之间尚未有君臣之分,只是联盟的关系。为了改变这种政治上的松散的状况,西周实行了分封制。故选 B。 A项错误,无法体现出材料中的君臣关系;
2、 C项是西周实行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宗法制是为了保障西周分封制的; D项是在秦朝实行的制度。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 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2012年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主题词: “快城市 慢生活 闲不住的休闲成都 ”。下列关于成都的表述,符合实际的是 A富饶的川西平原孕育了成都人不思进取的闲散心理特征 B成都地处内陆,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所以生活节奏很慢 C两汉时期,成都已经出现了繁华
3、的夜市,生活节奏较快 D休闲时可以参观成都境内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错误,成都慢生活并非成都人民不思进取; B项错误,说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明显错误; C 项错误,夜市在宋代出现,并非在汉代; D 项正确。故选 D。 考点:成都的商品经济等 点评: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土地肥腴,再加上都江堰的灌溉作用,自古就是天府之国。成都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休闲时可以领略成都的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尽情享受都市慢生活。 史学大家范文澜先生提出: “无一语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 ” 在此治学思想的指导下,下列史实与得出的结论配搭正确的是 A铁锄的出土 铁农具已
4、在江南广泛使用 B科举制的实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C洋务 企业兴办 近代工业在中国出现 D论十大关系发表 毛泽东思想成熟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历史研究应该有依据,史论结合。 A项错误,出土了铁器,并不能说明江南已经广泛使用铁器; B项正确,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项错误,洋务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并不能说明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因为近代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外资企业最先在中国出现;D项错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故选 B。 考点:历史研究的方法:史论结合 点评:历史研究结论应该有充分的依据,做到史论结合。这又涉及到历史 研究的史料的问题。史料分为第
5、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 “新华约 ”之类的某种 “反北约 ”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 B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D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两种观点明显具有冷战的思维,并没有认清当今的国际局势; C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上合组
6、织是中国和俄罗斯发起的由中俄和中亚国家组成的区域集团,是以维护地区和平,加强合作,打击三股势力为主要任务的组织,并不针第三国。因此材料的观点实际上并未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 考点:当今国际形势 点评: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总的形势趋向和平,但是国际并不太平,恐怖主义等各种势力依然威胁到地区和世界的安全。中国在于周边国家合作不断地加深的情况下,建立了上合组织,目的是为了维护 地区的和平,促进交流和合作。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这是因为这两大事件 A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7、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 D为 “工农武装割据 ”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另一个方面,辛亥革命救国运动的失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寻找救亡之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为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故选 A。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辛亥革命与此无关;为 “工农武装割据 ”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在共产党成立后的 19
8、27年。因此 BCD均错误。 考点:中共成立的条件 点评: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为中共的诞生提供了组织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地传播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此外中共的成立还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在各种因素都具备的条件下,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成立。 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 “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 ”,有的人 “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B对西方文明 的态度有明显差异 C中西文化的
9、激烈碰撞 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由于外国侵略的不断地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不同的阶层,掀起了不同类型的救亡运动的高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张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救国思潮的多样性从本质上说明了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故选 D。 ABC都是说的现象而非本质。 考点:近代救亡图存运动 点评: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各个阶层相继掀起救亡运动的高潮。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 和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每个运动的主张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说这反映了救国之路探索的艰辛。 1912年 5月
10、,袁世凯下达通令说, “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 尚朴素者,多为人嗤 ”;接着 “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丧祭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 ”下列对该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普通民众的生活已经较为富裕 传统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西方生活方式对国人有一定的影响 政府对民众消费进行强力干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项错误,从材料看,民众的生活还是很艰苦,袁世凯倡导节俭;从材料 “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 ”可以看出,传统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民众多奢侈,效仿西式生活。因此 正确。故选 C。 错误,政府只是劝导民众节俭
11、,并未强力干预。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思潮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李进同学在学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时,查阅资料做了如下笔记(见下表)。通过对该笔记的分析,他对申新公司和民族工业得出了一些认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申新纺织公司的变迁:民国 4年,从英国进口 36台纱机,采用股份公司形式的 “上海申新纺织厂 ”(即申新一厂)开工。民国 8年利润达到 100万元。 民国 10年在上海组成茂新
12、、福新、申新总公司( “三新财团 ”),构成荣家资本集团。三新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据民国 21年统计,申新纺织公司共有 9家厂,占全国民族资本(东北除外)纺锭、布机总数的 19.9%和 28.1%。 抗日战 争期间,除汉口分厂内迁重庆、宝鸡外,余均被日军侵占。 抗战胜利后,申新原有各厂规模均未恢复至战前水平。 1951 1955年,各地申新纱厂相继实现公私合营。 D国际因素对民族工业发展影响较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材料并未体现,材料只是说从英国引进了相关机器,故选 A。公司成立后,开用股份制的形式,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企业公司合营后,性质由私有变为了公有。因此 BCD均
13、正确。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 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阅读下列历史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信息是 图 1 金朝 “贞佑宝券 ” (纸币)拓片 (植入铜活字以防伪) 图 2 1490年华隧铜活字 印本宋诸臣奏议 图 3乾隆年间木活字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书页 图 4 1874年王韬创办的 循环日报(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西式中文铅活字排印 的华资中文日报)
14、 活字原料丰富 服务对象广泛 技术逐渐进步 技艺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活字的原料有铜活子、木活字和铅活字等,显示原料丰富;活字印刷服务对象广泛,既有纸币印刷,也有大臣的奏议,还有报刊等,而且活字的制作技术不断地进步。因此 都是正确的。 错误,图四显示的信息是在中国第一家使用铅字排印中文报刊,并未说明第一家使用该技术。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活字印刷书术 点评:中国古代的科技在明清以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为中国和西方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发展缓慢下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5、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都需要掌握。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下列内容与此思想不相符的是 A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 B “盐铁官营 ” C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 ” D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符合重农抑商的思想,献粮食多的人可以拜爵,可以免罪; B项是政府经营盐铁,不让市场参与; D项是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因此 ABD均符合重农抑商政策。 C项是说的农商均衡,与材料中经济思想不符。故选 C。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或者商品专营,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
16、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等也需要掌握。 戴震( 17241777 年):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该材料 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尊者和长者大都是以理作为教训地位卑微的人和年幼的人,即使是错误的,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是正确的观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四川省 资阳市 第一次 诊断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