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度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度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2014学年度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观念形态,它们的内容( )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哲学的内容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故选项 B说法正确;哲学思想不是哲学家的主观想象,不一定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真是反映,也不一定是科学的,因此选项 ACD说法错误,排除;本题的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
2、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提高针对性、灵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体现了( )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运动属性与物质载体的统一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提高灵活性则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 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运动和物质的关系,也没有涉及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更没涉及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故排除 B、 C、D三项。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知识。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 ,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灾害频发。因此 ,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
3、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 分析: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具有物质性 ,科学防灾有利于保护地理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符合题意。地质气候变化是复杂的 ,但有规律可循 ,把握规律可以科学防灾减灾 , 符合题意。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说法错误。 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对自然界的客观性及规律的认识。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
4、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 知尚浅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 ,见天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柳诗强调的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知识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是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故排除题肢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故题肢 正确;题肢 体现了获得认识的间接途径;故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知识。 人看物的眼光有 “直 ”与 “曲 ”之分。直的,看到的是事物表面的姿态;曲的,看到的是事物
5、的内部姿态及对外与他物的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B人能把握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 “人看物的眼光有 “直 ”与 “曲 ”之分。直的,看到的是事物表面的姿态;曲的,看到的是事物的内部姿态及对外与他物的关系 ”说明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选项 C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答案:选C。 考点:本 题考查了意识活动的特点的知识。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 ”该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
6、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 ”的观点把人的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因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项 C符合题意。选项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的知识。 按照中央部署,从 2008年 9月开始,全国各级党组织、党员分三批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主要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可以( ) A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引导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C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D
7、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物质力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的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使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C项符合题意,应入选。 A不如 C直接、贴切, B干肢不符, D中 “提供坚实的物质力量 ”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的知识。 右边漫画机会多半都是自己放走的给我们的启示是( ) 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能否抓住机会与个人的主观意识无关 错误的意识对人的行为不具有导向作用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 A B C D 答案: B
8、 试题分析:本题以漫画机会多半都是自己放走的为背景,漫启示我们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 结合起来,故选 ,排除 。 项表述错误,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对人的行为都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需要提高个人素质,发展自己的才能, 项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意识的导向作用的知识。 到了 19世纪中叶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 ,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 ,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 ,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
9、后 ,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 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是自哲学产生就有的,所以 A项不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就存在了,所以 BC 两项也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辩证的自然观与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故选项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 坚信自己拥有强大的心理潜能,并勇于挖掘,会激发顽强的意志力,从而可以更冷静地面对偏见、伤害和挫折,最终一步步赢得成功。这表明( ) 人能够揭示深藏于事
10、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改造世界 意识对人的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推动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坚信自己拥有强大的心理潜能,并勇于挖掘,会激发顽强的意志力,从而可以更冷静地面对偏见、伤害和挫折,最终一步步赢得成功 ”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这也是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的体现, 故题肢 正确;题肢 与题意无关;题肢 说法错误;故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 法国和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宇宙的遥远区域中存在一个早期星系,星系中的恒星大约形成于 135 亿年前,仅仅晚于宇宙大爆炸大约 2 亿年。这说明( ) 自然界中的事物
11、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说法是荒谬的 上帝创造生物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的是恒星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这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也说明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说是荒谬的,故题肢 正确,故选项 A。题肢 和 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了自然界的客观性的知识。 中国科学巨星、航天之父钱学森曾说: “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 ,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表明
12、(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C哲 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选项 A 正确说明了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 B说法也正确,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范围、任务各不相同,但是与题意无关;选项 C符合题意,应入选;选项 D说法错误,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故排除;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 简答题 30年前,小岗村 18名农民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最终 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
13、改革的方向,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但我们相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广大农民会继续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进行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岗村 18 名农民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 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农业生产大包干 ”检验了
14、农民想法的正确性 (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试题分析:该题以小岗村的 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为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进行分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且范围较窄,学生可以依据课本内容直接作答。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回答。要注意和材料内容准确联系。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5、。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 “生态文明 ”,要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 “又好 又快 ”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态文明 ”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
16、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 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八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 “生态文明 ”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生态文明 ”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 “又好又快 ”的发展。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如何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
17、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再根据对原理的理解,选择合 适的材料内容进行论证分析,材料内容要概述。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论述。改革开放 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因此,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归纳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一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了地方精神的提炼和
18、培育活动,深化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总结群众 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 24个字的提炼,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 “求索真理的历程 ”的观点,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 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的现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度 吉林省 吉林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