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与 “存在就是被感知 ”观点根本对立的是 A未有此事,岂有此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 “绝对精神 ” 答案: A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认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认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题中 “存在就是被感知 ”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D两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A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由此可见,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2、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 ,“水清知酒好 ,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任何事物都或多或少的和周围事物相联系, A项中的说法否认了联系的条件下,故不能入选;本题中 “水与酒 ”、 “山与民 ”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故 B 项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联系的多样性,故 C项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某教授开发出 “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 ”,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
3、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说明 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指的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质变与发展不是 一个概念,故 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质变的发生需要设定的量变,过尤不及,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近百年来 ,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 ,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 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 ,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
4、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故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项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错误的,不能入选; C、 D两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实质。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说明 A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B矛盾斗争性决
5、定矛盾同一性 C矛盾斗争性寓于矛盾同一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的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由此可见,材料提倡的就是中庸之道,体现的哲理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故 C项可以入选; A、 D两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 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10月 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报告。这是 1989年 10月 25日后,时隔 24年最高检再次就反贪污贿赂工
6、作向全国 人大进行报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1月至 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大案 18283件,占立案总数的 80.8%。最高人民检察院认为,经过近年的严肃查办和综合预防,贪污贿赂犯罪总体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易发多发。这则材料体现的方法论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办事情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看问题能够分清主流,又不忽视支流 坚持了二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B C D 【小题 2】 “坚决查办发生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集中力量查办一批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提出今后进一步突出办案重点。这一做法的辩
7、证法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矛盾有主次之分 D矛盾有主次方面之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经过近年的严肃查办和综合预防,贪污贿赂犯罪总体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易发多发 ”,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材料中并未涉及矛盾特殊性以及主次 矛盾的关系等观点,故 两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小题 2】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集中力量查办一批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 ”、 “进一步突出办案重点 ”等体现了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故 C 项符合
8、题意,可以入选; A、 B、 C 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考查事物矛盾的不平衡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 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在对现存 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具有生命力的新事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转变为最终走向灭亡的旧事物。坚持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正是唯物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本质的
9、表现。由此可见,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事物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事物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着否定的因素,只是这一因素尚未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肯定因素。但是,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地位不是凝固不变的,否定因素必然由弱到强,最终战胜肯定因素,实现对原有事物的否定。由此而论,当现存 事物存在的时候,人们在对它进行肯定的理解时就应该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即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由此可见,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事物的发展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故 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并非所有存在都是合理的,故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相关
10、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 “照镜子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给我们的启迪是: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避免重蹈他人覆辙 ,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认识,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中 “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题中材料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启示我们要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11、才能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D项中的观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故 项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 麦哲伦。 1521年 4月 27日,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 维多利亚号,于 1522年 9月 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 “拉普拉普。1521年 4月 27日,和他的战 士们,在
12、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 费尔南多 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这些记录表明 价值判断具有主体性差异 价值判断因人而异,不具有客观性 对人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基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故 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体现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特征,故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的人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评价 不同,故 相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13、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生的真正价值、价值判断的特征。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说明当个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时候,国家也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保障,体现了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把个人利益
14、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两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蝴蝶效应 ”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 1963年提出, 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 ”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
15、响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的 “蝴蝶效应 ”体现了事物联 系的普遍性,也说明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世界上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项中的说法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普遍性、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为满足东亚运动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广东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广东省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 “本土化 ”,打破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
16、淮北则为枳 ”的观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农艺师 打破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小题 2】农艺师能使洋菜 “本土化 ”,是因为( ) 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不能入选
17、; B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不能入选;规律是客观的,故 D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 C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主旨,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小题 2】试题分析:联系是客观的,故 A、 B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C项中 “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的说否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故不能入选; D 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考查人在客观规律、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 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 25年前 36小时 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
18、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它是有规律的并可以被认识的 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 B C D 【小题 2】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 B C
19、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试题分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 项的表述否认的认识的无限性,故不能入选。因此,答 案:是 B项。 【小题 2】试题分析: 项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故不能入选; 项中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的说法是对真理想对性的错误理解,故不能入选; 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考查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真理的相对性及认识的无限性。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20、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万事万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表明天地万物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 C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B 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故 D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 哲学史上的 “两个对子 ”是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
21、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因此,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 “两个对子 ”。由此可见,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 “纯粹思辨的观念 ”和 “书斋里的学问 ”,强调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贵州省 遵义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