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省安溪八中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安溪八中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福建省安溪八中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福建省安溪八中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讲究 “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 “喜结秦晋之好 ”),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 “西周分封制 ”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鲁国是姬姓封国(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因此 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召公之子受封于燕),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 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 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
2、以通婚,可知 正确;故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1871年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答案: C 试题分析:两幅图都反映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因此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故 C项正确; 从第一幅中可以看出德国的宰相和议会都是服务于皇帝,无法体现出对皇帝的制衡,因此 A 项错误;两国的代议机关都是立法机构,故项错误;美国总统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故项错误。 考点: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 法之一,下图空白 a、 d 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出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开埠通商、入超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因此 a为鸦片走私, d为出超,故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背景 “壬寅立约后,朝野
4、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也。 ”此处的“约 ”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一切如故,没有丝毫的变革可知是南京条约,故答案:为;北京条约签订后洋务运动星期,马关条约签订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故、三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 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 A
5、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反映了清朝的腐朽和黑暗统治,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反映了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金田起义的爆发,因此这一首歌谣反映了金田起义爆发的原因,故答案:为 B; A、三项与题意不符, 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下图漫画名为射猪斩羊图,上有对联: “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
6、想来么? ” 下列与漫画主旨最为接近的主张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中体西用 ” C “扶清灭洋 ” D “科学为第一要义 ”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漫画射猪斩羊图中猪羊被绑在十字架上,官员和老百姓共同声讨 “妖精 ”“畜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猪羊象征着西方列强,反映了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的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因此义和团运动的主张与漫画最为接近,故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 “反思 ”先进人士 A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B唤醒
7、了民众反侵略意识 C开启了政治改革大门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向西方学习由器物阶段深入到制度阶段,故 C项正确; A、 B、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 “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 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反满 ”、 “传统民变 ”、 “中西碰撞 ”等信息可以看出此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 ,故 B项正确;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并不反对清朝的统治,故A、
8、 C项不正确;戊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 D项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 “弱国无外交 ” 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没有涉及到割地和开埠,因此 C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近
9、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下图是 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 “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 者 ”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A “弱者 ”最终灭亡 B “弱者 ”成为 “木偶 ” C “弱者 ”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 “弱者 ”被肢解瓜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1900”“八位强人 ”可知改事件为八国联军侵华,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故 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0、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 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 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 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 “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等信息反映了列强获得了在京畿地区驻兵的权利,这符合辛丑条约的内容,故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观察下边 20世纪
11、初期的一幅画,下列各项符合该画主题的是 A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 B甲午战争使清朝统治崩溃 C列强兴起瓜分中国狂潮 D武昌起义使清朝统治崩溃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 “20世纪初 ”,从画中可知清朝统治即将瓦解,故答案:为 D; A、 B、三项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 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日记的时间依然用 “大清宣统五年 ”,把辛亥革命称为 “变乱 ”这些信息可
12、以看出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故答案:为 A; B、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乡村社会习俗有了一些变化,故 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其中 “第一 次巨变 ”应当是 A由闭关走向开放 B由愚昧走向科学 C由落后走向富强 D由专制走向共和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是指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1939年 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
13、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毛泽东所说的 “新阶段 ”的含义不包括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因此革命的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故 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根据
14、 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 “德意志联邦 ”,其最高 首脑为 “联邦主席 ”。而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 “德国皇帝 ”,但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 王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 “德意志皇帝 ”。上述材料表明 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C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威廉一世从 “联邦主席 ”到 “德国皇帝 ”再到 “德意志皇帝 ”称谓的变化,反映了企图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愿望,但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争夺,故
15、D项符合题意;、三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 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 应共和制。 ”“它 ”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这部宪法形式上确立了共和制, A、 D两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再结合题干 “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 ”等信息可知 C项正确,故答案:为 C。 考点:欧美代
16、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 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 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的权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费城会议上美国制定了 1787年宪法,从而确立了联邦制,而题干信息反映的是费城会议召开以前,说明当时的美国是邦联体制,因此 A、 C两项错误,故排除;再结合题干信息 “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 ”可知华盛顿主张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答案:为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
17、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西周时期,有 “刑不上大夫 ”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禅让制 B礼乐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时代西周,西周时期在政治方面最典型的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礼乐制度,西周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故答案:为 B;、 C、三项都不是西周时期的制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礼乐制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 图一 图二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专制主
18、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周推行的是分封制,而秦朝推行的是郡县制,因此秦朝与西周的主要变化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 D;、 C两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是在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故 B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某史学家认为: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 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 “原理 ”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 “
19、原理 ” C作者对 “原理 ”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 “后世 ”官制持否定态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 “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体现出作者对秦朝制度的赞赏态度,故 C、 D两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朝在中央首创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 监察,故 B项正确;统治者通过分权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能体现制衡,三权分立一般是指立法、司法、 行政三权分立,故 A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 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
20、结构调整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体现的中央权力内部分配的问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 的权力分配的问题,故 A项正确;封建社会统治阶层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故 B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中的矛 盾关系不大,故排除; D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史载: “丞相进,天子御坐为起,在舆为下。丞相有病,皇帝法驾亲至问疾。丞相府门无栏,不设铃, 不警鼓,言其深大阔远,无节限也。 ”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西汉 B隋朝 C宋
21、朝 D元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出自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马端临 (1254年 -1323年)所著文献通考 .卷四十九 .职官三,描写的是皇帝对丞相持礼而待的片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到元君主专制是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因此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西汉,故答案: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的加强 我国古代某种制度 “引导老百姓想的是如何加入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其中的利益者,而不是如 何推翻既得利益集团。 ”这项制度是 A征辟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度 答案: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引导老百姓想的是如何加入既得利益集团 ”可以看出这项制
22、度应该是选官制度,因此项错误,排除;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门第的高下,与题意不符,故项错误;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选官依据在于考试成绩,更能吸引老百姓通过这种方式加入既得利益集团,故答案: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 “票拟 ”。而皇帝用红字做批 示,称为 “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 “批红 ”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 笔。以往 ,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 专门的太监学堂。明宣宗这一作法当时最可能是 A提高官员素质 B牵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福建省 安溪 中高 学期 第二 质检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