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甘肃秦安县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甘肃秦安县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甘肃秦安县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甘肃秦安县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四幅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依据所学可知,牛耕应用的蓄力;水排应用的是水力,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铁;而花楼机、翻车使用的依然还是人力。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冶铁业的发展 明末徐光启仰慕西方自然科学,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出版了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鉴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他
2、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这主要反映了 A西方教会势力开始侵入中国 B徐光启思想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C中国士人开始有了民族危机意识 D中国的传统科技进入了顶峰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的西学东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科学注重实用经验,忽视理论研究。徐光启的行为反映了当时已经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注重理论的研究。 A不合史实; B表述正确; C不合史实; D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徐光启的成就 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 “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
3、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注重实验 B理论探究 C适可而止 D注重实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材料的含义。从、依据材料 “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 ”可知,中国古 代数学比较重视应用问题的研究,而对 “数学的理论 ”探究则是 “适可而止 ”。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儿宽 “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 ”。这段记载突出反映了 A儒家思想得到重用 B孟子
4、的仁政思想获得特别推崇 C儒学家都是实干家 D帝王利用儒家经学维护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从材料的意思可知,因为 “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 ”,以 “经术润饰吏事 ”,所以 “天子器之 ”。这说明儒家思想对维护统治有利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分析选项, 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家思想的作用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 “历史三峡论 ”,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 “封建 ”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
5、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依据所学,唐德刚所说的 “封建 ”指的是奴隶社会时期, “帝制 ”指封建社会及帝制存续时期,而 “民治 ”指的是从中华民国开始的民主政治时期。分析选项, A项符合题意; B、 D指的是 “董仲舒的新儒学 ”; C 指的是郡县制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韩非子 物权中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 “要在中央 ”政治构想的是 A实行皇帝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实行郡县制
6、 D厉行文化专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 “要在中央 ”是指中央集权思想的加强,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 A、 B 项是指中央行政体制,加强的是君主的权力,不符合题意; D项是思想文化的政策,亦不符合题意;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故 C项正确。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隋书 地理志记载: “汉高祖 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A汉高祖认
7、为秦灭亡于暴政 B汉代封建王侯是主体制度 C汉代诸侯国规模远逊于周 D汉代制度对秦制有所承袭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结合材料的意思可知,汉高祖认为秦有失策,但依然 “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说明 “汉承秦制 ”。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的政治制度 下图是 1949年到 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学史实,判断下列对 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 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互助合作运动开展; “八字
8、 ”方针的提出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依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由于实行土地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粮食产量也获得很大提高; 1958年开始的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产量也大幅度下降,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探索与失误 1979 年 5 月 1 日,厦门日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下复刊,复刊号的头版头条标题为 “工人阶级要打好重点转移第一仗 ”。这里的 “重
9、点转移 ”指的是( ) A反对 “台独 ”势力的进攻 B大搞阶级斗争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抗击全球性经济危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提示“1979年 ”、 “重点转移 ”。依据所学可知,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分析选项, C 项符合题意; A、B、 D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均可以排除。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 2010年 8月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深圳时强调: “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 现代化
10、建设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 ”温总理是在强调( )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 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解答此题要注意完整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 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 ”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 邓小平说: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
11、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 ”这是邓小平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B中共 “十二大 ”上的讲话 C中共 “十三大 ”上的讲话 D “南方谈话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 1992年初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过去 ,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 ,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所以应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南方谈话 ”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
12、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 A股票是公有制的产物 B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D建国后我国一贯实行股份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依据所学,三种票证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策的变化,体现了经济政策的时代特征。分析选项, A项错误,资本主义更有股票; B项与题意不符; C项符合题 意; D项不合史实,三大改造完成值改革开放前曾废除股票。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建国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股票制的变迁 李贽在李氏丛书 老子解下篇中写道: “致一之理,庶人
13、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李贽在此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个性解放 B思想自由 C人人平等 D人皆有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解答此题要理解材料的含义,其意思是“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王侯贵族并不高贵 ”,这体现的观点是人人平等,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李贽的思想 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改造,下列对董仲舒新儒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宇宙自然进行了深层思考 B使儒学的地位有了重大改变 C继承了历史上三纲五常学说 D认为皇帝是天子权力不可约束 答案: B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儒家思 想。董仲舒新儒学属于社会学范畴,故 A项明显错误; B项正确,儒学在这之后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C项表述错误,三纲五常是新儒学的内容;董仲舒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以约束天子,故 D项错误。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董仲舒新儒学 诗经 大田中说: “有 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公有制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含义:滚滚的乌云布天
15、上,春雨落得刷刷响。好雨落到公田里,同时也落到私人田地。然后注意材料中关键的提示 “遂及我私 ”,指的是私田的出现,使井田制遭到破坏。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制度 土地制度的演变 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 (篮儿 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 “儿 ”字)这段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C官府对杭州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 D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发
16、展。依据所学可知,早在南宋时期,杭州就已是商业大都会,故 A错误; B项经济科从商业活动中看出,文化可从杭曲大调上看出,故正确; C项错在官府; D项与材料无关。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商业的发展 杭州商业的发展 中新网 2011年 7月 31日电,据央视报道,故宫博物院今日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 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经过 26 天的调查认证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这种瓷器可能是( ) A彩瓷 B粉彩和白瓷 C白瓷或者青瓷 D珐琅彩和青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制瓷业。宋朝时,制瓷业发达,瓷
17、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其中浙江龙泉的哥窑,出产青瓷闻名。北朝时已烧制出成熟的白瓷。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制瓷业的发展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 “九市 ”是指( ) 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定时聚集的庙会夜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有人认为长安九市又称为西市与东市,其中西市包括六个市场,东市包括三个市场,一共是九个市场。依据所学可知,宋代以前,政府对市场实行严格的管理,市与坊分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甘肃 秦安县 第二 中学 下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