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北信附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北京北信附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北京北信附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北京北信附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墨子 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末王室衰微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有 “诸侯 ”、 “天子 ”的称谓,说明当时存在分封制,由于材料中又有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等诸侯不朝天子的惩罚措施,应该体现的是分封制初期或者是盛行时候的情况,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柏拉图、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A都对
2、自然科学有较深的研究 B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推崇 C都曾提出了有关中庸的思想 D都是著名老师并收徒讲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三个人物都是思想家,所以对自然科学应该都没有什么研究,所以A错误;孔子在春秋时期是不被统治者推崇的,故 B排除;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提出过中庸思想,但是柏拉图没有提出过,所以 C错误;三者都是教育家,都曾收徒讲学,所以 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孔子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比较。 马丁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集
3、中体现了马丁 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看出,这里的意思是世俗权力可以管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等任何教职人员,也就等 于主张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该大于或者高于教权。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相同点是 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反对教皇权威 主张 “先定论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加尔文和路德虽然处在不同的国家进
4、行了宗教改革,但是其一些主张还是有相似之处的,比如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反对教皇权威等,但是在改革中,加尔文曾经提出过 “先定论 ”,而路德则没有提出过,所以排除掉 ,选择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不包括 A统一了宗教信仰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发展 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欧洲的宗教改革使得基督教在原来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基础上,又有了新教的这一新的分支,而新教又分为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所以不能说是统一了宗教信仰, A符合题意; BCD都
5、是符合史实的。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马克思说 (阿里统治下的 )埃及是 “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惟一有生命力部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发展 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海上强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埃及通过阿里改革建立中央集权,建立近代工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埃及成为亚非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增强了军事实力,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事实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
6、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选择 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影响。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珐琅彩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是青瓷,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白瓷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青花瓷开始盛行于元代;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珐琅彩则是在清代出现;所以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 “锦上添花 ”、 “丝丝入扣 ”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 B唐代
7、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D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丝绸产品远销欧洲是在汉朝,不是在商周时期,故排除 A;黄道婆不是唐代人,而是元朝人 ,所以 B不符合史实,排除;明清时期由于私营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导致官营手工业不再居于主导地位,已经被私营手工业超过,所以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D;只有 D符合史实,也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其地位。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C政府大力扶持 D通过对外掠夺加速资本积累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的限定词是
8、“显著特征 ”。 “显著 ”也就是这是其他国家很一般的,而就是日本所特别的。明治维新期间,针对日本资本主义相对薄弱的状况,日本先是由政府投资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如铁路、矿山、机器制造等,后来,政府又把大量的国有企业优惠甚至无偿的转让给资本家,所以 C正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殖产兴业。 19世纪 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 “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世纪 70年代日本正进行明治维新,所以 A正确;当时的明治维新是以西方文化作
9、为自己效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 B错误, C也不对;因为当时日本刚刚开始明治维新,所以还不能说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所以 D不符合史实。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影响。 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 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走上独裁道路 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个人在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都充当了领袖,而在暴力革命中的领袖当然会具备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华盛顿没有走上独裁道路,所以不是三者的共性;三者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当然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三者都曾经担任自己国家的执
10、政者,且都采取过性质有效的措施,所以 C正确。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 亚里士多德说,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 ”。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讲中庸之道,选项中的 B符合题意。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指如果有质朴而欠文雅,则显得粗俗;如果有文雅而无质朴,就给人以做作的感觉;所以主张要掌握一定的度,意即中庸。故选 B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
11、争鸣 孔子。 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 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 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 :这一题考基础知识的记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所以他设想的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富于智慧和理性的学者,选择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人文思想 柏拉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东西方先哲 柏拉图。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
12、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答案: B 试题分析:乌托邦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题目所示的古希腊哲学家一定是个设想了理想社会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人是柏拉图,所以其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人文思想 柏拉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东西方先哲 柏拉图。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共同特点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进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秦朝的郡县制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雅
13、典的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就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所以说二者的相同特点是打破了世袭特权。 A不符合梭伦改革, BD不符合郡县制,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与梭伦改革比较。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这一评价主要是指 A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 B汉代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 D汉初郡国并行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 ”可知是既有周朝的制度也有秦朝的制度, “有意于矫前世之弊 ”指汉朝矫正秦朝之弊,结合上述所有的信息可以知道作者认为汉朝实行分封制是在矫正
14、秦朝郡县制的弊端,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郡国并行制。 下图描绘了中国古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铁器开始使用 B注重精耕细作 C牛耕尚未推广 D仍旧刀耕火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农民用的四尺钉耙属于铁器,但是不能根据这就说是开始使用,所以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牛耕,所以更谈不上是否推广,排除 C;农民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先进的生产工具,所以早已不再是刀耕火种,所以 D也不对;农民用四尺钉耙在疏松土地,所以可以表明注重精耕细作,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具的改进。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
15、评价道: “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 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 A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 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C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风俗 ”、 “汴京城内及近郊 ”、 “清明时节 ”等信息可以知道作者所说的中国名画是指宋代的清明上河图,由此去看选项, B项不该出现,因为 B 项中的 “机房 ”、 “机工 ”等显示反映的是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 北信附 中高 学期 入学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