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陈姓,就是周武王灭商后, 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许姓,是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 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可见这与分封制有关,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分封制。 点评:与本题相关的知识有:西周在山东境内,分封了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所以今天山东
2、又被称为齐鲁大地。其他如河北称燕赵之地,湖北有楚地之称,江浙一带有吴越之地。这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 刘少奇被批斗时,拿着宪法愤怒地说: “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但是刘少奇最终还是受到无情的迫害,这表明文革期间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D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受到破坏 答案: B 试题分析: “文革 ”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和人身迫害,说明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基本权利难以保障。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 “文革 ” 的惨痛
3、教训使党和人民认识到,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2009年 12月 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宣布就 职,成为自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的第三任行政长官。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于 A 1999年 12月 20日 B 1997年 12月 20日 C 1997年 7月 1日 D 1999年 7月 1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1999年 12月 20日,中国恢复对澳
4、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澳门回归。 点评: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 1997年 7月 1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是在 1999年 12月 20日,两个时间切勿混淆。 2011年 2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再次到台湾访问,与海基会及有 关单位商谈合作事宜。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活动始于 A “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两会商谈达成 “九二共识 ” D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
5、会就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达成共识,史称 “九二共识 ”。 这是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活动的开始。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 点评:当前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 “另起炉灶 ” C “一边倒 ” D不结盟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6、交方针,它包括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的外交 政策。 “另起炉灶 ”,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外交,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就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点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意义:( 1) “另起炉灶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3) “一边倒
7、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第 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B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C项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 D项第 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故选 A。 考点:本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点评:在独立自主
8、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有:( 1)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因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 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 年,中国与俄罗斯、哈
9、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该组织是新型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外交。 点评:新时期我国对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 外交的目标。 2010年 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在
10、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参与联合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表明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关系 B。 考点: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点评: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目标。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 外交;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 “她 ”是指 A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希腊 答案: D 试题分析: “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从中可
11、以看出,这一国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并为现代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所以 “她 ”指的是古希腊,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点评: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古代希腊文明发生的地域特点是 A大河流域 B交通中心 C政治中心 D海洋 答案: D 试题分析: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是以海洋为依托。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点评: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12、对民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古希腊由于海洋和山峦的阻隔,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少,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王位继承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罗马在公元前 5世纪中期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 、氏族继承与遗嘱等。法律条文也比较清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故选 B。 考点: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13、点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对于罗马法还应该掌握:条件、核心、特点、实质、局限等方面。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 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法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是因为罗马法蕴含了自然法的的原则,包括自然、理性、自由
14、、平等和正义等思想。 B、 D两项不是罗马法的理念, A项不是罗马法征服世界的主要原因。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 点评:为什么罗马对世界的第三次征服最为持久? 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它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从而使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了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成了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武器。但是,这次以法律为武器的征服却是各地区广泛接受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所必需的,而非伴随武力而来去,所以,也就成了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1688年的革命之所以 “光荣 ”,在于它没有流血; 1688
15、年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完成了 1640年以来未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场 “光荣革命 ”发生在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 “光荣革命 ”。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故选 A。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点评: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 指的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英国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的内容是 A年满 18岁的英国男
16、女公民都有下院选举权 B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D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进入议会的权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32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 56个人口不到 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 31个 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 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 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 65个,各郡选区,特别是北方郡选区得到 65个, 通过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 得了更多的权利。 考点: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点评:本题也可以这样考查:通过 183
17、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举规则后,哪个阶层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B ) A.大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农民阶级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特别行政区 B民族区域自治 C各民族一律平等 D民族团结互助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是由 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新中国初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18、协商制度、民族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决定以五星红旗作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 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为了筹建新中国, 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该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 点评: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19、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 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 “四十年前会上逢 ”指的是 A中共 “一大 ” B中共 “二大 ” C遵义会议 D国民党 “一大 ”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首诗写于 1961年, “四十年前会上逢 ”,推算出是在 1921年召开的会议。 B项中共 “二大 ”召开于 1922年, C项遵义会议 1935年召开, D项国民党 “一大 ”是在 1924年举行。中共 “一大 ”是在 1921年召开,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
20、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 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 C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式建筑是思想意识的体现。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 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 ”体现了皇权至上,皇帝的地位不可僭越。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皇帝制度。 点评: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其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
21、权力中心。 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汉时期,中央设丞相一职,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皇权与相权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到明清时期,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下令废除丞相,皇权失去制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清朝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演进。 点评:从秦汉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 ( 1)积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罗源县 第一 中学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