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汉代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取得了正统的地位,其天人感应学说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故选 D。荀子和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君主专制理论 点评:君主专制理论战国法家
2、创立,西汉时期儒家发展,成为历朝治国的统治理论。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其它各家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16世纪首发于德意志的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 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是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对人的精神上的控制,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故选 D。 A项说的是现象; B项说法错误,新兴的教派并非罗马天主教会内部派别; C项错误,此时反罗马教廷控制的主力并非封建君主。 考点:宗教改革
3、点评: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也需要掌握。 “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 ”,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 “要有勇气 运用自己的理智! ”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运用自己的理智,可以看出正是启蒙运动中 “独立的思考,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理性成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故选 C。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只是强调人的解放,理性是对绝对个人主义的一种纠正;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一个共有的社会,与材料无关。因此 ABD均错。
4、考点:理性主义 点评: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在强调个人解放的同时,还要法律等对人进行约束。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 也需要掌握。 “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利制约权利。 ”这位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权利的制约与平衡理念。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故选 B。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开明君主制;卢梭主张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建立共和国;康德提出了人非工具的主张。因此 ACD均错。 考点:启蒙思想 点评:启蒙思想是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次
5、思想解放运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它们 的比较等也需要掌握。 荀子曰: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 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 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 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 孟浩然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上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大地有经久不变的法则,君子有经久不变的规矩。说明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题干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A项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 B项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 C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作用原
6、理; D项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故正确答案:是D。 考点:荀子的哲学观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荀子的哲学观。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荀子的政治观、人性论等也需要掌握。 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试题以求真、向善、塑美的价值追求立意,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的能力,
7、引导考生积极求真、向善、塑美,提高精神修养。 侧重求真, 侧重向善, 侧重塑美, 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本题正确选项为 A。 考点:求真、向善、塑美的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 点评:本题是 2010安徽文综高考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对人的精神修养所起的作用。 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法相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8、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易用排除法。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 A,茶经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 现在唐朝,但是并不能说明查起源于唐代,西晋即有了茶赋。所以排除 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 D。故选 B 考点:史料 点评:史料是史学研究的依据。本题以茶为题考查的史料的运用。一般说来,文学作品对历史研究有借鉴价值,但是应该进行严密的考证。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应从两个角度进行
9、分析:一是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这应该是在商周时期;二是出现了诸侯战争,并且有土地交换等内容,这反映了井田制开始瓦解,应该是在春秋时期。结合这两点分析,应该是周朝的重要的都城。故选 B。夏朝未出现大量的青铜重器;秦汉早已经应用铁器了。因此 ACD均错。 考点:春秋时期的经济、政治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政治上,诸侯争霸,经济上井田制瓦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小农经济的产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等也要掌握。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 :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公元前 8世纪
10、到公元前 3世纪 7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世纪初期主要指新文化运动,属于第一种,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公元前 8世纪到公元前 3世纪,可以指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因此 符合题意。 7世纪初期中国处于唐朝刚刚统一,没有变革和动荡。故选 D 考点: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史的基本内容。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是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各种思想代表了不同的阶级主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等需要掌握。 1903年有人指出: “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 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
11、掷,迂愚如斯。 ”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国家大事取决于神是非常愚蠢的,体现了作者反对封 建迷信的思想。故选 A。 BCD材料均未涉及。 考点: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思想的传入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史料的基本信息。与此相关的西学东渐的相关内容如开眼看世界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等也需要掌握。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
12、丘之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他说: “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是 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概括的斗争纲领; “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是在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时提出的;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提出于 1918年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 C。 考点:孙中山的言行 点评: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 。材料
13、考查的就是孙中山不同的历史阶段的言论。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孙中山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活动也需要掌握。 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把握两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的国情。二者缺一不可。根据这样的分析,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显然没有结合中国的国情,因此与 题干不吻合。其它各项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故选 B。 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点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在
14、于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诗人彼得拉克在致教廷一诗中这样写道: “悲哀的逆流 恶毒的寺院 异端的教堂和谬误的学校 泪水的泉涌 从前的伟大的罗马 现在只有各种罪恶的巴比伦 各种谎言的熔炉 阴暗的牢狱 在幸福消失的地方 恶魔将会大大成长 活着的人直到死亡以前都受着地狱和黑暗的威胁 主真的不会惩治你?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对欧洲古典文明的无比崇敬 对神学和封建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提倡进行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与渴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作者是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从材料 “从前的伟大的罗马 ”可以看出作者
15、对欧洲古典文明的无比崇敬;从材料 “活着的人直到死亡以前都受着地狱和黑暗的威胁 主真的不会惩治你? ”可以看出作者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与渴望。因此 正确。作者反对神学,但是反对封建社会和主张宗教改革却没有提到。因此 错误。故选 D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文艺复兴是借 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的背景、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法国史学家马克 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马克 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16、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研究历史不应该找单一的原因,因此作者主张应从多角度地认识和考查史实。故选 C。 ABD三项都与材料的意思不符。 考点:史学研究的方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理解了材料此题比较简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史观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是智者学派的观点。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
17、态如何,全在于人的感觉,强调了人对万物的决定作用,故选 A。但是此种观点过 于强调人的决定作用,为个人极端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苏格拉底等一些思想家对此进行了纠正,提出了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的观点,强调有知识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D项与材料主题意思无关。因此, BCD均错 考点:智者学派的观点 点评:智者学派强调人在认识世界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是人文主义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需要掌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答案:
18、 B 试题分析:义务教育法 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因此答案:为 B。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 ;教师法是涉及教师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与未成年人无关。因此 ACD均错。 考点:义务教育法 点评: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保护未成年接受教育权利的一部
19、法律,是国家重视教育的重要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科教兴国战略等也需要掌握。 “双百方针 ”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双百方针 ”主要针对 艺术领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学术领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双百 ”方针指的是在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因此 都是正确的。学术问题应当在学术领域争论,不能上升到政治和经济的高度,与政治经济无关。因此 错误。故选 A。 考点: “双百 ”方针 点评:双百方针是学术艺术领域的指导思想,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
20、就。此外,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文艺的春天也需要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 “仁爱 ”思想 B墨家 “兼爱 ”思想 C儒家 “礼治 ”思想 D墨家 “非攻 ”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做事情要推己及人。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 “兼爱 ”思想指的是无差别的爱,关心人应该没有远近差别; “礼治思想 ”指的是治理国家应该依靠礼仪规范;非攻是反对战争。因此答案:为 A。 BCD三项与材料离得较远。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但是没有获得正
21、统的地位。西汉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 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学生应该掌握。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 “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词 “理学 ”、 “支离 ”。人民版必修三教材 “宋明理学 ”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 “支离 ”: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 “发明本心 ”,以作为自己安身立 命之
22、地。由此可见,这里的 “甲方代表人物 ”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 “格物致知 ”是朱熹的思想; “知行合一 ”是王守仁的思想;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 A、 C、 D三项,故选 A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比较难理解,却是考试的重点。宋明理学总的来看,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句话表达了 “人人皆可以为圣 ”的圣人观,甚至有蔑视 “圣人 ”之嫌
2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陆九渊也是理学大家,亦不会。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也不大可能。唯有离经叛道、与正统思想对着干的李贽才有可能。李贽的这句话继承发展了孟子的 “人人皆可为尧舜 ”和王阳明所说的 “满街皆圣人 ”。故选 B。 考点:明清批判思潮 点评:儒家思想(内容、地位、代表人)的历史变迁和历史上多次的尊孔、反孔应是思想文化史复习中的一个重点。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 “中国人的头,阿拉 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福建 师大附中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