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战国时期,秦国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 A废除了旧贵族的特权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土地国有制的存在 D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答案: B 试题分析: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 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反映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化,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化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是铁犁牛耕的推广,因此选 B。 考点:古代土地制度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
2、立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19世纪 70年代,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 1300万两白银。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 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尊定了基础 B使中国经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C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D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上间接考查了学生对洋务运动作用的理解。依据材料可知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使外国经济势力受到损失,从而抵制了其经济扩张,故选 D。 A属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但与题干无关; BC 与史实不符,洋务
3、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分析 1912 1919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民 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得到了发展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这一时期的发展 C清政府号召实业救国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表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纺织业发展反映了民国初年轻工业得到发展, A项不正确;清政府已经于
4、 1912年垮台,C项不正确,当时民族工业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D项不正确。因此选 B.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民国初年, “一战 ”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 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下图是 19331936 年中国轻工业年 (月 )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 C抗日根据地
5、开展大生产运动 D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的时间是 1933 1936年,应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 A;题干反映的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B与题干无关;抗日战争是 19371945 年,时间不符,因此选 D。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1927 1936 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表现:工业部门增多,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原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形态主要还是自然经济,然而,以广大农村为依托的
6、民族革命战争,却打败了资本主义经济相当发 达的日本帝国主义,这说明,自然经济就其本身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是( ) A相对比较封闭,不会被战争所破坏 B经济活动不要求过于复杂的劳动和封闭性 C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D不以商品交换为主要目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经济的显著特征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它不依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可以独立存在,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落后。 AC 表述夸大,自然经济中也会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D符合自然经济,但与题干无关。因此选 B. 考点:自然经济 点评: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 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
7、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 20世纪 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 请指出造成他困惑的原因 ( )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B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 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 D官僚资本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经济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所以这些外国商品最有可能来自美国。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 D。 B不对,二战后英法日严重衰落
8、; C说法绝对化; D与史实不符,官僚资本当时是急剧膨胀。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解放战争时期( 1946 1949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第一,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 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 “新二十一条 ”。 第二,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第三,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读 19521956 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 时间 粮食 棉花 钢 煤 原油 1952年 163亿吨
9、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符合的是 ( )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农村正在进行土地包产到户改革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时,首先把握 19521956 年我国的阶级发展特征,再通过数据比较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粮食与棉花属于农产品,钢、煤和原油属于工业产品,从数据上看,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率明显大于农产品。因此选 D。其他三项都无法体现。 考点:现代中国经济 点评: 1953195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特点:
10、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 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确立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C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D是
11、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 经济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两者都是强调土地公有制; C不对,后者是纠正人民公社的错误; D不对,两者都是系新中国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考点:现代中国经济 点评: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几次重大变革或调整 (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其结果)( 1)土地改革。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结果是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核心内容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其结果是进一步提
12、高了农业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其核心内容是扩大规模和提高公有化程度;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其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和分配方 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其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7 1966年是我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
13、的挫折和损失 C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答案: C 试题分析: 957 1966年又称 “十年探索时期 ”。由于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又加上 “左 ”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所以 A项错误; B 项是 “文化大 革命 ”; D项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因此选 C . 考点:现代中国经济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
14、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 “内容是 ”“标志是 ” 到 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 “左 ”倾错误得以彻底纠正 B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广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60年冬,国家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到 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AC 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D说法错误,仍是土地公有制为前提。因此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经济 点评: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15、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 左 倾错误,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杜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 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 “这里 ”是指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发展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 ”,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宣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 BCD都发生在改革开放开始后。因此选 A。 考点:改
16、革开放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 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19781988 年的黄金十年 第二阶段 19882002 年的曲折十五年 第三阶段: 20032007 年的历史跨越五年 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 “一五计划 ”“信用卡 ”“互联网 ” B “合作社 ”“包产到户 ”“ 上山下乡 ” C “三大改 造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 D “家庭联产承包 ”“民工潮
17、 ”“新农村建设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互联网、国企改革与农村改革无关,故排除 AC;合作社是农村社会主义改革时的产物,排除 B。因此选 D。 考点:近现代社会生活 点评:在解答历史选择题时可以有效地运用排除法。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这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当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干的意思,也可以说是题目的指向,即到底要考查什么知识点。只有准确理解了题干的意思,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使排除更加有针对性。 旗袍源于满族女装。 20世纪 20年代初有人撰文, “近来女界旗袍盛行 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 (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 )之臭味
18、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 彩 B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C体现了笼统排外的思想 D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风气的变化。因 “旗 ”字 “若有宗社党 (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 )之臭味 ”,可着,但要把 “旗 ”改 “袍 ”,体现其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但并不排外。因此选 C。 考点:近现代社会生活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
19、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 有 不是 不正确 不包括 错误的 无关的 不属于 等提示语 19世纪 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 ”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是( ) A当地已殖民地化 B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C教育成就显著 D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带来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如电话、发动机等。 A不对,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化; B不对,错在 “全盘西化 ”的说法,夸大了西方文明的影响; C脱离特定历史情境。因此选 D。 考点:近现代社会生活 点
20、评: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图表型历史选择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的题型之一。它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 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
21、,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 “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 ”由材料可 以得出 (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B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长沙最初经营各地土产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洋货占据了长沙市场店铺也改称洋货铺。这说明中国
22、传统商业受到西方列强的猛烈冲击。 A、 C、 D项没有反映。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解答材料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 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19 世纪 4060 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 “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答案:
23、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抓住 “19世纪 40 60年代 ”这一时间限定,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A项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 19世纪 70年代前后。 B项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 60年代。 19世纪末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一度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项亦可排除。因此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 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 材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南 信阳 高级中学 下期 联考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