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 乔家大院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之说, “新安 ”和 “山右 ”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 ) A苏商 B浙商 C晋商 D徽商 答案: C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地域性组织,即商帮,当时晋商和徽商齐名, “新安 ”和 “山右 ”所指的商帮分别是徽商和晋商,答案:选 C D, A B两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
2、发展 点评:高考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二,商帮的出现,明清时期,不仅从商人数增多,而且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快速和异常活跃。这也直接挑战了中国古代的 “重农抑商 ”思想。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 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制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说明了中国古代由于土
3、地兼并现象的发生致使大量农民破产而成为流民,既不利于农业生产也会威胁社会稳定,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土地兼并就难以避免,这种现象就会发生,所以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答案:选 B, A C两项是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 D项是这一现象发生的条件。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
4、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坊市制度的破除,极大的推动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发展,所以坊墙倒塌以后最能反映这种变化,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不能直接体现出这一特点。 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宋代纸币的出现以及坊市制度的破除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5、活跃,但并不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唐代就以出现了信用货币 “飞钱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商品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古代民谚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反映了( )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D封建统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说明了我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观念,所以答案:选 A,B C D三项与题意诗句内涵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 “重农抑商 ”的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能力, “重农抑商 ”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据上
6、风,其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统一国家,农耕经济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而商人则被认为不事生产之人。 2009年 1月 2日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其实在历史上, “走西口 ”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 “走西口 ”所描写的的商帮在古代是与徽商齐名的,它是( )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晋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明清时代的商帮中徽商与晋商齐名,晋商主要活跃在我国西北地区, “走西口 ”成为其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
7、展阶段特征比较明显,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唐代以前中国的商品交易有严格的政府管控; 唐朝末期至宋代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时空控制的放松和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并缓慢的向前发展以及地域性组织商帮 的出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诗句出自我国唐代诗人李绅所学的悯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辛勤
8、劳作的深切同情,唐代铁犁牛耕成为最基本的耕作模式,而精耕细作则是这种耕作方式下的一个重要特点,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的是合理安排农时的特点。 下图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生动写照,使用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 A先秦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是铁犁牛耕的耕作
9、模式,这种现象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答案:选 A, B C D三项时间 特征与史实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于平时在学习中学生对铁犁牛耕方式没有直接感观故对此没有深刻体会,建议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加以学习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 下列是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 “列宁 ”、 “四月提纲 ”、 “攻打冬宫 ”,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列宁 ”、 “四
10、月提纲 ”、 “攻打冬宫 ”关键词符合俄国十月革命进程的特征,答案:选 D, A B两项与题意不符, C项发生在 “四月提纲 ”发布之前。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其开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七月流血事件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 11月 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
11、命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尤其要关注的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2008年是广西和宁夏自治区成立 50周年纪念,为此广西和宁夏各族各界人士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1958年广西和宁夏自治区的成立,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1958年广西和宁夏自治区的成立 ”这是由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答案:选 C, A B D三项也是我国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但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不符。 考点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三项,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在这三项制度中最为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继承和发展了下图中的三个人物思想使之由空想变为科学的人物是( ) A马克思 B洪秀全 C孙中山 D莫尔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是三位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现实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对此应该予以关注和系统总结:
13、(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固有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理论来源。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人工人群众,总结工运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广泛汲取优秀思想成果。 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为座右铭的林则徐被后人敬仰,因为他领导了 (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 D五四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鸦片战争前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英雄,答案:选 A,B C D三项均与林则
14、徐无关。 考点:虎门 销烟 点评: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但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行动,鸦片战争也难以避免,打开中国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是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所在。 清朝时期,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 A设立内阁 B大兴文字狱 C设置军机处 D废承相设六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选 C, A D两项出现在明代与题意不符, B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重要表现。 考点:清代军机处 点评: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皇权的专制程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意义近几年来高
15、考多有考查,希望学生认真掌握军机处的设立、组成人员、作用等内容。 中国被称之为瓷器大国,下列城市中被誉为中国瓷都的是 ( ) A 北京 B 杭州 C 成都 D 景德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景德镇被誉为中国的瓷都,答案:选 D, A B C 三项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但瓷器制造业并不发达。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 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
16、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 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带有开放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以小农经济为其显著特色,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脆弱性, 说法错误,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答案: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的特点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
17、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中国古 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始社会中国古代农业主要以刀耕火种作为主要模式,进入新石器时代石质生产工具出现石器锄耕成为此后较长时间内中国农业的耕作模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成为此后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耕作模式,故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
18、: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又远古社会由 “刀耕火种 ”发展到 “石器锄耕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对此内容应作相关的梳理和归纳。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 ) A开辟新航路 B开展工业革命 C改进交通工具 D殖民扩张与掠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答案:选 D, A B两项均为殖民扩张与掠夺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 C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点评:西欧国家的早期
19、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他们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原始资本,不过这种积累过于血腥。 在 “新航路的开辟 ”地图中,开辟线路 1的航海家是( ) A达 伽马 B麦哲伦 C迪亚士 D哥伦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线路 1是从欧洲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所以最先做出此举的是哥伦布,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
20、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的材料时,在网 络上找到一些有关 “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2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 “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结合题意可以判断出 A 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 B项说法错误, D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点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带
22、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 ) A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D科技革命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说明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答案:选 B, A C D三项说法正确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但与题意不符。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内容的考查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考查的角度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 两次工业革命的具
23、体内容; 两次工业革命的不 同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比较。 20 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 1949 年 B 1952 年 C 1954 年 D 1956 年 答案: A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 1949年 10月 1日,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所以答案:选 A D, B C两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从此结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东 揭阳 第三中学 一下 学期 第二次 阶段 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