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ppt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单元 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C,C,答案,解析,【全国卷】,(2018年全国卷,45)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12题。,【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空间的发展。由材料可知,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矮的丘陵主要集中于半岛的西北部和北部,且澳门半岛西部和东北部距离行政边
2、界较近,拓展空间相对较小。而东南部行政区域面积大,且东南部道路呈现以方格状为主的道路网,说明地形平坦,主要是填海造陆形成的,该地距离丘陵集中的老城区相对较远。第2题,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自行车行驶占用空间较小,老城区街道狭窄不是限制其行驶的主要原因;自行车骑行灵活,不易受到弯曲道路的限制;由于澳门半岛以丘陵地形为主,道路坡度较大,自行车骑行主要依靠人力,行驶不便;澳门老城区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路面平坦。,(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45)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3.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
3、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4.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空间的发展。由材料可知,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矮的丘陵主要集中于半岛的西北部和北部,且澳门半岛西部和东北部距离行政边界较近,拓展空间相对较小。而东南部行政区域面积大,且东南部道路呈现以方格状为主的道路网,说明地形平坦,主要是填海造陆形成的,该地距离丘陵集中的老城区相对较远。第2题,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自行车行驶占用空间较小,老城区街
4、道狭窄不是限制其行驶的主要原因;自行车骑行灵活,不易受到弯曲道路的限制;由于澳门半岛以丘陵地形为主,道路坡度较大,自行车骑行主要依靠人力,行驶不便;澳门老城区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路面平坦。,答案,解析,D,B,答案,解析,【地方卷】,5.“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6.“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A,C,【解析】第5题,主要利用古代经典散文来考查考生分析地形地貌特点的能力。该篇古文描述的是群山环绕的空旷之地,地形可能为山间盆地。第6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
5、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题意可知“桃花源”这种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其形成与山间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关系密切。,(2014年江苏卷,12)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56题。,答案,解析,7.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
6、,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8.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A,C,【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在各海拔段中,1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15501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第8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地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 m至1850 m之间,坡度在5至20之间,黄土高原符合这两个条件;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势低平,两者皆不符合;塔里木盆地地势平坦,坡度方面不符合题意;江南丘陵平均海拔低于500 m,不符
7、合题意。,(2014年广东卷,45)图甲、图乙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全国卷】,(2016年全国卷,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
8、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解析,【解析】第1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在不同海拔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温度和降水又同时影响山地植被,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第2题,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较大。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植被缺少积雪覆盖,致使冻害加重。,C,D,C,答案,解析,【地方卷】,4.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
9、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 m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B,【解析】分析海面、陆面温度变化曲线,可以得出海洋和陆地表面增温趋缓,故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减速上升;据图无法得出火山喷发频率增加这一结论。,(2017年天津卷,10)读图文材料,回答第4题。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下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5.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
10、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答案,解析,D,【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多年冻土在夏季融化深度增加,活动层厚度变大;气温升高,冻土表层在春季提前融化,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2017年天津卷,11)读图文材料,回答第5题。冻土是指温度在0 或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6.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 B. C. D. 7.今年4月,太平
11、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答案,解析,B,A,【解析】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会使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增加。第7题,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会导致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泰国)气候变得干旱。,(2016年上海卷,2526)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12、8.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南北半球升温产生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答案,解析,B,A,【解析】第8题,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第9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2015年海南卷,1314)全
13、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89题。,【全国卷】,(2017年全国卷,79)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答案,解析,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
14、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长江口附近海域在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说明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呈现递增的变化规律。第2题,由题干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夏季长江进入汛期,河流挟带的泥沙较多,水体含沙量较大,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水体较混浊,影响太阳光的入射,不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繁殖,因此,该海域自东向西浮游植物的密度减小。
15、因此,影响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体含沙量。第3题,与夏季相比,冬季气温低,且冬季长江进入枯水期,河流入海流量减少,挟带入海的营养盐减少,因此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且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C,D,A,4.(2016年全国卷,43)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消融加剧,此时降水也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
16、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答案,解析,【解析】注意不要将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理解为冰川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可以从形成泥石流的物质条件、水源及当地地形等多方面组织答案。,【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答案,解析,【解析】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可以从改造河网、建设水利枢纽工程、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回答。,5.(2016年全国卷,43)江苏省里下河地
17、区总面积1.35万 km2,平均海拔23 m。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 m,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 m,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答案,解析,【地方卷】,6.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7.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8.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砾石多 退水快 历时长 流速慢 A. B. C. D.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复习 第七 单元 自然环境 人类 活动 影响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