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ppt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单元 3,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全国卷】,(2017年全国卷,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答案,解析,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B,C,【解析】第1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当
2、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双层覆膜有保温作用,膜内温度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第2题,此图反映的是日平均气温,不是当地的最低气温,膜内温度的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答案,解析,【地方卷】,(2016年北京卷,7)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题。,3.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解析】由图可知,7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2 以上,最低气温
3、在8 以下,气温日较差最大。,C,答案,解析,(2015年浙江卷,910)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45题。,4.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A,【解析】第4题,读图并根据图中曲线可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一天中日出前气温最低,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逆温现象一般在日
4、落后出现,日出后逐渐消失;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答案,解析,(2015年浙江卷,910)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45题。,5.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C,【解析】第5题,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5、,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以及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答案,解析,【地方卷】,(2014年山东卷,8)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第1题。,1.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B,【解析】高空等压面P2南端向下倾斜,说明甲地近地面南部为高压,北部为低压,近地面气流由甲流向乙,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根据纬度可知近地面气流由甲流向乙是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南风偏转成西南风。,答案
6、,解析,(2015年四川卷,78)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3题。,2.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 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 N附近大陆东岸 3.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D,A,【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40 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较吻合。而40 N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
7、季均温大于0 。第3题,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更易形成降雪。,【地方卷】,(2018年北京卷,6)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1题。,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答案,解析,【解析】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极地并不是气压值最高的地方
8、;由图中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是高压中心可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故热带太平洋洋面没有形成台风。,B,答案,解析,(2014年天津卷,3)读图,回答第2题。,2.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D,【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据此可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图示时段内台北风向始终为偏北风;首尔、上海风向始终为偏南风;北京风向由东南风变为东北风。,答案,解析,(2016年江苏卷,5)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
9、答第3题。,3.此时我国( )。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D,【解析】读图可知,西南方有低压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天气以干、冷为主;由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可判断三亚风力小于昆明;北京、上海的风向都为西北风。,1.大气受热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A)。,(2)直接来源:地面(B)。,2.大气的受热过程,3.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 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与云层厚度有关。 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越容易被散
10、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4.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 A.变小 B.变小 C.变大 D.变大 2.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变大,变大 B.变大,变小 C.变大,变大 D.变大,变小,A,D,答案,解析,【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再结合图示可知,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11、,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弱,因此温度相对较低。故A项正确。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晴天多,被大气层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地冰花也称“霜柱”,它从泥土里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地冰花向上伸长,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景色十分喜人。读图,回答34题。,3.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 A.土质疏松,孔隙大 B.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 C.温度高,水汽含量少 D.温度低,水汽含量少 4.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复习 第三 单元 地球 大气 第一节 冷热 不均 引起 运动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