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doc
《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选择题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根据家谱记载到祖国大陆原籍地认祖归宗,认识到了自己是真正的中国 人 ,而不是 “台独 ”分子所说的 “台湾人 ”。这种 “认祖归宗 ”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答案: B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扶清灭洋 B抵制日货 C打倒列强 D抗日救国 答案: D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
2、介石在日记中写到: “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当时造成蒋介石 “忧患最深 ”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答案: B 毛泽东指出: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中共七届二中全
3、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 B “元璋故里涌春澜,十八农夫划地田。歃血为盟求腹饱,签押作证避囚牵。 ”其中的 “划地田 ”是指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1950年 8月 26日,邓小平在同班禅额尔德尼的谈话中指出: “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 ”邓小平的这段话在于强调 A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出发点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答案: C 1992年,中国政府宣布实
4、行分税制改革,组建 3个全国性证券公司,调低涉及 3371个税目产品的进口关税;物价改革也迈出坚实的一步,国家管理价格的范围由 1991年底的 737种减少到 89种,其中下放给企业定价的有 571种。与此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的提出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答案: D 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那么能论证这一说法的论据是 A “人文主义 ”, “民贵君轻 ” B “因信称义 ”, “天人感应 ” C “人文主义 ”, “存天理,灭人欲 ” D “因
5、信称义 ”, “致良知 ” 答案: C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未曾经商,更不是贵族,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他们的祖父曾经种地,他们的父亲破了产,他们自己则穷困潦倒,飘零半生。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当时出现的 “这样一些人 ”的对立阶级是 A工业无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金融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新贵族 答案: A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 “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 ”, “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
6、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B殖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明 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答案: A 托马斯 杰斐逊在谈到华盛顿时说: “一个伟人的节制和美德,可能使这场革命免于像其他众多的革命那样,使盼望建立的自由被扼杀而告终。 ”这主要是赞美华盛顿 A创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C拒当国王且主持制定宪法 D废除黑人奴隶制 答案: C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
7、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藐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答案 : B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 “一个人 ”和 “另一个人 ”分别是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C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答案: C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由此推断,格
8、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 答案: B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答案: C 一位历史学家在论述民国思想史时说: “它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套能够全方位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它提供了一套完整、普遍和科学的世界观;这套世界观教人们摈弃了 科学思想 名义掩盖下的西方帝国主义行为,并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和封建军阀相勾结
9、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 ”。这里的 “它 ”指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 答案: B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 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 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答案: D 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A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B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
10、的结合 D皇权高度加强 答案: A 2009年 11月 27日,电影花木兰开始上映。它讲述了北魏时期一个姑娘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这则故事蕴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封建社会农民有服兵役的义务 B封建伦理道德对当时社会生活影响非常深刻 C男耕女织是当时基本的分工方式 D封建政府提倡男女平等 答案: D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城市经济走向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 “工商皆本 ”思想的提出 答案: B 有学者研究认为 “中国古代赋役结构
11、演变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人头税逐渐向资产税转化,二是力役逐渐 由现役向代役、雇役转化,而这两条途径的最终汇合点为田亩税 ”。这两条途径最终完成汇合是 A唐朝的两税法 B宋朝的募役法 C明朝的一条鞭法 D清朝的 “摊丁人亩 ” 答案: D “南海一号 ”: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 “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它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食用的瓷器 ” 。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瓷器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答案: D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
12、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化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 C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成就最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答案: A 资政新篇中说: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洪仁
13、已初步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先进性 B洪仁 主张中外自由通商,但不准深入内地 C洪仁 允许传教士到内地传教,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D洪仁 主张在中国采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答案: D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 “美国式 ”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 “仿制品 ”。究其原因主要是 A实 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A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 “中国知识精英 ”的着力点
14、是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答案: C 从 1872年到 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 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幼童留学生每 3个月学习华文 14天,内容为孝经和圣谕。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弘扬传统文化 B扩大中国影响 C培养强国人才 D废除科举制 答案: C 在对待 1792年英国外交使团访问一事上,乾隆皇帝批转主事大臣: “朕于外夷入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恩待,用示怀柔。如稍涉骄矜,则是伊无福承受恩典,亦即减其接待之礼,以示体制。 ”这说明 A “华夷之辨 ”观念根深蒂固 B中英两国关系有了一定改善 C清朝外交礼节呈近代化趋势 D中国传统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甘肃省 河西 部分 普通高中 第一次 联考 历史
